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生活 ·人生 ——和同学们谈语文的学习(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请同学先看《论语·阳货》中孔子的一段话:“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以兴”,兴就是排遣情感 。 “可以观”,在诗的当中可以得到很多道理,得到很多启发 。.“可以群”,也可以合群,自己调整心境,朋友之间、社会之间,可以敬业乐 群而不孤立,所谓以文会友。“可以怨”,这很明显的,有了文学的修养,可以发牢骚了,有时心里的苦闷 ,没有办法发出来,压制在里面,慢慢变成病。脾气大的人、情绪不好的人,心里很 多痛苦压制下去,往往得肝病、精神病,所以须要修养,可是修养并不是压制,是 自己疏导,不能疏导也不行,人的牢骚往哪里发?会作诗就可以发牢骚了。有文学 艺术修养,在文学艺术境界上可以把牢骚发泄掉。“迩之事父”,近一点可以孝顺父母。怎样孝顺?有艺术修养,侍奉父母,则 有乐观态度。 “远之事君”,远大一点可以对国家社会有贡献。 最后一句话,因为喜欢在文学方面多研究,喜欢诗词,就“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知识渊博了,等于学了现在的“博物”这一科,什么都知道了。孔子当时所以特别提倡学诗,也是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知识。这是孔子教学生们一定要学诗的道理。 当然啦,孔子说的诗就是《诗经》,我把它借用过来就是我们的课文,从课文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 那麽,语文课究竟能学到什麽?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人们对语文的解释,有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有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学”,不管怎样解释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语文的不同功用,前者是说语文的工具性,后者是说语文的情感性,文学性。 本人以为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语文课文所凸现的“语文知识”和渗透其中的“做人的道理”。 一、语文课文凸现的语文知识(学生必须掌握的、考试要考的知识) 语文课文是一个载体,它承载了语文的所有的知识,这些知识首先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像语音、文字、词语(熟语)、短语、句子、复句等语法知识,标点符号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等等。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单纯的借助知识短文固然能够学到系统的知识,但是语言的功用是运用,因此,最好把这些知识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而这些环境就是语文课文。 1、语音知识。 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了《汉语拼音方案》,知道了汉语拼音的基础知识,可以说这些知识应该牢记在心。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我们要以此为指导,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但是随着学年的提高,考试难度增大,对于语音的学习越发显得艰难,因此学语音应放在语境中。在考试中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考查占很大的比例,而这两种情况只有借助语境才能确定具体的读音。 像“拓”字,究竟读什麽音,只能在语境中方能确定,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就有“朱拓”(tà ),在学习的时候应该顺便的联系到“开拓”的“拓”字,这样,不同的读音 在不同语境中就确定了下来。《智取生辰纲》中的“虞候”的“候”究竟读“hòu”还是读“hóu”可以根据下面的注释便可以知道了。“朴刀”其中的“朴”字十一个多音字,“朴”刀中的“朴”字读(pō),“朴实”中的“朴”字读(pǔ),姓氏中读(piáo),是一种树读(pò)。 以上所举挂一漏万,请同学们在学习中留心观察,不断积累,夯实基础。 2、文字知识。 文字是一个符号,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在考试中主要考查的是错别字,怎样识错别字以及怎样不写错别字,在具体的课文学习中就能掌握的特别牢固。比如“寒暄”和“喧哗”的“暄”“喧”,究竟(xuan )字该怎样写,如果知道了各自的意义,就知道了该怎样写了。 在课文的学习中,看清每一个字该怎样写,理解文字的具体含义。另外还要弄清错别字的原因,只有长期日积月累,就不会写或少写错别字了。 3、词语知识。 词语知识包括实词、虚词、成语以及熟语。这些知识只能在语境中,才能落实其实在的意义和用法。 这里就成语,结合课文谈一谈成语的运用。 像《荷花淀》写道“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中的“藕断丝连”就写出了女人们对丈夫们的思念。 《林黛玉进贾府》“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 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雕梁画栋”指的是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 以上两例要注意使用对象。 4、短语知识。 对于短语的学习,主要放在其类型的分辨以及在句子中的运用,特别是偏正短语。比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一句该怎样断句,不同的断句是有不同的意思的,也就是谁是“苟活者”,当然了,鲁迅先生是自谦了。 5、句子知识。 下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在课文的学习中落实句子方面的知识。 鲁迅的《祝福》中对祥林嫂死的议论。“灵魂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要理解“无聊生者”和“厌见者”究竟指何人以及作者说这话的用意。 孙犁的《荷花淀》写道,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其中包含着妻子对丈夫参军没给自己说的责备和赞扬。 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见黛玉,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句话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6、标点知识。 标点包括标号和点号两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在对课文的学习要结合语境落实标点符号的常识。 (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十一个乞丐了。 (2)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为乞丐的呢? (3)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还有 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4)“祥林嫂,你放着罢!” (5)“你放着罢,祥林嫂!” (6)“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7)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缨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带着缕金百蝶穿花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单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捎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 例1,关于乞丐的描写,可谓内容精深,既描写了形象,又揭示了环境(人与人之间)冷漠。尤其“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定语后置,真是入木三分地将世间无情刻画出来。分号的运用层次分明,冒号总结上文。 例2,关于问号的运用,两个分句之间,表示选择问,问号用在句末。 例3,标点与例1相同,尤其要注意“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为什麽不说“一个十多岁能打柴的小叔子”,“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句式简短,逗号隔开,突出表现祥林嫂的“小叔子”也该取媳妇了,那麽“没了丈夫”的祥林嫂理应为其小叔子取媳妇被卖了。 例4,5,主谓倒装,一表现对祥林嫂取烛台的禁止,一方面对祥林嫂的呵斥,后者更加严厉。 例7,语段的结构与层次,突出表现王熙凤性格和地位。结构是总分式,层次分明由“头”止“项”,止“裙”止“身穿”止“下着”写出了王熙凤的贪婪与俗气。 7、修辞知识。 修辞在考试中主要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要辨析这些修辞手法的区别,借助语境势必事半功倍。 《黛玉进贾府》中后人评价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度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高粱:莫学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评价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在这首词中作者采用比喻、借代、对偶和反语等修辞手法。通过对修辞手法的把握和分析,进而理解诗词的内容以及作者价值取向。 鲁迅先生的《祝福》中有关鲁四老爷书房里的对联: 上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下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这副对联,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对偶(对联)的知识进而把握对联所包含的意义,揭示了鲁四老爷作为讲理学的老监生虚伪的一面,满口仁义道德,实际是道貌岸然。 8、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更能发现课文的语言纰漏。 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一句就是一个病句,“将近”与“十余年”是矛盾的。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名家,又在修改病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语文课文博大精深,需要不断的学习,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会挖掘出闪亮的思想来。课文是个载体, 通过对语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了实用文,应用文的文体知识和写作方法,文学作品的分类及鉴赏技巧和方法。(这方面的知识不再展开)。 实用文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包括演讲稿、书信、申请书、请假条等等。各种文体该怎样写,具体的课文就是可供借鉴的例子。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和诗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诗歌的意境、意象。 戏剧的戏剧冲突、戏剧语言、舞台说明。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通过具体的讲授,我们会掌握文学作品的欣赏技巧和方法。 二、渗透课文中的做人道理。 (1)做人胸怀要博大。 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学了《沁园春·长沙》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2)做人要有同情心。 孟子在《公孙丑章句上》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祥林嫂的遭遇代表了千百年来受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毒害很深的广大妇女,封建社会的“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红)以及四大绳索紧紧的勒在妇女的脖子上向不同的方向拉,等待妇女的只有死路一条。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中说:“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之一。我们读了李密的《陈情表》是否同情祖孙相依为命的处境以及不能应召赴任的衷情。窦娥的遭遇、成名一家的遭遇等,只要有一点“恻隐”心的人,都会既同情他们的遭遇,又对造成这一遭遇的社会表示强烈愤怒。 (3)做人爱国心。 《荷花淀》所体现的家国情、夫妻爱,有国才有家。文章开头描写院子的宁静清新的环境,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样美好的环境怎能让豺狼践踏,读到这里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主人公之间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豪言壮语,但其中有对爱人的一片痴情,对祖国的热爱。艾青的《我热爱这土地》:“为什麽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第一节间接抒情后,在这里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祖国炽热的爱国心。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运用意象和象征的手法,写出了祖国贫穷 落后、祖国和人民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希望,祖国终于摆脱劫难站在心的起跑线,并为祖国奉献一切。 (4)做人要有创新精神(对传统中的糟粕要有批判精神)。 江泽民说,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要说,对传统中没有批判的继承,人类将是“外星人”。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莺莺和张生,是封建社会 的叛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5)做人要有追求理想和真理的精神。 屈原的《离骚》“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四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抛却生命和爱情。他在《我愿意是急流》表现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甘愿献出一切。 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被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这部传世之作,却是在司马迁身心均遭受莫大摧残和凌辱之后,发奋著就的,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自己著书的志愿时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6)要有奉献精神。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从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得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梁小斌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实际上强调的是耕耘,奉献。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表现自己甘愿为自己的追求奉献一切的感情。 三、提高做人的品位。 (1)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假、丑、恶,知道了真、善、美。 当代作家韩少华的《记忆》从人的“记忆”这个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类品性作了剖析。作者并非探讨关于记忆的心理学内容,而是借此表达道德,政治的内容。记忆是衡量人的高下,贵贱,美丑,善恶的尺度。在人的记忆中庸人,叛徒,蠢货,懦夫必遭唾弃,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人则永远为人们所怀念。韩少华写道: 只记得一己忧患的,是庸人。 忘记了人民疾苦的,是叛徒。 把记忆中的荣耀当作冠冕顶在头上的,是蠢货。 让不幸的记忆压得双膝着地的,是懦夫。 从成功的记忆里提炼警觉的,是智者。 而那忘掉自己的危难,却铭记着他人的艰辛,只为人民的幸福去忘我奋斗的人,才是勇士,真正的勇士! (2)、通过作品认识名家,与作家进行心灵对话。 秦观《鹊桥仙》“金风玉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主人公的心愿。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的爱,永恒的爱。在此,我们是否可以了解秦观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 对于语文的学习,我罗嗦了那麽多,似乎太功利了点儿,就是不高考,你总要生活吧,总要看书呀,求学十多年,谁都不愿做“白痴”吧,多学一点儿,附庸风雅也好啊! 四、对今后学语文的要求。 同学们,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多到阅览室,不断丰富自己的躯体、思想、智慧,使自己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课堂教学,积极配合老师,汲取基本知识,学会做人。 同学们,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是丰富多彩,语文教学更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就是人生,人生有痛苦、欢乐,喜悦、哀伤,有顺境、逆境,有坎坷挫折、有阳光大道。那就让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从课文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思维健全,对己对人有用的人! (本文是在为学生作讲座的发言,后在学校网站上发表。)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