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青分楚豫 (教学设想:《天净沙·秋思》反映的是游子思乡之情,而《君子于役》则反映的是妻子思夫之情。这两篇文章能不能结合起来学呢?) 师:同学们学过历史,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吗?(《诗经》) 师:《诗经》305篇,其中有一篇名叫《君子于役》,我们今天先来欣赏一下该诗的第一节。(投影,包括诗的第一节以及主要词语的解释。) 师:请参照注释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正音,释义:君子:曷:栖:埘:)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恬静的气氛) 师: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妻子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 师:此诗写法上的一个特点是什么?(情景交融) 师:如果我们把在家苦苦等候的妻子理解为所有盼望在外亲人归来的家人,如果我们把在外服役的丈夫理解为所有在外流浪的游子,我们没想到啊,家人的这一望就是一千多年!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游子啊,他还在外面流浪。不信,请看这首曲——《天净沙·秋思》。(投影《天净沙·秋思》)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注意节奏、重音、情感。)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轻声读,将曲中描绘的所有的景象组成一幅画。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 师:你认为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羁旅之情或思乡之情) 师: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学生研读赏析。) 师:我们现在读到这首曲仍能被曲中所表达的感情所深深感染。你有过“断肠人”的经历或者你看过、听过其他“断肠人”的故事吗?(用自己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强化这种感情。) (明确:由于曲中没有直接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于是,那位“断肠人”便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定代词,指代“你”、“我”、“他”都行。读过这此曲的人常常会沉浸于作者描写的情境之中,有时甚至感到自己就是那秋天中无所依托的迷惘游子,此曲唤起的并不是读者的同情心和共鸣,而是对漂泊的切身感受。虽然我们未必都是浪迹天涯的游子,但在生命的途程中,谁又不是一个流浪者呢?)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君子于役》与《天净沙·秋思》为了表达“思”之情,各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景”。你如果要表现某种“情”,你将选择哪些“景”呢?(生自由答) 师:一曲短短28字的《秋思》,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此曲的作者?(简介马致远,元曲以及前人对此曲的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首诗(曲),一个望归,一个思回。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再来深情地再现离我们遥远而又很近的感情吧。(投影,放背景音乐,学生读诗、曲) 师:几千年来,游子的故事一直在上演,流浪的滋味刻骨铭心。有一首歌唱道:“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流浪的悲痛心酸,满腔的愁怨,啊,游子的脚印啊,血迹斑斑……” 有千年的流浪,就有千年的等待。游子啊,回来吧(音频:费翔《故乡的云》) 2004年5月6日青分楚豫于东江之畔 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编辑 2004/05/06 10:23am IP: 218.14.85.143 wangdaqi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305 瑞文币 存款: 1434 瑞文币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在线: 17 时 19 分 04 秒 总发贴数: 60 篇 注册日期: 2003/11/01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 是初中的吗?如果是,这个班级的文学素养挺高。这个教案对于我们这的学生是不那不能这样讲的。我对他们的要求是通过这首词了解传统文化。如果带《君子于役》就会成一锅稠粥,深陷而不能自拔!!!这就是差距呀!!! -------------------------------------------------------------------------------- 编辑 删除 2004/05/06 01:51pm IP: 218.9.75.202 白银溪流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3236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在线: 56 时 58 分 21 秒 总发贴数: 157 篇 注册日期: 2004/03/25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 wangdaqi老师的教法也拿出来看看? -------------------------------------------------------------------------------- 编辑 删除 2004/05/08 11:53pm IP: 61.184.239.201 青分楚豫 头衔: 论坛版主 信息: 威望: +3 魅力: 经验: 现金: 9104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在线: 168 时 35 分 19 秒 总发贴数: 720 篇 注册日期: 2003/10/04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 -------------------------------------------------------------------------------- 下面引用由wangdaqi在 2004/05/06 01:51pm 发表的内容: 是初中的吗?如果是,这个班级的文学素养挺高。这个教案对于我们这的学生是不那不能这样讲的。我对他们的要求是通过这首词了解传统文化。如果带《君子于役》就会成一锅稠粥,深陷而不能自拔!!!这就是差距呀!!! -------------------------------------------------------------------------------- wang老师说想通过这首曲去了解传统文化,我想这里面有个问题:我们是把文本当作终极目的呢还是把文本当桥梁?我是倾向于把这首曲当作我的目的地。另外,我也不太清楚由这首曲能联系到哪些传统文化?即使此曲与传统文化能拉上关系,我是宁愿用传统文化来了解这首曲。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