勉学 教案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08-28 手机版 |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说”“玩”“登”等和文言虚词“之”“以”“所以”“宁”等意义和用法。 2.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能顺畅地翻译课文,把握“勉学”内容。 3.通过圈划文中关键字句,理解明确学习 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理解 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 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把握“勉学”内容。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刘邦少时失学,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心中窃喜,但当了皇帝后却深感不学之苦,便以切身体验来勉励儿子学习,没有半点伪饰;傅雷洋洋万言家书,旨在教育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 录、刻写和传承。 从皇室宗亲、权贵重臣到大师名流、乡野庶民的各种体例的家 训家书我们可以体会其散发的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能体会到古人教诲子女弟侄方面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今天我们学习被誉为这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勉学》。 二、作者以及作品简介 作者:颜之推,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代表作《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历史上第一部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规 范。 三、疏通课文 (一)解题 “勉”是尽力、努力的意思。“勉学”是努力学习的意思,鼓励后世子孙及世人勤奋学习。 (二)朗读正音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正音、范读。 注意:为、说、 华、坎壈、无间 3、学生齐读。 (三)疏通一段。 1、通过注释,学生自由翻译。 2、重点语句轮流翻译。 第一段: (1)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重点字词:(1)学者:读书的人。(2)以:用来。(3)说:向他人夸耀自己的才学。(4)但:只。 参考译文:古代读书人为自己(学习),为的是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读书人为别人(学习),只会用学到的知识向 他人夸耀。 (2)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重点字词:(5)行道:推行学问。(6)利市 :造福社会。(7)进:做官。 参考译文:古代读书人为别人学习,是推行自己的学问来造福社会;现在读书人为自己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来谋求官职。 (3)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重点字词:(8)华:同花。(9)登:通“得”,摘取。 参考译文: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赏玩它的花,秋天摘取它的果实 。研讨文章,这就好比赏玩春花;提高修养亲身实 践,这就好比摘取秋果。 总结:第一段指出古今学者的学习目的不同,然后以种树为喻,阐明学习是为了“修身利行”。 (4)段意归纳: 古人今人学习态度对比,褒贬 鲜明。以春华、秋实比喻,指出学习目的是为了修身利行。 四、作业:抄写课文以及翻译并且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积累文言实词“说”“玩”“登”等和文言虚词“之”“以”“所以”“宁”等意义和用法。 2.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能顺畅地翻译课文,把握“勉学”内容。 3.通过圈划文 中关键 字句,理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理解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把握“勉学”内容。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 方法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文学常识 2、第一段重点字词提问。 二、翻译文章第二、三段 (4)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重点字词:(10)专利 :专一而敏锐。 参考译文:人在幼小的时候,思想专一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 (5)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参考译文: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每十年回忆一次,仍然不会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 ,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 (6)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重点字词:(11)坎壈:困顿、坎坷。 参考译文:然而人总有困顿的时候,壮 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 (7)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重点字词:(12)秉烛:拿着火把照明。烛:火把。(13)瞑 目:闭眼。 参考译文: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迎着太阳的光芒走路;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总结: 第二段阐述的是最佳的学习年龄的问题。作者采用举例、对比论证,应当“早教”,若早年没有学习,应当“晚学”“不可自弃”。 (8)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重点字词:(14)所以:用来……的。(15)经:儒家经典。(16)注:注解经书的文字。 参考译文: 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读经文,大致弄懂注解的意思,让自己的言行经常有所帮助,也就足以在世上做人了; (9)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 重点字词:(1 7)仲尼居:《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开头的文字。(18)燕寝讲堂:那些解经之家对居的解释各执一词。 参考译文: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的疏文来解释呢,“居”指闲居之处还是指讲 习之所,争论双方的依据在哪里? (10)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重点字词:(19)宁:难道。 参考译文:就 算凭借这个获胜了,难 道会有什么好处吗? (11)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参考译文:光阴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 (12)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重点字词:(20)机要:书中的精要之处。(21)济:成就,完成。(22)无间:没有什么可批评。间:间隙,空子,可乘之机。 参考译文: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以求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助益;如果你们能做到读书、做事两全其美,那也就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 总结:第三段谈了如何正确对待经文。作者认为学习经文重在”使言行有得“,做到读书、做事两全其美。 三、重点字词总结 “说”—同悦”,取悦。但能说之也:只会用学到的知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 “ 华”—同“花”。春玩其花:春天赏玩它的花朵。 “登”—摘取,收获。 行道以利世也:实践自己的学问 去造福社会。 修身以求进也:努力修身为了取得高官厚禄。 坎壈:困顿,坎坷。 专利:专一,敏锐。 所以:(1)的原因(2)用来-----的 可惜:值得珍惜 专利:专一而敏锐 学者:(1)读书人(2)学习,“者”句间停顿。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节选的三段文字,分别从不同角度“勉学”。请概括他们各自勉学的内容。 第一段:学习在于“修身利行”。(学习目的)古人今人学习态度对比,褒贬鲜明。以春华、秋实比喻,指出学习目的是为了修身利行。 第二段:学习在于“固须早教”“不可自弃”。(学习态度)学习固须早教,晚学犹不可放弃。 第三段:学习在于“使言行有得”“博览机要”。(学习方法)正确对待经文,使言行有得,做到读书、做事两不误。 2、作者在面对人、教育人、塑造人的情景时,是怎样使自己的看法更有说服力的? 第一段: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第二段: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第三段: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五、完成《品读》上的相关练习。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外练习。2、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课文中的重要文言文实词和句子翻译 2、理解对比说理的方法和论点的意义 。 教学重难点: 1、巩固课文中的重要文言文实词和句子翻译 2、理解对比说理的方法和论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文学常识 2、复习 一、加点字解释 1、以补不足也( ) 2、但能说之 ( )( ) 3、行道 ( ) 4、修身以求进 ( )( ) 5、春玩其华 ( ) ( ) 6、秋登其实( )( ) 7、固须早教 ( ) 8、犹不遗忘 ( )9、一月废置( ) 10、秉烛夜行 ( )11、所以设教( ) 12、常使言行有得, 亦足为人 ( )( )( )( ) 13、以此获胜 ( ) 14、光阴可惜 ( ) 15、宁有益乎 ( ) 16、以济功业( )17、吾无间焉( ) 二、句子翻译 1、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2、人生 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3、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4、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6、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7、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8、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9、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10、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三、内容理解 1、本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人名)。本文选自《_______》。 2、本文第一段将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进行对比,目的是__________ 3、本文第二段叙述作者七岁背诵《灵光殿赋》一事运用了______论证方法,其目的是__________ : 4、文中提倡的对待“圣人之书”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 。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