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功夫在教外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16-02-24 手机版 | ||||
唐国均 人们都知道“功夫在诗外”。其实教育的功夫亦在教外。在与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交流之后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每每和学生聚会,没有学生回忆起几年中哪一堂精彩的课,哪一条精妙的习题,哪一些教材的内容,总是说起一些似乎与教学无关的事。有些事情自己已经忘了,可经学生一提又若历历在目: 在北京,一位在部队任职的学生对我说:“唐老师我还清楚地记得你说的一句话”。我问“说的什么”?他说“你说的‘我们不仅要学好ABC,也要唱好123(哆来咪)’”。经他这么一提还真想起来了。那是一次国旗下讲话,是学校艺术节向学作动员中的一句话。作为学校分管体育艺术的负责人对学生强调艺术对人的重要性、努力做到全面发展而说了一些道理,没想到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而且对他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说喜好艺术让他的幸福指数增加不少。 在学生的微信圈里,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老师比我们年龄大一圈。高二开学初版报上的班主任寄语第一句:“而立之年……,对我们信心满满,敬业的好老师。(强)”。这学生一说还真勾起了我的记忆。那是三十岁时,我又接了一个文科班,虽说是高二,却是因为文理分科重新组建的。开学初在黑板报写了一篇班主任寄语。这一年正好三十岁,以对学生的成功、班级的进步、考试成绩的优异,来实现自己“而立”的目标。简短的文字中有自己的决心,对学生的信任,有共同的勉励。虽经20多年了学生还清晰记得。 每每和八七届高中毕业的学生聚在一起,他们总说忘不了我说的一句话,“宽容是一种美德”。那是在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时,与兄弟班的有了矛盾的时候,我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后来学生就记心上了,三十多年了仍铭记未忘。 都知道教育是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没有忘记的事情。学生到底记住了什么,我们不能一一知道,每个时代或许也有不同的内容,但大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就要研究是什么让学生记住了,更要研究是用什么方式让他的记住的。换一句话说,能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留下终身记忆的东西,对学生的为人做事产生积极的影响,就是成功的教育。再具体到教育工作者,其真正的功夫不只在教学,也在教学之外,这才能算一个真正的教育人而非教书匠。 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是温暖。几十年之前学生对恩师念念不忘的是生病时的熬药、寒冬时的棉衣(鞋)丶窘迫时几毛(块)钱。如今这些已经不大有发生的可能了。但学生就不需要这种温暖了?这种温暖就是爱。就是一种关心,一种体贴,一种呵护。他们身体的疾病可以买到高级的药品,可他们心理的焦虑和困惑谁能知晓,何以解惑?他们绝大多数已无寒冷之虞,但在学业和交往中亦有需求,怎么知道并帮助?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就是最大的温暖。 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二是鼓励。学生提及的版报寄语,现在回想一下就是一点鼓励而已。背景是当时新接一个文科班,怎样把这个由各个班抽出的人迅速重新建设成一个凝聚力强的新集体,让大家很快由陌生而熟识,感到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同时又能够让大家去除对过去文科班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担忧,于是就利用班报,写了那篇寄语,正如学生所说“对我们信心满满”,我用“三十必立”“相信大家定能助我而立”的信心以及相应的举措,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积极的舆论和学习的氛围很快形成。最近偶然看到一个同事所带班级的聚会,学生为他带来了一直珍藏在身边的小纸条。那是当年他写给学生的一些话:“你是个勤奋的学生,坚持下去定能成功!”“你的物理稍微薄,但只要抓好基础,就能有的进步!”几乎每个同学都有,有的学生还有多张。这些纸条几十年了学生都收藏着,无非就是一种鼓励。鼓励的温暖和力量,不只是让学生取得了优异的学业,而且激励着学生的一生! 第三是启迪。学生一定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因此要让他们的感情得到培养,思维受到影响,心灵得到启迪。要让他们在不经意中受到影响,在过程中得到点拨,在刻意时留下痕迹。教师的一句话、一件事、一次活动就可影响学生的一生。“不仅学好ABC,也要唱好哆来咪”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会全面发展。“宽容是一种美德”就是让学生学会交往。更多的是让学生辨明是非,懂得道理。比如“考试不作弊”,就是让学生懂得要诚信做人,比如“不偷窃”就是要劳动而获。须知这种启迪一定是要对人的品性有影响的,而不是一定要实现的一种目标,比如“梦圆X大”,只是一件事而已,进了X大怎么办,假如依然困惑说明教育并不成功。假如一个教育者能给学生留终身受益的几句话,那可算教育的一点成功。 第四是个性。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还是自身这个人。无论谁提起学习生活,他们都会说起老师的种种故事,而种种故事又是这个“人”的体现。季羡林老先生在校园里作为一普通老头而被学生喊住帮看行李,竟也认真地履行了职责;郑强教授在浙大校园里以似乎愤青的面貌出现,却给学生讲明了许多道理,其刚正泼辣尖锐的演讲就是他的标志,最终成为“浙江大学学生最欢迎的老师”。中小学校园也不少。有轻言巧语似若慈母如当年县中的钱芳老师,其言不厉却威生,顽皮的学生也敬她爱她服从她。有的老师敬业负责全心全意扑在班上,学生嘘唏而敬佩,敬佩而努力。有的教师多才多艺,能唱会说,与学生相处融洽,成为学生羡慕和效仿的人。 可能有人会说,教师就是要把课上好。这算啥?教师固然要研究教学,固然要有高超的教学水平,这当然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但相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于此。如果教师没有对自己品性的锤炼,对职业的敬畏,对形象的打造,对学生特征和个体状的研究,不强化对学生作为人的成长负责的态度,不研究在教学技艺之外能够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即便你有很高的专业水平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最好的教师。而注重上述四点修养的人,想不成为好教师都难。让学生拥有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相对更好的学习成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人们现在都觉得学生难教了,固然有多种原因。是不是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反思一下呢?学生从我的身上感受到的温暖有几分?我们对学生充满期许的鼓励有几许?我们给学生多少启迪?我除了教学之外能让学生建立怎样的美好形象?还要特意补充一句,因我的存在为所在队伍起了正面还是负面的作用?令人痛心的是现在教师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不怎么崇高了,坦率地说这对整个教师队伍是不公的,一大批教师是非常优秀的,然而就是极少数学校、少数教师的以教谋私与行为不端伤害了整个队伍的形象,让一大批教师躺着中枪,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现在各方注意到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大多局限于教学领域,有的则只指向于所谓的“教学效率”、而真正为了考试效率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之外的因素不是被忽略就是以相对空泛的所谓师德教育所替代,而实实在在的融个人修养、教育影响、促进学生成长的非教学因素的内容很少见到,教师也往往缺少这方面的自觉,队伍的综合素质显然与时代、与改革的要求难以适应,教育的品质自然也受到影响。须知教外的功夫练到家了,教师方能成为真正的好教师,学校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教育。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