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进精神的家园——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东风公司第六中学:贾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就“人文性"来说,增加了“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要求。对于大纲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新教材的安排体例非常合理,编书者有意将一类的作品按照由浅入深的程序进行编排,使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系统化、明晰化。在教学中应紧扣教材,注重作品中思想理念的系列归纳,使学生对一些思想的认识形成整体,不是支离破碎的,这便于他们对某一思想由浅入深的认识。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人生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属哲学论文和随笔,单元的要求是要善于质疑思辨。哲学论文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设计本单元的教学,要做到质疑思辨,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人生哲学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为着几篇课文都涉及到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因此我把这个单元教学的理念定位在“引导学生走进精神的家园”这个主题上,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去营造精神的家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明确这几篇课文的连贯性,在教学中注意将这几篇课文的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融会贯通,形成一个主题链。《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人是什么》探讨了伟人大家们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最后落脚在怎样“回忆往事、把握现时、瞻望未来”的问题上;《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探讨了庄子哲学中“出世”的问题;《孔孟》则把两位儒家的至圣与亚圣的思想放到一起比较,说明同一学派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突破这些主题的入口是,要设计好导入新课的开场白,这样很容易把学生由上一课的主题引入对下一课的学习,并把每一篇的主题有机的串联结合起来。这几篇课文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1、在中国古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这当然属于一种自然的境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当然属于功利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当然属于道德境界。庄子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所谓的天地境界。在《人生的境界》这课中,作者从人们觉解程度的高低,也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人的内涵是异常丰富的,那么人生究竟有怎样的境界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一起来探讨关于“人生的境界”。2、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那么我国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为什么不想入世,只想出世呢?庄子又是用什么方式表示自己与世道的对立呢?我们可以从《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找出答案。3、庄子的哲学是主张出世的,而孔孟之道则是主张入世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同是孔孟之道对人生的认识也有差异,今天我们阅读《孔孟》,来探讨孔孟之道的差异。 第二,引导学生将四篇文章所论证的主题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走进精神的家园。特别是讲《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一课时,我把前后有关庄子的几篇课文都结合起来,如《逍遥游》、《庖丁解牛》、《秋水》,包括《语文读本》上有关本单元的几篇哲学论文及有关对解读“庄子”的论文,抓住作者鲍鹏山对庄子的一段评论进行解读——“庄子是一 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认识庄子所处的社会,也就是庄子哲学思想形成的客观现实,又联系现今的社会,怎样保持清洁的精神,即洁身自好,保持人格的独立及自由的精神,使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起来,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起来。还结合《孔孟》这一课,将孔孟入世的人生哲学同庄子出世哲学进行比较,从中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国的传统哲学中领悟文化内涵,以丰富心灵的世界,敢于走进人生的旅途,但又不会被世俗所玷污,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要保留人性的纯真与洁净,保留那一块美好的精神家园。 第三,设计以探讨人生问题的语文大型活动,使探讨深入化,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为了把四篇课文的内容连贯起来,在上完了本单元的课文后,设计了一次大型的语文课外活动,以"追忆往事,把握现时,憧憬未来"为主题,拟订了以下几项活动:1、主持人以阐述三方面的关系为主题进行演讲;2、“追忆往事”的名人名言联句;3、用一段最形象的语言来说明“把握现时”的意义,如课文中作者将把握现时比作小学算术中的“1”,而未来是后面的零;4、“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即兴演讲;5、小型的辩论赛:将道家学派、儒家学派的思想及有关人生的问题进行比较,那么在现实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你赞成哪位哲学家的说法呢?既“出世”与“入世”的辩论。5、最后语文教师做演讲总结,主要是将四篇课文所展示的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总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营造精神的家园,清洁自己的精神,从哲学家那里得到人生的启示等等。 作者邮箱: jiahong9191@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