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集体创作初探——初三开放式作文教学点滴(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443001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李学军 一、探索诱因: 1、学生心理因素。首先,初三学生通过初一、初二的学习积累,已基本具 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再加上经过了初二的浮躁期,也学会了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观察自然的眼光,对很多现象也基本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为他们集体创作提供了很多各抒己见的条件;其次,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他们在学习中都希望自己的见解和成绩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赏识,这为集体创作提供了实施的可能;第三,很多学生都希望在同一学习内容中看到或学到自己周围同学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这为集体创作创造了有利的竞争机制;第四,这也正好体现了课改精神中的“合作探究”。 2、历史现实因素。历史上很多成名作,诸如我国四大名著、现代剧《白毛 女》等都是经过千人改、万口传之后的佳作,如果不是经过多人的集体创作,也不会流传千古了。再如历史上的《吕氏春秋》、现代的很多专著都是经过很多人集体创作出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不能在学生中实行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了简单的探索,拿出来就教于大 方之家: 二、探索过程: 初三上学期,我结合课本多活动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同 学们改编导演课本剧,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各不相同的资料,积累剧本中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积累各不相同的人物语言,积累各不相同的表现方法。活动结束后再让同学们读原文,体会表演的情况与原文的优劣之所在,得出再出色的表演家也不可能把经典的文学作品穷形尽相的结论,鼓励同学们大胆创作,合作创作出最佳的作品来。 其次是指导同学们自编自演,先由同学们讨论、确定剧本的主题、内容、人 物,然后再分工协作准备资料、丰满人物形象和相关情景;再由同学们分头执笔写出自己负责的章节或片断,在试演中修改,在修改中试演,如是反复几次,最终创作出自认为不错的作品来。学生们能在创作中体会出艰辛与乐趣,更加体会出那些名篇巨著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如《红楼梦》般“增删十载”而成!更有滋有味的投入了名文佳作的阅读中去寻找灵感与体味美感了。 第三是指导学生做好宣传、布置舞台背景与渲染效果,以有利于演出的顺利成功。 这个程序中先是指导他们群策群力写出挺有创意的广告,然后指导他们每人策划出一台演出的全过程,综合几个同学和几个组的意见,拟定演出方式。 第四是指导学生把节目搬上舞台。 三、探索效果: 通过集体通力合作,他们改编了课本剧,也合作创作出了不少生活剧。这种方式比起直接要他们搞一次综合性学习收获要大得多,因为这是在调动大家兴趣的前提下去做这件事情的,(学生中有认为综合性学习还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些不情愿去完成,采用这种方式既有效地完成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操)。 现在有的学生随时有意识的就和其他同学进行集体探究,如剧本表演与创作中,我们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名著欣赏》,有的同学或模仿名著中的人物来个即兴表演,或来个现场对白,或搞个人物评说,……都非常顺畅自然的完成集体创作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这种方式已经是很自然的事了,再无需老师说“你们不清楚的一定要认真讨论啊”之类的话了!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了,综合能力都可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语文活动促成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也会全面提高,也促成了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语文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更激发了他们自觉学语文的兴趣。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愉悦的求知空间。 四、推广启示: 不论开展什么活动,兴趣是前提,课下是功夫,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的 几十分钟内去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课改的真正要义在于能让学生在课下积极行动!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也! 作者邮箱: lixuejunsbippl@163.com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