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生存·终结——我的美学观(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学反思 手机版


※ 潘天波

美学应当是生存的哲学反思。人类关注自身的生存的质量,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的现代本质力量的凸现。人们生活在美好之中时刻感受到美的存在,又面对现实生活的美的严重缺陷,从而,人生至境的永恒追求和艺术化生存的理想成了人们反思的对象。美学的价值取向和最高使命应当是人文关怀。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无不体现了他们巨大而深厚的人文关怀的精神;现代派作家对人变成非人的事实表现了极大的震惊和愤怒,对人类的生存命运表示了焦灼的极大关怀。美学的历史理性的逻辑反思和审美升华的功利目的应当是人类生存的人文关怀的抽象展开。这样美学是生存的哲学反思毋用质疑了。

美学的秉性在于构建诗意的生存。美学的全身散发着独立、和谐和超越的清香。审美的世界就是个性张扬的世界,因此,审美个性具有独立性。独立的思维存在必然对抗日常“趋同”的生存模式,诗意的生存理想在独立性的温床里孕育而生。日常生存分工和合作是有局限的、不和谐的,尤其是工具理性的支配地位已导致人性的内在的心智的崩裂和分离。美学的和谐精神在超越分工和专业限制的巨大潜能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审美活动给予我们某种形而上的慰藉,超越日常生活的工具性,对强制和压抑中超越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陶冶,淡化和消解了日常的实用功利和专业态度,唤醒建构诗意的生存理念,松动刻板重复的日常生活。因此可以说美学的秉性在于改善人性质量和提升生存品质,从而建构诗意的生存。

美学没有终结。美学是生存的哲学反思,她的秉性在于构建诗意的生存,所以说她应该更是一门生存的智慧。生存的智慧是不允许终结的。她冲破原始宗教的玄思,在古典时期扮演塑造民族文化精神的角色;在工具理性称霸的现代,她义无返顾担当起反思现代性和恢复感性的先锋;在对传统解构的今天,美学宽厚的肩膀又勇挑起后现代主义的重担。美学的历程显示:人类生存智慧是充满活力的,是常新的。但美学的生命旅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自身生存的诘问和困惑,到自身生存的觉醒和崇尚,再到自身生存的反思和重建;或者说从否认自身研究的局限的独白到发现自身局限性的对话,美学最终发现了自身局限性的永恒性。因此美学没有终结成了她自身的生存智慧。美学对人来说 ,不仅是美学人的事业,同样也是每个人的事业。事业是没有终结的。美学犹如太阳的常新,对落日的反思便有日出的丽景。因此,美学的暂时终结只是对落日的反思,反思后的丽日有是新的一天开始。美学用她诱人的丽质吸引着周围的一切,召唤着人们走向她那博大的胸怀。

(文作者系安徽省无为县六店中心小学 潘天波E-mail:ptb234@etang.com)

 作者邮箱: ptb234@etang.com
相关链接:教学反思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