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若直木》有感 (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手机版


林承雄

     张承志的《生若直木》由一位前辈书友相赠的檀木镇纸的触动和同辈朋友的一篇叙述文革悲惨故事的小说的感慨谈到如何面对心灵伤痕的问题。他在文中流露出对檀木真纸般的隐忍坚毅深沉浑朴的个性的颇多欣赏之情。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这是灵感突发的张承志给老者的一句唱和之词。

     接着作者有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议论:

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我对张先生的这种雍容大度的轻描淡写颇为惊诧。

是的,伤痕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地炫耀。但是,“好了疮疤忘了疼”甚至“伤疤没好就忘疼”的做法多少显得太轻浮了些,这不是对历史的应有的尊重。

    一个非人的时代是已成过眼云烟了,但是政治浩劫给国人造成的心灵的荼毒、精神的创伤怎么可以轻易地抹杀?“大家都心广意宽”并且“干净漂亮地活下来”,如此脱胎换骨,曾经滴血的伤口和屈死的灵魂都全然被我们这些健忘的善于掩饰的人给痛快的抛弃了!这是对那些逝去生命的残忍的践踏。我忽然间想起了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我们怎么这么快就忘却了!我们怎么这么快就麻木了!回眸矗立在历史书卷上那些为捍卫真理和生命尊严的有名的和无名的烈士的高尚的碑铭,我们的灵魂竟然是如此的委琐!老舍、遇罗克、顾准、张志新……在漫漫黑夜中他们的呼吸和心跳。至今还在一些有良知的学者们的平静的诉说中向世人透露着什么,这种情感真是娇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隐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品德,也是个致命的弱点。正因为太能逆来顺受、苟且偷生了,我们才会在横遭斧凿刀锯时常常默不作声,才会在看到无辜的同伴被肆意虐杀时常常噤若寒蝉,甚至还游手好闲地当逍遥看客,甚至还雪上加霜落井下石,甚至还自觉地加入阴谋家和屠杀者的队伍中去……于是我又突发奇想:假如鲁迅先生读了此文,他会作何感想?

   “ 我一个也不饶恕!”这是先生的只至理名言。但是这个浮华时代是不适宜先生的时代,甚至连同他的思想。

    我感到悲哀。我不禁想到俺们中华民族某个红得发紫的影星穿着大日本的军旗服在异国他乡的繁华大街上招摇过市,恬不知耻。不过她可不是农民,她是“干净漂亮地活着”,却让尚有几分良知的农民工朋友泼了回脏水!这也活该!因为她似乎根本就忘却了伤痕!在忘记伤痕中成长的一代人,不仅容易作践历史,更会迷失了尊严!曾有一些学府深院里的风华正茂的大学生非常创新地论证:若非日本帝国的侵略,中国的的铁路建设和重工业发展就还得迟多少年等等新概念。还有一个在大都市高级夜总会里打临时工的女大学生在端茶送水中横遭日本留学生调戏侮辱,在场的中国男大学生在座下惬意地欣赏起乐,只有一个韩国留学生起立质问并狠狠给了那“狗日”的一巴掌。终于有韩国青年耐不住了,在网上发了一篇让国人汗颜的帖子《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在我读完张先生的《生若直木》这篇睿智的美文时,我大概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答案:因为很懂得如何我们“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懂得如何在风尖上刀口边“心广意广”的闲庭信步。

    炫耀伤痕当然不必,但是全然完却是一种可怕的精神病毒。漠视苦难掩埋耻辱会使我们渐渐丧失挑战苦难洗雪耻辱的能力。政治伤害如此。战争伤害亦然。

    “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这么一种豁达宽容与博爱忍耐并不值得赞美,这不是一种真正的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是一种可恶可鄙的民族劣根性,戳穿了讲,是一种自觉的奴隶意识。即便政治的伤害与永恒的大自然和长久的历史,与存活下来的民众相比是多么地渺小,但理智的和有责任有使命感的人们啊,咱一定要清醒地记住:昨天政治的伤害决不能让在今天和明天重演!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固然要“生若直木”,做一个正直的讲真话的人,做一个质朴的有情义的人;但是我们也很有必要郑重地“语斧凿”,让真的历史留给年轻的一代,让生命活得更有尊严,让年轻的心灵少受一些伤害!

    我情愿冒着一种误读之嫌,真诚地祈愿那些经历过黑暗年代的人们,重新梳理历史的记忆,找回良知,删除掩饰,留下真实,让后代子孙活得更有骨气更加幸福!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