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痛而不言”素材运用指导 (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2016-02-24 手机版


 【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这是一则开放式的材料,核心问题就是探讨人面对痛苦,要藏之于心还是要发泄于外。人的个性千差万别,缓解痛苦与生命压力的途径也因人而异,并无定论。所以立意时,既可以选择材料中的任何一个角度,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故写作的难度不在于审题,而在于确定了观点后如何把道理说通说透。立意时须辩证,忌讳为了肯定自己的观点,就对其余的观点一概否认。要做到这一点,最佳的办法是把自己的观点界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在什么情况下,痛而不言是一种坚强;当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痛而该言、善言才是明智之举。 

  角度一:有些人痛而不言确实是坚强的表现,但痛而不言也可能是一种麻木,或者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而不可对人言,不愿对人言。 

  选材小贴士:关羽刮骨疗伤,这样的痛而不言,堪称坚强的典范。旧中国时代下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看客们,这样的痛而不言,是种麻木。古今中外,那些有冤无处诉的人,皆是痛而不可言的类型。寻找素材,往这三个方向类比延展,可以解决无米之炊。 

  角度二:在人生理与心理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的痛而不言,确实是一种坚强的表现,但当痛苦超出生命个体可以承受的范围还不言的话,危害甚大,故把不能承受的痛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失为智慧之举。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前半部分的素材,可以参照刮骨疗伤这一类的素材,后半部分的素材,可以寻找诸如海子卧轨自杀这样的类型。大凡古今中外选择自杀者,许多都是因为种种的痛又没有通过合适的方法释放出来积压过重导致的,不过选材要注意避开大众化老生常谈的例子。 

  角度三:面对痛,言或不言,都是应对痛的方法。言或不言,该何时言,该怎样言,应视情况而定。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痛,应有不同的合理方式。 

  选材小贴士:只要思路能够理得顺,上述“角度一”与“角度二”的素材完全可以用来论证“角度三”,不必另找素材。其实,许多的素材是可以通用的,同样一则素材只要排列重组的次序不同,放置的位置不同,所切入的角度不同,就可以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不同的作文论点所用,学生应该有意识培养和锻炼这种发散性的思维。 

  【高分素材】 

  名言素材: 

  1.当纳粹要对付共产党时,我不是共产党,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犹太人时,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一位死于纳粹集中营的神父的墓志铭 

  2.当生活中的小挫折彼此争夺意义之时,大苦难永远藏在找不到意义的沉默深渊里。 

  —— 周国平 

  3.知识分子,偶然遭受一两次痛苦,便会觉得这个刺激过于强烈,便会大叫起来;可是广大的群众,无时无刻不受着痛苦的压迫,感觉便麻木了,他们在大街上或者在住宅中所能看见的,只有沉默。 

  —— 契诃夫 

  素材点拨:生命个体面对源自于自身的生活际遇,或是外部时代因素的苦难,言或不言,以何种方式言,上面列举的名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不同个体的看法。选准自己的立论角度,确定观点后,从中挑出适合自己观点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就可以了。学生如果寻找素材感觉无从下手时,也可以试试使用相似联想的方法,例如“不言”与“沉默”是近义词,故寻找与“痛苦”“沉默”有关联的素材,也适用于本题。 

  人物素材: 

  1.王小波与《沉默的大多数》 

  18年前,王小波说:“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 

  18年后,他的愿望有一部分得到了实现。依托网络发达之福,说话的人比以前多了,声音也响亮,草根阶层也开始喊出了自己的声音,并且影响了公众。但不能忽略的是,上网费固然从一小时8元,降到了一个月80元,但是房价也从一平米1000元涨到了8000元甚至8万元,大家活得依然疲惫,许多人因此也就不怎么想说话,埋头挣钱要紧,大多数还是在沉默着。 

  素材点拨:王小波笔下的沉默的大多数,正如鲁迅笔下的看客,民族的基石大抵还是由“痛而不言”的人组成的,这种痛而不言,有坚强,有妥协,可能还有麻木。而如王小波与鲁迅等,站在时代风气之先,则是“痛而敢言、痛而善言”的人,他们选择以文学创作的方式,为沉默的大多数发言,为“铁屋子”里中国人呐喊。针对本题,这则材料可挖掘的角度较多,就看同学怎样确定论点与合理利用论据了。 

  2.巴金: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文学家。文革时期,遭受残酷的迫害。在是非黑白颠倒的时代里,他和许多人一样保持缄默。文革过后,他创作了随笔《随想录》,率先对文革进行反思和忏悔,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说:“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要还,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呼喊。我有一肚皮的话,也有一肚皮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心头越积越多,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 

素材点拨:巴金和许多人一样在文革时期保持缄默,这是痛而无言的表现。文革过后,率先用创作的方式反思文革,批判自己的懦弱,这是一种痛而善言的表现。

【素材演练】 

  痛出来的正能量 

  福建南安国光中学  某考生 

  痛而直言,虽是天赋本能,但使痛苦流于浅薄;痛而不言,虽有坚强外表,但或许痛苦深藏于血液而弥漫;只有痛而善言,将苦痛沉淀内化,再传递出一种“正能量”,方能合理治愈伤口,避免感染。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痛作为人感受生活最直接最真切的形式,贯穿在人生的经纬上。正如周国平所言,“人人生就是孤儿,为了爱去感受痛。”基于有所痛必有所爱,如何表达痛是对爱更精彩的诠释?我的回答是,用“正能量”这个善良的形式。 

  直言苦痛之深,无论用多么厚重的文学,都无法企及善言的深邃。因为用华丽晦暗的文字堆砌出来的不过是灾难中灰黑的幕帘,永远没有揭出光明,点化人们泪眼前的朦胧。被文学评论家归类为苦难式滥情写作的青春文学日益泛滥,年轻的写手们,如郭敬明等,借着虚化迷幻的笔触,营造莫名的忧伤的气氛,读者读完一连串的小说除了痛过的心和泪痕未散的脸,还有什么可剩下的呢?直言城市人的痛于围城中的人们有何益处?空留下似痛非痛的累罢了。 

  不像海子,只需轻描淡写的文字,痛苦就完美地嵌合在积极的善言中,以一股“正能量”永久留驻人们曾痛过的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喂马,劈柴”,轻快的善言淡化了诗人的巨大悲伤,在痛苦的时代为众生吟出阳光般的善良直言。 

  伪言痛苦之多,无论用多么犀利的语言,都无法超过善良的有力。怒吼着揭开创疤引来的不过是一阵恶心的晕眩,善良的“正能量”一声呢喃,已经为伤口开出了一剂良方。少数网民高举网络知识分子的大旗,实质是犬儒主义者与仇官主义者,抨击着高官腐败、官场黯然的种种现象,痛心、痛苦何其多。但除了成功鼓舞个别“愤青”,还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白岩松曾说:“一个国家就是好事不断,坏事连连。”时事评论员曹林曾积极评价国家在成长,我们应与国家同进步共成长。那些揭示痛苦并提起治疗的人才是善待病痛的医者,而非只揭人伤疤的恶棍。 

  自然,无事叙事、无情抒情的无聊分子,只是借痛苦这个庄重的词,填补内心的虚无,而非善良之言。如杂志出现的“伪公知”,不能归入“正能量”传递者的行列。 

  痛而善言,将痛苦与哀愁沉淀,发出最炽热的积极光芒,是引导人们在生活的路上勇敢前行的智慧,是对爱绝美的演绎。 

  【教师评点】 

  文章立意新颖独特,论述严谨绵密,特别是对比了那些沉湎于痛苦不能自拔和满足于痛苦呻吟的所谓作家、公知,使其立论的依据更充分,也更有力。这样的思想应该是该生平时的阅读和思考的结果。现在的孩子缺少阅读,或读后鲜有独立思考,立论就流于表层,或拾人牙慧。针对这种毛病,这是一篇很好的示范文章。 

  稍有瑕疵之处在于,善言部分的正面论述薄弱了点,还有提升完善的空间。  冯振启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