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爱情日渐公开化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作文素材 手机版 | ||||
●热点 核心提示 未能分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学生却可承担上千元的一双鞋作为情人节礼物;素未谋面竟可通过网络约会花前月下信誓旦旦一生一世……一年一度的情人节,把少男少女的朦胧情怀推到了极至。 老师们痛心、家长们担心,然而,情人节只是一幕高潮剧,更多的恋曲还是在校园的斜枝细叶间隙中弹奏,而故事中的主角也越来越年轻。 校园爱情就如“方便面”? 2月13日早上,广东某高校一则“女生寻租一日男友”的帖子“毫不害羞”地夹在食堂前面公布栏的一大堆海报中。帖子有16开大,用荧光笔写着:没有情人的情人节,无须顾影自怜。小女子正值豆蔻,温柔可爱,清秀可人,欲明日租一浪漫男士共度情人节,有意请联系QQ×××××××,帖子最后落款“吴辽”。 尽管帖子不大,还是引来不少学生的围观,记者发现有4个男生掏出手机或笔和纸记下了QQ号。其中一个中文系的男生坦然:“反正我也无聊,当玩玩相亲吧,说不定也能擦出火花。” 据了解,像这样直接、大胆、新派的约会在高校并不罕见,并且不局限于情人节。 有放假租借回家见父母的、平时带出去向朋友炫的、陪考研的……千奇百怪的借口堂而皇之地贴在校园的学生宿舍、饭堂或上课的必经之路上。约会的形式也从过去半遮半掩的以借书为名、从书本塞张纸条的“地下组织”,发展到一见钟情就索要电话号码的“开门见山”。 那种“相思成灾,肝肠寸断,望尽盈盈秋水,蹙损淡淡春山”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爱情,仿佛随年代的久远而成为“文物”,校园里所谓的爱情,更近似于“方便面”。 暨南大学研究生部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古伟芳主任分析,现在大学男女生之间的感情发展得都很快,尤其是遇到热情奔放的异性,稍有好感,就坚持展开追求。而对传统感情观存在叛逆心理,也造成了校园里的谈恋爱越来越速战速决。 千元礼物意寓情比金坚? 在情人节气氛的推波助澜中,学生们成亦步亦趋地模仿着成人,成了消费的主力军。 记者走访鲜花一条街的广州大南路,8家花店的店主竟一致认为买花的群体除了公司集体订花外,订单最多的要数大中学生。“有的拿着巧克力盒,不挑单花,直接订制花篮。连巧克力和花,动辄上百元,但这些学生问都不问价钱。”一花店老板惊叹。 “送花的已算普通,现在有的学生甚至相互攀比,看谁有男、女朋友,谁更爱谁。”家住广州东山区的梁阿姨痛心地说,上个礼拜情人节,她儿子硬是拿了400元利是钱,买了一个18K金的心形吊坠,送给同班的小女友,还说假如不送,在班里会被别人看不起。 在广州天河一商业城也有类似的一幕:穿着校服的女孩子在一著名品牌的专柜花了1280元买了双跑鞋,送给男朋友。“送花、送巧克力太老土了,相反送些贵重实用的、特别的东西,就代表我们的感情越牢靠,他就越看重我。即使将来分手了,也因为合用,不舍得扔,也就能把我记住了。”一番港台小说翻版式的解说,令人诧异:过千元的礼物能代表情比金坚? “现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学生,都标榜自己的恋爱有多纯洁,当老师、家长稍加提醒,就振振有辞地说自己的感情有多真,还套用‘一见钟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感情无关年龄’等流行语。”华师附中心理研究室李知宁老师说,“实际上,他们只是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以电视、书籍里所描述的言情镜头为临摹对象,内心希望发生浪漫的爱情故事。潜意识里总会不自觉地编造、模仿成人世界。” 李知宁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东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合,不少西方的礼仪、文化也因此渐渐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青少年正经历青春期,对异性有明显的好奇和好感,加上在港台韩日文化流行的耳濡目染下,盲目地扭曲了对爱情的理解,很多人以为送上999朵玫瑰就能感动对方,或流芳百世。 “于是,学生购买礼物时出手都很大方,而且同学间也会相互攀比,希望能为对方争口气,或为这段感情加油。然而,事实上,学生并不能真正领悟,真情是不拜金的。”李知宁解释。 失恋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对于恋爱中的学生群,校园恋曲最大的问题就是总会“曲终人散”。无论是研究生、本科生、中学生,当面临“分手”的抉择时,都无法轻松起来。 据了解,在学生自杀的个案中,因感情问题而起的占了近六成,还有的学生因失恋而心起邪念,把怨恨发泄在其他人身上,伤害无辜,锒铛入狱。即使不走极端的学生,不少原本各方面都相当优秀,却因失恋而无心向学,甚至对整个人生持否定的态度,一蹶不振。 粤东市某中学一男生,原本品学兼优,在校与一女生恋爱。女生父亲得知后到学校当众责骂该男生。该男生心生愤恨,事后到女生家里以锤子敲打女生父亲,导致其脑溢血。男生则走到天台,跳楼自尽。 看这则血的教训,在人们震惊之余,也敲响了警钟:当代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到底脆弱到了什么地步? “大学生谈恋爱,从过去的明文规定,到现在的‘不提倡、不反对’的原则,不仅仅是形式上起了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只要不防碍他人,就让他们自生自灭。而且,这种态度也开始蔓延到中学,使中学的‘地下情’也因社会的开明,开始‘浮上水面’公开化。”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一位教授担忧地说,“但很多家长、教师都忽视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学生恋人有多少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应对突如其来的感情变化?” 李知宁也赞同,还在读中学的孩子即使生理特征已经比较成熟,但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受社会影响,容易陷入幻想。同时,他们的感情还不稳定,情绪波动比较大,当一方要终止关系时,对他们打击很大,比较容易留下后遗症。感情失利而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的,只是表面,有的学生由于终日把事情闷在心里,世界观很容易发生转变,甚至容易患上自闭症。 如何把握校园“罗曼蒂克”? 过去,教育家们、老师们、家长们视校园恋爱为妖魔鬼怪,稍有异动,就恨不得化作蛔虫,钻到孩子们的肚子里,看他们装的什么坏水,力求在还没成形之际,一棒打死、一网打尽。 然而,随着观念的更新,社会也渐渐接纳:“哪个少年不怀春”的论调,对校园里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采取了“一只眼睁,一只眼闭”的态度。 同时,主演一幕幕校园爱情映画戏的主角们,或多或少总会相当地投入,不论最终能否开花结果,一些情真意切的故事也能感人肺腑。 究竟该如何看待“校园里的罗曼蒂克”?教师、家长在充当教育者和长者的过程中,又该如何把握尺度? “首先,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广东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的老师建议,“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学生的心扉也会因此而容易打开,比较自然地说心理话,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老师和家长。” 他还说,教育者还不妨充担“偏袒者”的角色。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作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反而,因为学生老师之间有了真诚的交流,最终达到指导学生选择正确方向的目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也曾说过:“学生特别需要爱情教育和婚姻教育。现在不少家庭出现婚姻危机,很多是和他们年轻时没有受这方面的教育有关。对中学生的教育可以采用‘阳光法’。比如,‘情人节’,可以在一个环境幽雅的地方搞一个‘情人节里说爱情’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唱爱情歌曲,朗诵爱情诗歌,讲经典爱情故事,讨论爱情、淑女和绅士。这会是一种积极的引导。要知道,爱情不是见不得阳光的。” 本报记者胡键 实习生谢苗枫 相关链接:作文素材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