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说课稿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说课稿 2016-04-18 手机版 | ||||
《空城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指导学生阅读《空城计》,要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课前己利用课余时间初步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第95回的故事梗概,初一学生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的气氛较浓,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敢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耳畔,我们的思绪部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的《空城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95回故事梗概。 1、复习字词 懿(yì) 氅(chǎng) 纶(guān) 笑容可掬(jū) 遁(dùn) 隐匿(nì) 无不骇然(hài) 言讫(qì) 2、介绍作者和作品 (三)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1、诸葛亮为什么要实施“空城计”? A、军力对比悬殊之极,情况危在旦夕 。B、大兵压境。 2、诸葛亮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 在“空”字上做文章。 A、藏起战旗,隐蔽军兵“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B、诸葛亮只带了两个小童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C、严肃军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D、安抚军心:告诉军士“吾自有计”。 3、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空城计”作何反应? 笑而不信——看毕大疑——下令撤军 4、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能成功? 司马懿 生性多疑 诸葛亮知己知彼 对司马懿了如指掌 (四)概括要点 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目的: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五)分析人物形象 1、联系故事情节,试分析诸葛亮、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形象。 诸葛亮: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司马懿:多疑自负、老谋深算、刚愎自用 2、找出文中描写诸葛亮“笑”的语句,认真品读。 明确:“三笑” 笑容可掬→故作轻松的笑 (想:别看你司马懿带来十五万大军,我只有一座空城,但你决不敢攻进来。) 抚掌而笑→如释负重的笑 (想: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 拍手大笑→成功自豪的笑 (想:我以一座空城就吓退司马懿,还要让他吃个败仗,司马懿你真是太傻了也。) (六)拓展延伸 思考问题:诸葛亮的“空城计”面对司马懿成功了,如果统帅换成司马昭,孔明还会用空城计吗?用了还会成功吗? 明确: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正是其智慧过人之处。谨慎而不胆小,冒险而不盲目,这种冒险精神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有启示的。 五:课外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课外通读一遍《三国演义》。 胡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