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手机版 | ||||
毛驴儿 这是我和我的学生共同创造的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在这里也特别感谢李晓斐和朱应华老师! 执教人:吕洪亮 地点: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高一六班 时间:2003-11-29 上课铃……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该谁演讲了?(每节课前三分钟演讲) 张清走到讲台上(不自信地)说今天我和大家一块儿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我先给大家赏析…… (没有投入但学生还是给以掌声) 师:好,张清同学能抓住这首诗的精髓,尤其是尾联: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大家一块儿读一下。 生:齐读李白《将进酒》。 师:读诗要读出诗味。下面同学们一块背诵一下上节课学的《我的空中楼阁》。 生:齐背《我的空中楼阁》。(朗朗书声) 师:空中楼阁是李乐薇的精神家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精神家园,陶渊明的精神家园是桃花源,刘禹锡的精神家园是陋室,史铁生的精神家园是什么呢/ 生:地坛(齐声说)。 师:史铁生是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是一个残疾的作家。 师:他怎么残疾? 生:双腿残疾。 师:他什么时候残疾的? 生:二十一岁。 师:对,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让我残疾了双腿,同学们,你们想想假如让你在这个年龄残疾了双腿,你如何感受? 生:(低头不语,一种极不愿意接受的表情)。 师:那么,史铁生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假如我就是史铁生,你想了解我的内心世界吗? 生:想(齐答)。 师:好。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访谈,你们就是记者,而我就是史铁生,咱开始好吗? 生:好(很兴奋)。 师:因为我的双腿残疾,所以我必须坐下。马凯,请给我一个凳子。 生:(把凳子递给我,含有同情的眼神看着我)。 师:好,从我坐下这一刻起,我就是史铁生了,访谈开始。 生1:请问史先生(学生笑),在你残疾后,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师:我第一个念头是--------我还会不会有媳妇?(生大笑)。 生2:当你残疾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师:我曾经一度想到死,并且这个念头很强烈,但最终我没有这样做。 生2:是你怕死吗? 师:非也,是因为我觉得我已悟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好,我们一块儿读一下(师生齐读) 生3:假如现在有人愿意比如我要捐献给您双腿,您愿意接受吗? 师:(鼓掌)我会非常高兴。但我不能接受,因为就目前医疗水平不可能使我的双腿康复,所以我只能真心的谢谢您的好意。但你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你不可能把双腿给我,如果让你先把双腿给我,你还会说这句话吗?(生笑)所以,爱人者必先爱己。 生4: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您若有幸康复,您最想干的的什么呢? 师:和刘易斯赛跑(生吃惊)。可能大家不知道,我最爱的体育运动是田径,最喜欢和羡慕的人就是刘易斯,2001年3月20日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我见到了刘易斯。 (大屏幕展示史铁生与刘易斯的合影) 师:我在1988年写了一篇短文《我的梦想》其中有一句就是写给刘易斯,我写到:你的跑鞋我的梦。 生5:您有没有打算参加残疾人运动会? 师:会的。但是作为啦啦队的人,我会为和我同病相连的人喝彩。 生6:您的将来如何打算? 师:我沉思,我写作,我活着,我写作。 生7:先生,请问您为什么要写作? 师:我的写作是逼的,是为生存找到理由,是为写自己的感受,但我的文字打动了一些人时尤其是一些残疾人时,我就为写作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生8:什么力量使你站起来的? 师 :我还在坐着(学生笑)。当然我理解你的意思——是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包括我的母亲,我的妹妹,我的妻子和孩子。 生9:在您的小说中,可以看出您对母亲的爱,但您怎么评价您的母亲? 师:母亲对我的影响很深,她让我感到了她那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但她早早离我而去了。 生9:很不好意思提到您的伤心处。假如让您的母亲回来,您想做点什么呢? 师:我还一如既往的写作。但最想的是让母亲推着我到处走走,那是我最大的幸福,也是母亲最大的快乐。 生10:您这么爱您的母亲,可为什么您却任由母亲去找您呢?您要知道那是很辛苦的。 师:这正是我的母亲的伟大之处。而当时任性的我实在不忍心让母亲看到一个残疾的儿子。我认为我的母亲很理解我。 生10:您的母亲是令人敬佩的。 师:是的。这一点在《我与地坛》里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写得很深刻,让我们一块读一下好吗? (师生齐读) 师:黑大春有一首诗《圆明园酒鬼》这样写到:这一年,我永远不能遗忘, 这一年我多么怀念刚刚逝去老娘,每当我看见井旁的水瓢我就不禁想起她那酒葫芦似的乳房。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庄重地)爱自己的母亲! 而在座的每一位“女记者们”要成为一个有爱的母亲, “男记者们”要成为一个有爱的父亲。 生11:史先生很冒昧的问您一个问题,您为什么只字不提您的父亲? 师:(作沉思状)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对不起。 生12:您有孩子,您是怎么教他的? 师:我从来没刻意想过去教育他,他很可爱,我从不打他,骂他,当我在黑暗的房间里写作时,他会打开门从门缝看我,然后他就悄悄跑出去给我倒一杯热茶,我,我还用教育他吗? 生13:您为什么会选择地坛? 师;地坛只是一个偶然,因为我当时残疾后,只想找一个近点儿的,宁静的地方,地坛就成首选了,所以地坛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 生14:谈一下对于生与死的看法。 师:培根《论死亡》中有一段这样的话:犹如儿童恐惧黑暗,人对死的恐惧,也由于听信太多的鬼怪传说而增大,其实,随死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比如死前的呻吟,死时的痉挛,亲友的悲嚎,然而人类的感情并非真的如此软弱,以至不能抵御对死的恐怖,我早已看透生与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们谈另一个话题。 生15:写《秋天的怀念》时,您怀着怎样的想法? 师:“秋天是落叶的季节,是归根的季节”,我是想找到一种归的感觉,视死如归的“归”。 生16:您既然对生死看的这么透彻,有没有想过做个禅师? 师:说到“禅”让我想到了释加侔尼,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一出生便是一个王子,后来毅然承担一个伟大的责任,超脱苦难大众。我并不想自比佛祖,但我在地坛里也是“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的感觉,但我不想做禅师,我只追求一种禅意。我也做不了禅师,我对禅的理解很少,弘一法师,海灯法师那才是禅师。 生17:残疾是不是更有利于您的写作? 师:我不清楚,我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但我的残疾给了我更多的沉思的时间,如果我不残疾我可能会和朋友去网吧,去三里屯,通宵达旦狂欢,去体验生活,但现在只能而且很快乐地坐在这里。所以,残疾对我来说是幸福中的不幸,也是不幸中的幸福。 生18:张国荣在事业顶峰时跳楼自杀,您如何说死是一种不必求成的事? 师:对于张国荣的死我不想做过多的评论,但你只关注了张国荣的死,就因为他是名人,您有没有关注山西瓦斯爆炸而死去的几百名矿工,这就是名人之死与凡人之死的区别,有人不想活了,自杀了,死了,死了就死了,那是一种解脱,从屈原到海子,从老舍到川端康成,死的——自然而然。 生19:如果让您做高一六班的一名学生,您会怎样? 师:会非常珍惜,因为我初中没毕业就插队,失去了很多机会,所以我会珍惜的。 生20:最后,您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师:我有虽不健全但健康的身体,我有健康的心,我活着,我幸福!(铃声响,伴随着遥远而深沉的思想) 师:访谈到此结束,谢谢!(生热烈的鼓掌) (当我站起时,感觉双腿已麻木) 课后札记: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一直在追寻着这样一种境界:教与学的双方不是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出现(因为这两个词限制了很多东西)而是互相激发思维和情感的一个个的人,就像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样,那才叫教学相长、如沐春风。 巍巍兮泰山,仰止于兹;皎皎兮明月,照我前行。 作者邮箱: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