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研究性学习(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施永忠 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高中第一年,要求学生学会关注学科背景下的生活和社会(人文思想)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学会选题和立题; 二、注意挖掘与研究课文中有意义的相关内容进行研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占有和研究资料,从历史书籍以及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具有批判、创新意识和实践、研究能力。 实施过程的基本指导 一、时空安排的指导 1、时间:二周 2、原则:课内时间用于选题、取材等方法指导和阶段成果经验的交流,而课外时间用于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同时,需要对课外进行研究活动的场所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学习组织的指导 学生组合:以小群体为基础进行实施研究性课程;兴趣相近,特长互补;组织协调,专人负责,人数一般在四人左右。 三、选题、立题与捕捉问题的指导 1、初期施行尝试性选题,难度不宜过大,可向学生明确在具体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课题进行一定的转换。 2、选题原则:课题有意义;对课题有兴趣;占有一定资料。 3、选题思路:安排学生群体之间开展选题交流,让学生个人分析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决定可以参与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针对课文中的某一问题或相关人物、事件进行探讨;注意联系课外材料结合社会现实来进行思考。 四、收集资料的指导 1、向学生提示或自己先列举一些常见的资料类型,以及这些资料信息的分布特点,归纳这些资料信息的不同作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其用途。 2、分析和筛选信息,培养学生对资料的价值判断与分析、筛选技巧,引导学生联系一定事例来进行实践,通过不同事例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有所领悟,形成观念、方法和技巧。 五、论文写作的指导 1、撰写论文用1周的时间 2、课题采用小论文的形式,主要是点明论点和提供论据,论证需要符合逻辑。 3、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特长和客观条件来决定所采取的表达形式。 六、辩论会: 1、设想:通过辩论来求同存异;通过辩论完善观点;通过辩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时间安排:论文定稿前三天。 3、辩论题: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纵虎归山,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风度"? 七、教师批阅论文,总结评价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评价可以定量表示的一种"学分",也可以是一个等第或定性的若干评语。 2、交流课题研究的成果。 具体操作程序: 一、粗通课文(一课时) 1、串讲词句 2、作家作品 3、了解背景 4、梳理内容 5、分析人物 6、课后质疑 二、探究指导(一课时) 1、人员组合(四人为宜) 2、选题原则(有意义、有兴趣、有资料) 3、选题思路(自析兴趣特长、集体探讨课文内容或人物、结合社会现实定课题) 4、推荐资料(《读本》、《史记》、《资治通鉴》、网络中相关内容) 5、参考课题(一种是有关课文内容的人或事,一种是作品表现手法或现实意义的) 6、讨论定题(确定课题、作好分工、明确任务、限定时间、作好记录) 三、探究实施(二课时) 1、上网查询信息(在课内利用网络教室) 2、进馆查阅资料(利用课外时间) 3、拟定研究提纲(分析材料、、筛选材料、确定中心、列出提纲) 4、撰写论文 5、课堂辩论 6、论文交流 四、成果评价(一课时) 推荐资料 一、语文课外读本中《垓下之围》 二、《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始皇本纪》,《汉书/项羽本纪》,《资治通鉴》。 三、司马迁论项羽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项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缪哉! 《史记/项羽本纪》 四、刘邦论成败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推荐题目 一、一类 1、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 2、刘邦是善于用人吗?(谈刘邦的人才政策) 3、从项羽的悲剧看"义"对中国人的影响 4、从项羽的悲剧看"义"的本质 5、鸿门宴中樊哙的积极作用 6、项伯是一个吃里爬外的小人 7、谈西楚霸王的悲剧性格 8、古今奸佞小人的危害 9、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 10、毛泽东眼里的西楚霸王 二、二类 1、鸿门宴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谈谈《鸿门宴》中的人物描写 3、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4、我心目中的项羽 5、从范增的最终结局看项羽的人才政策 6、我对"项羽因为是英雄所以才失败,刘邦因为成功所以是英雄"的理解 7、谈"小不忍则乱大谋" 8、谈项伯的为臣不忠,为小义而背大节 9、谈《鸿门宴》中的对照烘托手法 10从项羽的悲剧谈纳谏的重要性 11、从善如流,有益于我们的事业 [附范文] 我看项羽 ——读《鸿门宴》有感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剧。 项羽的性格悲剧还表现在他的刚愎自用。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此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项王的刚愎自用,终于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可以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性格的祭奠(节选) 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写了伏笔,其实此性格项羽早已有之。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滋长了他的这种性格,使之恶性发展起来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他一出现就是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更使得他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他开始把自己看作神了。能支撑起他这一精神世界的惟一支柱就是赢得胜利。每一次胜利,固然使他的精神支持更坚强一些,然而,这胜利更大地加重了精神世界的自重。如此,他将一轮轮战斗下去,周而复始,项羽陷入了他为自己制造的一个怪圈,无法自拔,却又不愿自拔。 项羽心底要维系“永不败”神话的欲望,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几乎是本能的崇敬,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性格。由此也就不难回答项羽把那一份份残酷的祭奠献给了什么,他自身的矛盾又来自何方。 在项羽心理怪圈的一来二去之中,中国人口已从战前的一千万骤减至五百万。天下人对项羽心态的无法认同使得时代终于作出了抛弃项羽的选择。 项羽不好计策与外交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现实无情地打破了他的梦想,他只有叹息着,用死亡来反抗这现实,为自己性格的篇章写下了最后的一笔,也为自己一生执著的性格献上最后的也是最虔诚的祭奠。 赳赳武夫的内心是多情的,尽管表现这多情的却是无情。性格的祭奠是悲壮的,因为它的代价是生命、执著和无奈。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