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黄恩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克隆的基本知识。2.理解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科学道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课类型 讲读新课 教学方法 指导归纳 主要教具 电视光盘

学法指导 朗读讨论

板书设计 克隆是什么奇妙                    一两栖类换核成功的      克隆的研究    二鱼类换核技术成功                      三哺乳类换核技术成功克隆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明确课文内容,引起注意。3.把握内容,理解说明方法。训练学生的理解力。4.训练学深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1.导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吧,其中孙悟空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镜头,相信大家一定记忆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年吴承恩这一神奇的想象,今天已被科学家变成了现实。你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阅读课文。2.检查朗读第一部分,要求思考:在这一部分里你读懂了什么?3.研读第一段: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就是克隆。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引资料这三种说明方法。4.检查朗读第二、三部分,思考:人类对克隆技术的研究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哪些研究成果?明确:人类对克隆技术的研究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两栖类换核成功。(1) 1960年和1962年英国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爪蟾的克隆试验。(2) 1978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童第周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第二阶段:鱼类换核技术成熟。(1) 197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鲫鱼的克隆试验。(2) 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又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克隆新鱼种“鲤鲫鱼”的试验,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第三阶段:哺乳类换核成功。(1)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小老鼠的克隆试验。(2)1996年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成功地进行了小绵羊“多利”的克隆试验。5.总结:课文分别用了小标题,艘现说明了克隆的含义,接着介绍了克隆的试验,然后介绍了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过程及其意义和反响,最后介绍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6.作业: 1.说导语板书课题2.听读3.教师提示引导4.(1)提出问题和要求(2)引导提示(3)归纳总结(4)板书5.提问: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锻炼了我们什么能力?6.布置作业: 1.(1)听导言并思考记笔记(2)绍克2.读思考问题3.学生回答:“什么是克隆”“作者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读听思考讨论5.学生总结所学内容。6.记作业





  

 作者邮箱: huangenhong@sina.com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