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起学生体味美的心湖涟漪——寻觅《虎丘记》一文中的美感元素(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彭治旗  

    对美对象的体味、鉴赏离不开主体对美的具体形象的认识及其自身情感的激发。主体的生活经验、认识事物的程度、丰富的情感状态对体味美、欣赏美有重要的作用。

    赏山游水之胜地,节日游乐之盛时,都会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场面尽显欢乐、热闹、盛大,这样的场面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留下过永恒的痕迹。袁宏道中秋夜游“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是否也留下过永恒的记忆呢。带着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让我们一起随着纷错如织的游人走进虎丘,去感受湖光山色的秀丽、领略飞岩峭崖的奇雄、加入纵歌欢饮的人群。

一、三幅图画声色并茂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出了中秋之夜虎丘的盛况。短短的文字中却蕴藏着三幅热闹、艳丽、狂欢的图画:

1、游人如织图(多)

“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游人倾城而至,接踵摩肩,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2、游人盛装图(丽)

“衣冠士女,下迨部(部加‘艹’头)屋,莫不靓装丽服”,朋友、家人中秋聚会自然喜气洋洋,妆饰新艳,游人把节日的虎丘装扮得楚楚动人,引人神往。

3、游人宴乐图(盛)

“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游人兴致勃发,欢歌畅饮。连大路上也挤满了宴乐的游人,车马难以通行。可以想见宴乐之盛,饮酒纵歌的游人把虎丘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宴乐场。

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显然深情难禁、兴致昂扬。于是作者对这三幅图画作了形象具体生动的感怀。用“栉比如鳞”(游人密如梳齿,多如鱼鳞。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游人的多);“檀板丘积”(歌板堆积如丘。侧面写游人的多);“雁落平沙”(如无数的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游人的密集)是刻画“游人如织图”的。“霞铺江上”(天空瑰丽的彩霞铺散在江上,整个江面都漾着奇丽的色彩。游人衣着缤纷艳丽可想而知。),是刻画“游人丽服图”的。“樽lei云泻”(游人席地而坐,让酒器盛满美酒,觥筹交错;飘香的美酒如天上的云彩一样奔泻不止。露天宴乐的狂欢景象令人神往);“雷辊电霍”(电闪雷鸣,耀眼的光亮和震撼的雷声交织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不能不让我们体会到露天宴乐非凡的热闹。),是刻画“露天宴乐图”的。作者在从上至下、由远及近的视角变换中,对三幅图画进行了形、色、声的形象感知。读来令人回味无穷、遐想不已。

二、露天音乐会尽显歌者风流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月夜赛歌图。有月的夜晚,总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怀。所以虽至夜晚,游人意兴未减,他们以美妙的歌声来抒发心中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布席之初”,百千游人兴奋不已,引吭高歌。一场大型的露天音乐会初现端倪。为了让自己的歌喉显诸人前,歌者以最流行的歌曲展开了较量,“雅俗既陈、妍媸自别”。在赛歌舞台上,歌者情态万千:有的人自感羞愧、有的人得意非凡;有的人唱得面带倦容、有的人唱得激情豪迈。

“未几”,在柔美恬淡的月光之下,刚才还激情热闹的露天音乐会就好像风止浪息的海面平复了许多。人们还回味着刚才激动人心的赛歌场面,还有十多个歌者陶醉在音乐的美妙之中“摇首顿足”。

“已而”,皓月高悬,银辉四洒。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清寂、寥廓。三四个人和着那悠扬清丽的萧管之音,舒缓亮澈的歌板之声放起歌来。在这无边的月色之下,游人仿佛陶醉于仙境之中,飘飘然欲乘风归去。

“比至夜深”,月华如水,轻笼万物,此时的虎丘仿佛成了一个明澈清幽的水中世界。“月影横斜”搅动了一水的宁静,“荇藻凌乱”。此时,一人拖着长长的月影,缓步登场。那歌声如细细的发丝连续、悠远,就连那高远的云层都被震撼得遥遥欲坠。游人似醉,心灵被烛得透亮。路过疾飞的鸟儿也徘徊不知归巢,勇猛刚强的壮士也下泪沾襟。

在这样一个静谧动人的月夜,游人久久不肯离去,就让这如水的月色和舒缓悠长的歌声为你编织一个甜甜的美梦吧。

 作者邮箱: siku@sohu.com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