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切莫误入歧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央视国际     2003-10-27     

 

    如今中国的一切都在经历着改革的洗礼,教育也不例外。五花八门的理论、思想、提法和措施可谓层出不穷,着实有些让人眼花缭乱。尤其那些标榜为与外界接轨的现代派新思维,大有像推倒计划经济之树那样的来否定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有时候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似乎还很有市场,叫人不得不暗暗为中国的孩子和中国的未来而忧心。昨天晚上六点半在中央台新闻频道的地方新闻中报道的南京市的幼儿教育所引起的争论就是典型一例。

    报道说,在南京市有的幼儿园让三至四岁的孩子背诵唐诗和三字经,面对记者的话筒孩子们落落大方地用唱歌的腔调高声而流利地背诵着三字经的情形让人油然生出一种冲动,它向人们展示了某种深沉的美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与传统德育原本就是这样世代传承的呀。诚然这些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会这些文字的意思,然而就像他们在牙牙学语时大人教给他们“爸爸”、“妈妈”以及那些顺口的儿歌是一样的,他们会从不懂到懂的。因为这便是学习,人类的学习本就是从不懂到懂,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步步深入的。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也就是这样进行的:从认字,从背诵开始,然后才是理解与研究。另外,同样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究竟让这些白雪一般纯净的孩子在迈开蹒跚的脚步跨进知识殿堂的最初时刻,是让他们先学习“性的知识”、“自我价值”、“人性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表现”呢,还是让他们第一个接触并记忆的便是这优美的文学形式、感人的传统美德和流传的至理典故呢?在这里,南京的这些幼儿园的有识之士们做出了符合理性的回答,他们应该受到尊重和感谢。

    然而这一教育方式却遭到了“改革派”们的反对。一位特级教师说:让孩子如此死记硬背唐诗和三字经这叫“填鸭式”,既束缚了孩子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剥夺了孩子对爱好的选择性,结果是不利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相信,这位特级教师的话必定出自某位自命不凡的现代教育派之口,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这话本身应该说有它正确的一面。然而把这话用在幼儿园小朋友身上不仅让人顿时生出“无的放矢”之感,也让人产生另一附加的印象:这位特级教师想必教书确很出众,但在育人上就未必也有过人之处了。因为育人之道形同医生看病,最讲对症下药,如果死抱医理乱施虎狼之药,如何能够治病救人?同样把高等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启蒙不同样也有“庸师”之嫌吗?

    当然这位改革家所反对的其实并非专指唐诗和三字经,而是专指“背诵”这种方式 。在她看来,背诵便叫填鸭,背诵便是扼杀思考,背诵是理解和能力的镣铐……总之背诵是学习的大敌。

    这话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苟同。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任何阶段都少不了也离不开这个“背诵”,背诵的目的为的就是记忆,因此反对背诵也就是反对记忆。而幼儿阶段这背诵与记忆则更是突出得如同生命一般重要。不是吗。什么叫学习?学习首先是记忆,如果什么也不背诵,什么也记不住,这还叫学习吗?什么叫知识?知识是信息的积累,没有记忆,没有积累,哪来的知识?什么叫学问?学问是对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融会、提炼并能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就像资本要靠积累一样,知识也是靠背诵、记忆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而幼儿原本是一张白纸,他们更是首先要靠背诵来获取和积累知识,这怎么反倒成了问题了?人们无法想象,一个学生不背必要的课文、不背定理公式、不背单词语法,总之什么都不背,什么都不记,但不知这个学生他将如何完成他的学业?尤其在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孩子们还只是在吸收人类最基本最常规最通用的知识,同时接受道德的熏陶与培养,主要任务是对已有知识的接受与消化,方法主要是接触、模仿、记忆与巩固,因此背诵便成了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足见“熟读”之重要吧。中国现代大诗人毛泽东就连走在长征路上也还手不释卷背诵唐诗呢,否则他能站在中国近代古诗词的最高巅峰吗?据说毛泽东中南海的大硬板床至少就有三分之一是用来放书的,目的自然是为的方便翻看查阅。伟人尚且如此,何况常人、何况幼儿呢?可以断言,包括毛泽东、邓小平,甚至我们的江主席在内,从小都是从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等启蒙读物过来的。谁敢说这些同样都是“填鸭”过来的人就一定不能成才呀。当然罗,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不要我们现在的正规课本、大家只去背诵三字经和唐诗就行了。但在幼儿阶段作为语言、文字、文学和思维的启蒙训练这样做应该是大有好处的。而那种吹毛求疵的所谓改革实际只能是混淆视听、误人子弟。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