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遭遇中考之坎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中国教师报 翟晋玉 今年是新课改实验区学生参加中考的第一年,据悉,2004年,广东省考试中心将会就实验区和非实验区所使用的不同教学大纲分别出题进行考试。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高考,湖北省将首次和其他23个省、区、市一起使用按照新课程标准命题的高考试卷。该报道称:“高考语文关注的已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关注考生知识、技能是否已经转化为语文素质。考试有可能侧重于对学生认知能力、表达技巧、生活阅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靠死记硬背得分的题会很少……” 这两条消息令人欣慰,对于深受考试之苦的广大师生来说,无疑更是好消息!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长期以来,评价和考试制度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决定着千千万万师生的命运。它是师生快乐、愁苦、希望和恐惧的源泉,是师生对之顶礼膜拜的上帝和偶像。这其实使得我们的教育从根本上成了对人本身的否定:人不是被当作人,当作一个本身就是目的的存在而得到直接地、无条件地肯定,而只是由于他们的成绩才被间接地、有条件地肯定,而这种肯定恰恰是对人本身的否定。教育的基础是生命,我们的教育却摧残生命;教育是成长,我们的教育却扼杀成长。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对生命本身、对人本身的尊重和肯定,人就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人的道德、智慧、审美、批判性和创造性等也都无从谈起。 目前,建立以师生的发展为本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已是全国上下的共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无疑,中央这些关于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精神是很好的,但在基层是如何落实的呢? 老师们总是围着指挥棒转来转去 深圳市福田区景秀中学今年刚刚实施新课改,现在他们期末考试不再进行全区统考了,“比过去好一点儿。”教科学课的葛秀萍老师评价说。她希望中考“不要那么认真去算分,要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培养他们的素质”,“现在已经在推行素质教育,应该淡化分数和排名。” 葛老师告诉记者,还不知道中考时考不考科学,如果考,又将会以什么形式来考也不清楚。她很想知道上面怎么考,因为上面怎么考,下面就怎么教。当前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得好坏的标准。“现在做老师挺难的,学生考不好,就会认为是老师教不好。”葛老师说。更令人痛苦的是,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科学课目前仍然被看作副科,上面不重视,“除了语、数、英,其他都是副科。” 葛老师认为,如何评价科学课的地位、量化科学课老师的工作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尽管葛老师认为新课程很好,但在目前情况下,教科学课“特别困难,还是分科好”,葛老师有些无奈地感叹道。我想这或许是许多科学课老师共同的心里话。 当记者提到有的地方中考仍然将物理、化学、生物分开考试、分开评价时,葛老师认为,分开评价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是不可取的。因为科学课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是分不开的。比如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讲到光线、空气的成分和进行的化学反应等,这里面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都有,并且它们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据说现在福田区出了一份样卷,各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修改。“考试结果需要报上去,但不排名,所以不会因此束缚我们。”尽管如此,“老师们总是围着指挥棒转来转去,压力很大,如果能很快知道怎么考就好了!”教研员也在了解下面希望怎么考,但还是没有结果。 “没办法,上面让教什么就教什么。”葛老师的话语中透露出深切希望高考和中考有一个大改变的心愿。 “世界各国都有考试,关键是如何考。”葛老师说,她希望考试能够贯穿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察,多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多考察学生的能力。葛老师认为,能力与知识并不矛盾,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如果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又怎么会有能力呢? 深圳市南山区是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今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学生将进入中考。南山区北师大附中教务处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南山区2004年中考方案的基本思路已经确定为等级制评价,具体怎样操作尚未确定。区里对于这个方案很重视,已开了不下10次研讨会,估计最近方案可以出来。南山区教委禹主任说,中考方案事关重大,对广大师生特别是家长有很大影响,在最后完成之前不便透露。 发稿前夕,记者再次打电话到南山区教委,得知中考方案初步讨论稿已出来,但具体内容目前仍不便透露,方案会贯彻教育部的精神,最后定稿尽可能在放寒假前出来。 如果高考这根指挥棒不改变课改会大打折扣 湖北省钟祥市石牌二中是课改试点。对于中考的现状,石牌二中的唐永平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阅卷的方式,现在阅卷往往是随便指定几个老师,一般是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或者是三年级的老师。选择的阅卷老师有些是非改革实验区的,年纪偏大或偏小,视野和知识修养有限。比如,“写出某位诗人其他的诗句”这样的考题,一般的阅卷老师都没有能力评判,因为他们对这位诗人了解太少了。 二是中考命题形式。中考是各地、市、州教研员自主命题,很多教研员对课改的研究并不很深,盲目借鉴高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切入到学生的实际中来,对老师的指导性不大。老师知道按照新课程不该这么教,可是按照考试却该这么教,老师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他们不敢完全搞新课程,因为那样中考看不出老师的水平。”唐老师说。 唐老师认为,中考题和高考题常常惊人相似,高考有什么题型,中考马上就出来什么题型。高考和中考对教学的影响非常大,如果高考和中考不根本改变,无论怎么改革都是失败的,新课改也不可能有质的变化。唐老师认为,现在越是重视教育的地方,往往越是重视分数。新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和素质培养有益,教材怎么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怎么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唐老师认为,组织教研员讨论中考和高考问题,对教师有较大指导意义,而目前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唐老师希望我们的报纸在这方面能够更多地反映教师的心声。 唐老师建议能否进行一些这样的尝试: 采用阅卷老师资格制。阅卷资格采用考核的方式,取得资格方能阅卷。考试应该让素质好的学生得高分,但是在目前阅卷人员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没有在“新课程”里学习的学生反而能考高分,那新课程能推行下去吗?还有老师敢上“新课程”吗?还有学生愿“走进”新课程吗?不是说新课程就不能考高分,也决非否定新课程。相反,现在师生都非常欢迎新课程,只是,没有谁愿意为新课程付出代价。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一系列评价体系,就目前来看,尤其应该优化命题和阅卷老师的素质。否则,新课程就走不了多远。 另外,语文试卷应该一卷多人阅(而且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作文),并且制定评分的细则。语文考卷中的开放性试题,往往只提出答题的基本要求,不大可能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试题的开放性带来了答案的多样性。面对“丰富多彩”的回答,评卷的误差是在所难免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减少这种误差。评分的标准越细,阅卷老师死抠字眼的就越多,这不符合语文评价的宗旨。相反,如果评分标准太“活”的话,阅卷的结果就可能失去有效的区分度。因此,对试卷中的主观性命题都应该像作文那样制定评分细则,从观点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周全、表述是否清楚、语言是否流畅等四个方面进行评分。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语文试卷阅卷时开放的随意性和咬文嚼字的僵化性,使语文试题有合理的可信度和区分度。 还有就是阅卷的时间限制问题。语文中考试卷基本上都摒弃了客观题,改以主观题为主。可以说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试卷都没有语文这样“主观”。基于这种特殊性,语文试卷的阅卷也应该特殊——在时间上要特殊,应该比其他学科更长一些。目前我们阅卷老师用在中考作文上的时间有多少?恐怕一般只有几十秒钟,用在其他答题上的时间呢?那就可想而知了! 江苏省灌南县教育中心教高三的周如俊老师说,尽管他们那儿已经实施了新课程,但教师上课基本上还是老一套。学校通常只是派一些人去学习一下,买一些新的教材,请一些专家、领导来讲,对教师的系统培训很少。学校只是在用新教材,教学方法的变化却很少。为了应对高考,学校组织专门的任课老师进行试题研究。周老师认为,高考命题肯定会变。他最近感到压力比较大,教师大多不知道该怎么搞,学校也搞不清楚高考会怎么改。 周老师认为,新课程的方向是对的,它改变了过去那种纯应试的教育,但实施起来有较大的阻力,从上到下要有一定力度,不是仅靠几个理论和讲座就可以实现的,关键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改变。现在大多数老师也在变,他们平时从报纸杂志上看到一些关于课改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新课程会有一些个人的看法,但这种学习并不系统。 周老师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尽快脚踏实地地实施新课程。现在其实还是应试教育,市、县会把各校的高考成绩进行排名,并暗地里予以公布。“不是教师不想改,是不敢改。如果高考这个指挥棒不改变,课改会大打折扣。”对于课程改革,关键是怎么实施,基层的学校怎么应对。周老师希望我们的报纸能对此进行深入调查。 考试评价统一还是分开? 不久前,北京市教委发布了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方案。方案规定: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分区县阅卷。进行新课程实验的区县,考试科目、阅卷与全市一致,原则上统一命题。 针对课改实验区与非课改实验区中考统一命题一事,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委胡副主任,他告诉记者,“北京市中考统一命题是吸取国外的教训,对学生评价统一标尺,从国家的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海淀区在1994年被北京市政府批准为教育改革实验区,1995年海淀区就开始独立命题,到现在已经9年了。2002年,海淀区参加了国家课改,到2005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学生将面临中考,应该有自己跟课改配套的新的中考方案。海淀区目前正在打报告申请明年(2004年)独立命题,不久前报告已递到市里,估计可以批下来。市里的文件说是‘原则上’统一命题,我们应该是被照顾的对象。” “1995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教育改革的思想,每年中考命题都有变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都能接受。明年新的中考方案内容很多,肯定要增加一些内容,卷面成绩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比如,在这3年里孩子的成长过程要考虑进去,一个孩子3年表现都很优秀,由于各种原因中考一时发挥失常,不能就此判定这个孩子的成绩就是这样。” 胡副主任认为,面对新的评价改革,教师理念的端正和改变非常困难,而且他们缺乏“招数”。为此,区里按照新的课改理念,对教师开展了全新的培训,工作量极大。在培训中,所有的人都是完全平等的,他们在一起共同讨论如何进行教学,教师在这里获得了亲身体验,然后再去教自己的学生。比如,“大白纸讨论法”,每个小组4个人,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一个班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讨论修正,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大白纸上,然后在上面挂出来。各组通过讨论得出更优的答案。这样,答案不是惟一的,而是开放的,可以有多种。与过去固定惟一的答案相比,现在的答案是开放和多元的,在各种答案中看谁的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与世界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困难和希望 当然,现行考试和评价制度的弊病不止是这些。在这次采访中,我还不只一次听到“副科”老师们对他们不被重视的痛苦和不平,史、地、生、音、体、美等“副科”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元旦前夕,记者在“博物学与中学教育有机结合研讨会暨《博物》杂志创刊会”上,听到与会多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反映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不受重视,使孩子们的视野和心胸变得狭窄,缺乏爱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听到一位已退休的白发苍苍的特级教师对几十年来地理、生物等学科不受重视的悲痛和感慨,更让人在同情之时深思。 评价和考试制度之弊年深日久,背后更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古代讲“学而优则仕”,这儿的“学”和“优”却大有问题。狭隘的甚至教条化的考试内容、单调而缺乏变化的考试形式以及僵化的评判原则,培养了一批批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却严重束缚了中国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从某个角度来说,以中考和高考为核心的现行考试评价制度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毋庸讳言,要彻底改变这一制度有相当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近年来,要求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央对评价和考试改革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深入、具体,特别是这次新课改的力度和投入是前所未有的。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日前强调指出,中考改革是当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必须抓紧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2004年要进入中考的实验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他们单列计划、单独命题、单独招生的要求,以保障中考改革和整个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后记 有人说中国最苦的是中小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大概是不错的。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面对今天的教育状况相信他若活着仍会这样疾呼。解放孩子,要从改革教育着手;改革教育,要从改革决定他们命运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开始。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