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 教案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08-26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孟子论学的角度和具体意义。 2.背诵孔子的四则语录,熟读孟子的两则语录。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积累文学常识及文言词。 2.理解孔孟论学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孟言论所阐明的道理。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一篇文言文默写反馈。 二、齐读课文 正音:不逾矩 罔 殆 篑 一日暴之 三、复习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一)字词解释: 1.不耻下问 2.无惑乎王之不智也 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今夫弈之为数 4. 为 譬如为山 为是其智弗若与 今夫弈之为数 5.数 扶苏以数谏故 若印数十百千本 尽信书 6.信 小信未孚 忌不自信 7.至 吾退而 寒之者至矣 以至仁伐至不仁 8.进 进,吾往矣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二)句子翻译 1、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3、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8、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9、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 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 四、内容理解 (一)孔子论学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 1.第一则是论述学习的作用:学习终身受益。 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这段话概括了人生六个阶段所能达到的境界目标,也是各个阶段学习的结果,具有规范人生的指 导意义。 2.第二则论述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相得益彰。 以对举的形式,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各自意义和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一“罔”一“殆”,从反面论说“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严重后果,突出“思学结合”的重要性 3.第三则 论学习的方法:勤奋虚心地学习,不懂就问。包括要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4.第四则:论述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半途而废。要自强不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终能成功。 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两个比喻,说明“为山”不成,是因为没有继续努力,以致功亏一篑。而平整土地,加上一篑就成功了。以此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二) 孟子论学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 1.第一则论学习态度:学习不能一暴 十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 志。 以“一曝十寒”为喻,再以“学奕 ”为例,说明学习如不能 “专心致志”,则将一事无成。比喻和取例都来自生活,容易理解,可谓言浅而意深,并以此证明学习效果的好坏首先不在于智力高下,而在于学习态度的差异。 3.第二则:不要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4. 请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五、评讲练习 六、作业: 订正练习、背默写纸 第二课时 课题: (第二课时) 备课日期:2014 年10 月29 日星期三 授课时间:第___周 星期____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目标:了解孔子、孟子生平及《论语》、《孟子》的基本情况。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文章语句,理解文章中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学习的意义,重视学习中思考的价值:既要虚心求教,又要敢于质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难点:深层理解 《孔孟论学》之内蕴,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关键字词。 2、复习重点句子。 二、介绍孟子及《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人,儒家学派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 ”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 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三、疏通文字,初步理解 ㈠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或 暴 萌 鸿鹄 缴 杵 (二)疏通课文,初步理解 第一则: 1、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重点字词:(1)或:同“惑”,奇怪。无或,不值得奇怪。 参考译文:大王不聪明并不值得奇怪。 2、虽有天下易 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重点字词:(2)暴:同“曝”,晒。 参考译文:即使天下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冷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 3、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重点字词:(3)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4)至:极。(5)如何:对怎么办 参考译文: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王的善良之心的萌发呢? 4、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重点字词:(6)弈:围棋。(7)数:技巧,技术。 参考 译文:比如下棋作为一门技术是一种小技艺; 如果不一心一意地(学习),那就学不好。 5、奔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重点字词:(8)通国:全国。 参考译文:奕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6、使弈秋诲二人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奔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重点字词:(9)鸿鹄:天鹅。 (10)援:拿起。(11)俱:在一起 参考译文:(假使)叫奔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 在听,但心里面却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拿起弓和箭去 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一定比不上那个人。 7、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 告子上》) 参考译文: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 第二则: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 尽心下》) 重点字词:(12)《书》:《尚书》。(13)策:片。(14)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15)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指殷纣王。 参考译文:孟子说:“ 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一篇,取它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 武王这)极为仁道的人,来讨伐(殷纣王这)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流那么多血而让木棒也漂流起来呢。” 四、研读课文 ㈠ 孟子论学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 1.第一则论学习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 以“一曝十寒”为喻,再以“学奕”为例,说明学习如不能 “专心致志”,则将一事无成。比喻和取例都来自生活,容易理解,可谓言浅而意深,并以此证明学习效果的好坏首先不在于智力高下,而在于学习态度的差异。 2.第二则:不要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㈡ 请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五、拓展延伸 孔孟论学言简意赅,却讲究论证的方法,如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方法,试作说明。 交流:(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议论学习的态度要不断学习坚持不懈。 (2)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议论学习的态度度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议论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六、总结 孔子的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色彩;语录虽是片段的,但互相间有深刻联系,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 孟子:善于作形 象的类比,如“一曝十寒”的故事。 七 作业布置 1、抄写孟子二则的翻译并背诵 第三课时 课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重要文言文字词,掌握重要的文言句式 2、通过翻译句子,理解课文,进而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加以使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巩固重要文言文字词,掌握重要的文言句式 2、难点:通过翻译句子,理解课文,进而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加以使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练习 《孔孟论学》练习 (一)词语解释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2、三十而立 ( ) 3、四十而不惑 ( ) 4、五十而知天命( )( ) 5、六十而耳顺 ( ) 6、从心所欲不逾矩 ( )( ) 7、学而不思 则罔 ( ) 8、思而不学则殆 ( ) 9、不耻下问 ( ) 10、譬如为山 ( ) 11、虽覆一篑 ( )( )( )止( ) 12、譬如平地 ( )( ) 13、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 14、一日暴之 ( )15、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 ) 16、吾如有萌焉何哉 ( ) 17、使弈秋诲二人弈 ( ) ( )( ) 18、今夫弈之为数 ( ) ( ) ( ) 19、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 ) 20、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 )( ) 21、以至仁伐至不仁 ( )( )( ) 22、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 ) 2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 (二)句子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无 或乎王之不智也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5、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8、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 9、虽有天下易 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11、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文学常识 《孔孟论学》选自《 》《 》。选取了春秋时代的 和 战国时代 (人名)的言论共六则 。他们是 派的创始人以及代表人物。 写出文中隐含的成语: 二、教师 讲评 三、学生订正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