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08-03 手机版 | ||||
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 刘书丽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篇说明文,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本文可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做适当引导即可。对于本文层次的划分,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做统一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明确全文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交流合作、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征服沙漠的信心,培养科学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 难点:明确全文说明顺序 三、教学设想 : 本文是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采用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沙漠的危害和治理沙漠的方法。并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征服沙漠的意义和美好前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特点,采用整体感知--重点研 读--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式法让学生掌握本文内容,学习本文的各种说明方法,同时学会识别和把握中心句,积累一些与沙漠有关的材料。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目标:学会识别和把握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把握本文内容。 (一)导入 用幻灯或电视屏幕展示已准备的两份材料。 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船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全世界大约有3亿至 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3 7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 分比为35。5%;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计约250亿吨。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多年来的滥碎乱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 前约有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00多公里的铁路,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 元。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国将有?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比两个台湾省还大)。 看了这两段材料后,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指出:和平和发展固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然而地球环境也是当今人类的重要话题。你们看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不是触目惊 心吗?面对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沙漠,我们的人类难道就束手无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经过多 年考察研究,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写作成的题为《向沙漠进军》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 1、字音、词义检查 2、解题:你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 进军,本意是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如红军渡过乌江,向川滇边境进军。今天竺可桢老人却响亮地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口号。 3、读了本文的题目,你都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觉得作者会介绍哪些方面的内容? 预设: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如何向沙漠进军…… 4、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否解答了我们的疑问。 初渎课文,提出如下要求。 ①标记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好。 ②标记好段落序号,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读者综合概括。 ③理清作者的思路。 ④明确作者思路,并请同学们按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前途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说出划分的起止。 (三)课文理解,具体研习。 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你们问题的答案。 2、除此之外,作者还说明了哪些内容。 3、请同学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1—3):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如何抵御 (4—12):怎样向沙漠进军 如何进攻 如何利用 (13):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 4、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 5、请同学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说说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因为沙漠是敌人,所以我们要向沙漠进军。 2)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举个例子?)说明除了沙漠是我们的自然敌人外,还有其他的自然敌人。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地震,桑美台风。 3)这个自然敌人作者用了什么词语加以修饰?为什么?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最顽强的敌人”。 “最顽强”。“有史以来”,“不断地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将别人并入自己)” 4)为了说明沙漠是人类的敌人,作者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所举的事例。 A,曾是西方文明摇篮的地中海沿岸两三千年来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西方文明摇篮——荒漠) B,曾是天然草原区的我国陕西榆林地区由于风沙侵入,关外三十公里变成沙漠。(由天然草原区——沙漠) (四)小结 小结:为了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作者举了“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榆林地区”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是两三年前古代西方的事例,一个是几百年前中国的例子,时间久远,地域跨度大,充分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由来已久,处处存在。从而突出了它“最顽强”的特征,唤起人们征服沙漠的紧迫感。 (五)布置作业 A类:抄写重点字词 B类: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角度研读文章的其余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课文分析 沙漠既然有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御沙漠侵袭,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呢?我们要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首先必须了解沙漠进行危害的特点,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敌人,才能征服敌人,只有了解了沙漠这个敌人的特点,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科学方法,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 1、阅读4-6节,思考:进攻有什么特点,和方式,作者采用什么样说明方法作具体介绍,人类如何防御风沙侵袭? 1)沙漠侵袭采用何种武器?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有何进攻方式? 风沙进攻方式主要有两种:“游击战”和“阵地战”。 3)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游击战:风沙飞扬袭击禾苗。 特点: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阵地战:狂风移动沙丘埋葬田园。 特点:风推行动沙丘,缓缓前进,造成危害。 4)课文中提到: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如何理解?它是怎样移动的呢?我们用文字结合图示说出狂风推动沙丘前进的过程。 a.客观条件: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 b.沙丘移动部位:迎风面的沙粒 c.移动的沙粒数量:成批 d.移动方向:随风移动 e.移动过程:从底部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 5)这里的“武器”“游击战”“阵地战”都用了引号,起什么作用? 表示特殊含义。 5)沙丘前进不是整体移动,而是波浪式前进。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速度虽然不快,但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表现在哪里? 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6)这段文字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先总说后分说。 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2、针对风沙袭击和沙丘进攻这两种沙漠侵袭方式,人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御。 1)防御风沙袭击可采用什么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效果怎样? 培植防护林,针对风的;培植草皮,针对沙的,减少沙的来源。 2)那么防护林培植中有什么要求吗? 并行排列,两列距离有要求。 3)针对沙丘进攻,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植树种草 4)对一部分(已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的)固定沙丘: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这句话如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度和任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上述方法的确能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但是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还只是采取守势,是被动地防御风沙袭击。我们应该是主动向沙漠进军。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主动地向沙漠进军,并且使沙漠为我们所用,在向沙漠进军中取得彻底的胜利呢? 所需“武器”——充足的水源;我国有充足的水源可以用来征服沙漠,可以利用沙漠地区的风和日照为人类造福。 4、再次理解课题含义 1)标题表明治理沙漠难度很大,因为如果是轻而易举的事,就无需进军了。 2)表明治理沙漠行动规模很大,因为“进军”指的是众多军事人员的行动。 3)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 4)标题表明治理沙漠的行动是有计划的。因为“进军”都是有计划的行动。 5)还表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征服沙漠,使它为人类服务。这就像“进军”的目的是征服敌人一样。 (三)拓展 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沙漠都被人类改造成了绿洲,你认为这样的结果对人类而言是喜是忧?为什么? (四)小结 文章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和严密的分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民征服沙漠的方法,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向沙漠进军的美好前景。 文章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和严密的分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民征服沙漠的方法,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向沙漠进军的美好前景。像这样的事理说明文,作者巧妙地采用层进式结构,恰当运用中心句和多种说明方法,在语言上准确使用表数量、程度、范围的修饰限制语,使文章语言准确严密,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布置作业 A类:完成目标练习 B类:说建议 现在北京城仍然面临着沙尘暴的威胁,大家能想想什么办法吗,替我们的政府出出注意,好让世界各国的的游客来我们首都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花园一般的美丽整洁的城市? (六)迁移练习。 趣味科普小品:《变害为宝话烟草》 要求:①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迅速把握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说明本文的结构特点并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③指出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附文章: 变害为宝话烟草 陈夏洁 由于抽烟有害身体健康,污染环境,所以,世界各地讨伐烟草的运动正风起云涌。与此同时,科学界却另有一支异军突起的队伍,设法使烟草变害为宝。 医学界认为,烟草具有广泛的医用价值。美国已成功地培养出抗体烟草,从中提取抗癌抗病毒干扰素,对肺癌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瑞典科学家将人体基因注,入烟 草苗株,在收获的烟草中提取到血液蛋白质活化剂---TPA具有溶解血液凝块的神奇功效,是医治心脏病的良药。此外,烟草中还含有一种可以帮助制造黑色素 的酶,可用于防止因阳光曝晒而诱发的皮肤癌。 生化学家认为,烟草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高蛋白质源。早在40年代,科学家就开始以烟草蛋白 作为食物的尝试,近来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教授威尔德曼,成功地提取到烟叶可食蛋白质,其结晶体的外观颇似味精,毫无烟臭味,蛋白 质的纯度竟高达99.78%,使大豆、牛奶和鸡蛋等高蛋白食品望尘莫及。 营养学家也瞄准了烟草,认为烟草比起乳酪、牛奶和鸡蛋来,是一种更好的营养蛋白质。他们采用一种简易的工艺技术,便可滤除烟草中的尼古丁、毒素和其他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得到纯蛋白粉。这种纯蛋白粉不含食物热能,可用在各类食品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营养资源.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波士顿,已有数家食品公司开始用烟草中提起的蛋白质晶体加工成各种食品。有的将烟草蛋白加水稀释,制成像鸡蛋清一样的溶液,有的加糖烘烤,制成美味的糕饼;有的适当加卤,制成既白又嫩,美味可口的豆腐;有的采用冰冻,制成松软的奶油冰淇淋。 农药研究专家也打开了新视野,使烟毒改邪归正,把滤除出来的烟草毒素制成植物性杀虫剂,能毒杀100余种害虫,而对青蛙等益虫无害,是一种没有化学后遗症的新农药。 由此看来,人类不必以斩草除根的方式对待烟草,而应设法让它转业变害为宝,造福人类。 (简析:戕害人的身心、污染生存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已成为人们对烟草的共识。本文作者却从一个个新的视角考查了烟草的价值,令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作者首先让医学界出面为烟草正名,接着又依次请生化学家、营养学家、农药研究专家为之声援,言之凿凿,令人信服。主体部分采用首括句,提纲挈领,便于读者快速把握住说明的内容。) 附:板书 向沙漠进军(事理说明文) 为何要向沙漠进军——如何向沙漠进军——展望前景 逻辑顺序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