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死趣话(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四川省资阳市伍隍中学 罗钦鸿 人们历来就反对死板地读书,有三个字换来换去地表达这方面的意思,即“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读诗也有这种现象。 读诗歌必须善于想象,否则就会造成“死读”的现象。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以短短二十八字描绘了江南的春天:鸟语花香,色彩斑斓,山村水郭,酒旗飘飘,烟雨迷茫之中,寺庙若隐若现。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么壮观景象的一首好诗,却被明代状元杨升庵读死过,他说: 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 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能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出自杨慎〈升庵诗话〉卷八) 从表面上乍一看,还觉得杨说有理;可是我们稍一拓展,就应该会发现,古诗中的数词没有多少是实指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白发三千丈”,这些中的“三”和“万”都指了数量上的多,决非确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的数字,实言其少,也决非确数。 杨的这一种解说,早在清代就有人反对了: 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七里,亦未必尽听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红焉年,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杨把这诗读得太实,以至于把诗读“死”了,不仅是因为他缺乏想象,更重要的是他忽略了对题目的理解,导致一叶障目,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这一现象,也正应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之古训。 作者邮箱: qinhong0403@163.com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