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08-12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3.情感目标 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二、教学要点 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观看图片,回答是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看图片回答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导入本课 作者简介: 苏叔阳又名余平夫,生于1938年,河北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曾在中医研究院工作,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 《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学生课下搜集 有关苏叔阳和女娲的资料,小组代表予以展和示 培养学生搜集查找资料的能力 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听。 2.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3.听朗读,解决生字词问题。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4.复述课文。按照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来复述。 知识积累: 1.有关神话 有关神话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 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鲧禹治水 刑天舞干戚 共工怒触不周山 理清结构: 女娲造人 用泥造人:捏人—泥点(创造生命) 男女相配:繁衍子孙 女娲造人 中华民族 (手足兄弟) 兄弟民族是女娲后裔56个民族是“一母同胞”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划生字词。 2.大组交流 3.质疑问难。 4.分段读课文 理结构,列提纲 培养学生的语感语速语调的能力 掌握生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初读感悟,了解课文的内容 合作探究: 思考: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女娲用什么造人?女娲怎样造人的? 2. 女娲为什么能造人?她造人前后心情怎样? 明确: 1.女娲因为孤独寂寞,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所以决定造人。女娲因为临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才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这就是人。女娲是用黄泥造人的;先是揉团黄泥造人,后来是用枯藤在池塘里一搅,拉出来,溅出的泥点便成了人。 2.因为她是神通广大的女神。先是因寂寞而难过,后是造出人而满心欢喜。 1.读句子 2.发表自己看法 3.个人准备 4.小组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女娲塑造成了一个神通广大而又勤奋、聪明、具有情感和创造力的神人共体。那么如果是你来编写这个故事,你会为女娲改编一个怎样的造人原因或方法呢? 合情合理而又大胆的想象即可 没时间学生可以课下写作 学以致用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