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6-06-05 手机版


主备人:杨秀娥 同伴:杜引兰、王翔、侯敏

课题:《伤仲永》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朗读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 1、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

课前导学:

1、利用工具书查字典正音

2、利用早自习熟读课文达到背诵,结合注解说说课文大意。

.   3、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1、说说你了解的作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2、注音:称(     )  卒(     )   焉(     )   耶(     )  为(    )

隶(    )    扳(    )   谒(    )   邑(   )  矣(    )   泯(    )

3、指名小组同学读课文(抽查)

1、导入新课:从题目入手,《伤仲永》的“伤”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听课文朗读,弄清节奏与停顿:(生试着划分节奏)

①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⑤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⑥ 余闻之也久。

③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⑦ 卒之为众人。      

④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小组内展示朗读课文

4、自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译课文,做批注

温馨提示:掌握下列加点字词

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稍稍宾客其父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自为其名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受于人者不至                   且为众人

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积累虚词,精确翻译: 

之: ①忽啼求之(      ) ②借旁近与之(      )③余闻之也久(      )

     ④邑人奇之(      )  ⑤或以钱币乞之(     ) ⑥仲永之通悟(      )

⑦传一乡秀才观之(      )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

于: ① 环谒于邑人(      )        ② 于舅家见之(      )

③ 贤于材人远矣(       )     ④受于人者不至(      )

词类活用现象: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父异焉

③邑人奇之                           ④稍稍宾客其父

⑤父利其然也 

  

1、先在小组展示,小组再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2、教师小结。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第二课时

   

1、检查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2、做课后习题中词类活用的题

3、“之”“于”用法的总结

 

1、自主疏通文义并翻译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

①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②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文中划出)

③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划出句子用自己的话说)

④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3、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理解课文的写法)

①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③“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④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⑤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在书上批注)

1、写出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2条

                                                  

2、说说“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3、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5.《伤仲永》的“伤”是        之意,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

A.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

B.“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

C.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D.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



预习时要把字音标注在书上

 课堂检测,教师正音

小组互改

对子朗读

组内考查朗读

让学生必须独立学习,把不懂的内容写下来,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询问老师

记住“之、于”的基本用法,教师要给学生归纳

主要展示“虚词”和“活用现象”

组内互考或者教师个别抽查计分

翻译课文可以穿插在展示部分

这三个问题在自学后抢答

合作交流后小组展示

独立完成,巡视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可以调整成课后作业

反思:

杨秀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