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人的终身发展 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特色(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蔡彤

一、强化创造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1、新课程改革理顺了教师、教材、学生的三者关系,突出强调人的思想解放,从观念上更新以往以师本、书本为本位的观念。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重表扬和鼓励的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教师不是作为决策者和评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作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并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成长其个性。

2、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诠释了人的发展。在认识到师、生、本的关系上更重视了社会甚大的影响力,充分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投身到改革中,也将和必将促进学生独立性和个性的发展成长,有利于形成有特质的人格和发现精神的人格。任何改革从外表上首先是形式的改革,但本质的改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人的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但也是缓慢的,教师要敢为天下大先,不能畏缩不前。只有教师的观念彻底更新,才能推动新课程持久深入的进行。

3、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时代信息化特征。充分明确了信息的作用,教师的天职不是把经过自己理解的信息编码完整无缺的交给学生,而是强调对于信息的再度创作编码到形成自己独特的概念这一内化过程。要求学生自身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富于修改个性的知识典型。创造力的前提是敢于质疑、和敢于发问这一精神的形成。作为学生在一个宽松环境下和活跃的气氛下怎么能不激发自己的潜能呢?

二、具有面向21世纪的人才发展观。

1、新教材的主要实施不是那些专家学者,而是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教师只有确立了人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这种理念,才不能辜负肩上托附的重担。侧重三维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一改过去那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格局,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对人才的尊重和发现。

2、教师不能抱残守缺,因步自封,否则将成为改革洪流的抛弃者。我们必须思考,今天教给了学生什么,他们能不能在社会上独立健康成长有所成就。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情感鲜活的生命来对待。要换位思考,我们的教育是否有助于他在班级、学校、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座标,体会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以及心灵空间,能不能形成独具个性魅力交往空间,能不能充分形成我们民族精神和世界的认同感情,能不能促进他们全面能力的健康和均衡发展。

3、明确人的自主发展意识。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这里所说的学习实际包括了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及自我有意识地目标成长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只有转化为学生主动的研究和实践过程才能完成先验到体验的过程,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尽管不尽完美,但其可塑性却是巨大的,更因为这是来自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远远胜于概念化的灌输,通过学习和评价体制的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设备,提高课堂运作效率,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人培养目标的管理。

4、确立人才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决不再是一个句口号,而是一种客观需求和必然趋势。新课程实验,是在不断推进中发展的,人的成长也是随着社会、环境、世界全球化日益前进的。作为宇宙中的一粒沙尘,它不可能静止不动。人才的社会化要求越高,越是要从理念上去时时更新人生价值把握机遇促进自身建设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从人的最最基本的需要到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将会得到不同最大限度的满足。

三、明确通过多途径获得知识的方法

1、由单一的接受知识即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向多方位多途径获取知识模式的转变,学生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者课堂的学习者,正如高尔基的《我的大学》中所说,把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家乡、市镇……社会的大熔炉。从中培养他们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批判精神的能力、创新与实践的能力、人生规划的能力。这些无疑对教师在一个新的平台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的。

2、站在世纪的窗口,信息不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应该学会面对海量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进而处理有价值的信息,构成自我学习过程完成学习目标独立的体系。同时,面对科技这把双刃剑,我们的学生应该有更为广阔的人文素养和更为美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成为信息的奴隶。这更需要我们大家本着人文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来陶冶情操,不断调适他们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心理状态,更要注重人的外在发展与思想道德观念更新及心理上协调发展的冲突,关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立足世界发展长远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但把他们引入新的世界信息的洪流中,更要有明确的民族意识,而不是成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奴化的民族,越是民族的东西它越是世界的,但当我们成为了世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把自己给丢失了呢?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及民族文化的古老的民族,如果我们的子孙都必须不能对我们的文化有着认同感的化,都不能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那我们再美好的培养目标将最终成为泡影。

四、尊重人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掘

1、新课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教师观念和素质入手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化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以提倡重建师生关系为突破口指出了新的课程内部各因素的促进关系。即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问题学习、新课程的技能学习、新课程的环境学习。并且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善于发现研究问题、学习能够解决问题、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注重全面的发展、整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开展合作教学。这些无疑是对具有专长和个性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新天地。生动多姿教师的个性的影响下必定带来一批完满多彩的学生个性的成长。

2、新课程提出来课堂是生成的。它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整体,是教师、学生、学习环境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的大舞台,教师作为活动的积极参加者,调谐整个活动正常在序的进行。而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是设定的,一切按教师预定的模式下机械的运行。因此,它对教师角色的重要性不是削弱了而是全面提高了。教师不但是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且是教学环境的一手缔造者、更是教学运动的积极参与者、面对林林总总的和生动活泼个性的学生更是他们性格形成的引导者,对其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终身发展起着不可推卸的作用。

五、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和模式。

1、强调指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特别突出表现在对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的管理和建立。

2、对教师提出来发展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发展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的最终目的。

3、多向度的评价模式和标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活动学习、综合实践学习、社会实践课程学习等等。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桥中学:蔡彤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