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宣城谢跳北楼》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对上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登楼远眺的地点与时间,用“江城如画里”引出中间两联,第二、三联是对首句的具体描绘。

B、第三联中的“寒”和“老”,既表现出秋色已深的景象,又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感慨。

C、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在这北楼上临风眺望这迷人的风光,谁不怀念它的建造者——谢眺的功绩呢?

D、这首诗前四句表现了对宣城的赞美之情,情绪是愉快的;后四句表现了对秋色已深,独自登楼的感触,心情是寂寞的。

[说诗]

南齐谢是李白崇敬的著名诗人,曾任宣城太守。他的“余霞散成绩,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诗句,李白就极为推崇。因此,宣城便成了李白的常游之地,谢眺建的这座北楼也成了李白多次登临之处。这首诗是天宝十三载(754)中秋节后,李白重游宣城时所作的。在此之前,他来过宣城,写下了“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名句,那么这次再登此楼又有何感触呢?

正是秋高气爽的傍晚,李白凭高俯瞰宣城,清风徐来,水光山影,尽收眼底,豪爽的李白情不自禁赞叹道:“江城如画里!”这一句发自肺腑,掷地有声。然后诗人便将他那浪漫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凝聚在飘逸的笔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江城秋色图;两条清溪婉蜒而来,静静地流淌,澄澈如镜,

夹着宣城,在夕阳照耀下闪闪发光。两座长桥横跨双溪,倒映水中,霞光给它染上灿烂的色彩,简直像天上两道美丽的彩虹落到“明镜”中去了!极目远眺,那碧绿的橘柚林中飘起了袅袅炊烟,一阵秋风吹来,簌拉拉,飘来了片片黄蝴蝶似的梧桐叶,呈现一片苍寒的景色,给人一种秋光渐老的感觉。诗人用极凝炼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也暗暗透露出自己心中的寒意。

李白自从在长安被权贵们排挤出朝廷之后,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流四方的生活,正是“举杯浇愁愁更愁”的时候。登临北楼,秋风萧瑟,怎不感慨万千?于是很自然地想起此楼的建造者谢 了。谢 也有过与李白类似的处境,他任宣城太守后,曾回朝任吏部郎,因受迫害,下狱而死。“同是天涯沦落人”,“心有灵犀一点通”,想到此,李白也就吟出了最后两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意思是说,在这北楼上,面对秋风,我怀念谢 的心情谁能够理解呢?一种苦闷仿惶的孤独之感跃然纸上。原来李白想登此楼寄情于山水,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却不料又被一阵萧瑟秋风勾起满怀愁绪,真可谓“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解题]

这道题答案是C。最后两句大意是:谁能理解在北楼上面对秋风深沉地怀念谢 的我此刻的心情呢?李白是在感叹谢和自己类似的遭遇,而不是在为谢 歌功颂德。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