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中庸之道”——来自古代名家名作的思考(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李贺裕驰

    随着全国性语文教学改革的大力开展,更由于全国性中考、高考的语文科向作文倾斜的改

革动向,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作文写作。

 

然而,现实却使师生面临两难的境况:一方面,时代呼唤创新,高考已按“基础等级”和“发

展等级”双重标准评分,这对学生发挥创造性是一个鼓励,更是对学生作文的一个高层次要求

;另一方面,两点一线的生活环境,大量作业的沉重压迫,使得中学生创作的表现空间极为狭

窄逼仄,他们观察的事物有限,知道的现实也有限,再加上高考中考时间和氛围的限制,使得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难上加难。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从夹缝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们学习名家名作教学生从“春风又绿江

南岸”的“绿”中知道用词的妙处;从“推敲”的故事中学习韩愈的求实精神,“从朱门洒肉

臭,路有冻死骨”中理解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从“白发三千丈”中明了李白的浪漫之风,从

“凄凄惨惨戚戚”中体味李清照婉约词风,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感受苏轼

豪放词风时得出灵感:古人名家名作得以流传至今常常是因为其中的某段文字,某句话,甚至

某个字的创意!我们学生的作文为何不能小范围创新呢?后来又听专家论述:高考作文应“稳

中求新”。于是,我们提出设想:作文教学应取“中庸之道”,即“稳新结合”。

稳:即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技能。中学作文教学应有明确的训练要求,系统

的训练内容,周密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这一点得到改革者们的共识,我们也一直是

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的,更何况,作文“新”必须以稳为前提,不掌握基本规则,没有过硬的

基本功,“新”也是空谈。为此,我们的作文训练一直遵循系列化的原则,让学生把握基本规

则,且采用多渠道,训练学生过硬的基本功。

系列化:经验表明,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而我们的课堂

作文训练一直都是进行的系列化训练,新编中学语文教材口语与写作训练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第一学期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我手写我心”,写真事,得真情;第二学期主要让

学生了解并遵循作文基本规则,如立意、构思、主要表现手法等;二年级训练说明文、记叙文 

的写作;三年级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初中三年作文训练,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理顺

材料与主旨的关系,合理布局文章,恰当安排说明顺序,正确作用说明方法,学会写记叙文,

把握了议论文的三要素和基本方法,就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求,再谈创新甚至更高的要求就不

难了,我们的学生经过训练后,90%都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多渠道: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指出:“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

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多写才能熟练掌握写作方法|技巧

和语言,从而练好基本功。汪曾祺在回忆沈从文教书时也说他“总是让学生装多作一些片断的

习作,练练基本功,先学会车零件,然后再学组装。”所以,我们的作文训练除保证课堂作文

每期按要求完成规定的6—8篇作文外,更多地是要求学生课外练笔。我们要求学生支持写日记

,我们不定期检查,每周一篇周记,定期检查,平时也不定期地安排些札记、随笔。这样,久

而久之,学生作文就由“完成任务”到“有话可写”到“非写不可”,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

基本功也得到了锻炼。

在提倡创新的教育背景下,由于社会舆论的宽容气度,考试题目的更趋大气以及老师评判的开

放心态,高考、中考形成了创新的趋势,掌握了基本的原则,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创新就水到

渠成了。

首先,我们以阅读教学为主阵地,创新语言和技法。语文课堂学生接受最多的是阅读教学,写

作离不开阅读,读是写作的源泉。因而我们作文创新教学基本以此为主阵地。口口中学生写作

以学习和运用评议为宗旨。昌淑湘也认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

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清代刘开写的“问说”,无论是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

语言风格上都有模仿《师说》的痕迹,但也是名作,为此,课堂上我们经常组织学生仿拟,或

化用一个词语、词曲文妙句,或仿拟一个修辞,一组对比甚至一种描写,一个美段,让学生通

过这些知识的积淀,美化自己的文笔,加强语言修养,从而使生动、新鲜的语言让自己的文章

出色、升级。

想象与联想是写作的“双翼”,创新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未间

断过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联想是运用学生积累的最佳办法,叶圣陶也曾说:“训练学生写

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课堂上只要能引发联想的场面、生活习性、情绪体验等

我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甚至反向联想,调节学生生活和知识积累,串连他们的知识,培养

其联想能力,如教《济南的冬天》时,我们就让他们联想一下本地的冬天以及到过的旅游地的

冬天,然后与课文比较,从而了解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体会作者选材角度的独特。想象越丰

富越奇特,越是让作文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个性特点。要激发思维,发展智力,提高写作水

平,离不开想象这种创造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或让学生续写未完成的故事情节,或换一

种方式改写作品,或对文中能触发学生想象的诱导物进行适当点拨,使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如教海伦·凯勒《我的老师》时,我们先介绍海伦·凯勒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想象:假如让你

给一名既瞎又哑且聋的孩子当老师,你会怎样去教,学生想了一些办法,我们作了简单的评价

,然后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读正文,觉得莎利文老师真是了不起。学习正文时,我们又多次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景,从而体味文章感人的真实。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不仅透彻地理解了课

文内容,而且联想、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经常能写出妙段美文。有时写的课堂札记过一段时

间再去看,学生自己都感动得有点不相信,“这真是我写的吗?怎么写得那么好?”的确是学

生自己的,因为当时在那种特定的境况之下,受了感染,也就有了冲动,写出来的东西的确非

同一般。这多次成功体验的累积,既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又是一种丰富的文化积垫。真是一

举多得。

其次,以专题教学为辅助,创新立意与布局。主题文章的灵魂,布局是文章的骨骼,见解深刻

而富有新意的主题或独特的布局常常会让人耳目一新,有时甚至可以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更

是创新作文的要求做到的。这方面的训练我们除了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外,主要通过专题训练完

成,这两年我们陆续进行过这些专题训练:“旧中求新”、“同中求异”、“多角度思考”、

“反弹琵琶”、“记叙文的谋略”等,学生收获很大。例如,我们对“失街亭”现象进行分析

: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可以肯定他:不徇私,撤退时军事布严密;否定他:用人不当。从马

谡的角度来看,可以肯定他: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尽忠;可以否定他: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还可从其他方面分析。这样,学生装的思路打开了,再告诉学生选题原则,也就不愁写不出立

意新颖的文章来了。对生活现象分析也是一样,《公车见闻》都赞让坐者,斥自私者,我们让

学生观察有没有借让座之机图谋不轨者?有没有老人心痛孙子宁愿自己站着的……关于布局,

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专题讲座上,适当点拨,自然能推陈出新,

创造发展。有了这些专题讲座的辅助,学生创新就更容易了。

总之,作文教改任重而道远,看多了作文创新教学论据,有感于学生现实,来个“中庸”,我

们在初尝甜头,希望将来能有更大的收获。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