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教育怪象:师资奇缺 师范毕业生无岗可上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新华网     2003-10-25     

 

    近年来,海南大力加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全省中小学在校生不断增加,学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投入不足,使得海南的教育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师资缺编严重,毕业生难上岗"便是其中极为闹心的一个,让不少教育界人士担忧师资力量的薄弱会使该省基础教育陷入沼泽。

    师范毕业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就业?

    6月24日上午,海南万宁市111名师范毕业生状告该市政府和教育局一案,在万宁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这111名原告称,他们是当年国家指令性计划招收的学生,分别于1999年7月至2002年7月毕业于海南省各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们到万宁市教育局报到,该局以财政困难和教师队伍严重超编为由,未予安置,致使他们的工作和户口至今均无着落。原告诉请求判令被告确认原告为国家正式职工,并从其报到之日算起。

    法院当庭未作出判决。据悉,该案是继临高县71名中师毕业生状告临高县人民政府并赢得官司后,在海南发生的第二例。就在该案审理期间,第三例接踵而至。海南师范学院是海南高校中输送教育人才的"大户"(吴怡婷摄)

    8月27日,三亚市109名师范类毕业生状告市政府案,在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原告王某等人诉称,他们分别从海南师范学院、琼州大学、海南琼台师范学校和海南外国语学校毕业后,到三亚市教育局报到,但教育局以政府财政困难及教师超编为由,迄今仍未对他们作出就业安置和工作安排。

    王某等人认为,三亚市政府和教育部门是行政不作为,诉请法院判令三亚市政府及时确认他们为国家正式职工,对他们进行就业安置并对就业安置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单位作出书面答复。法院当天也没有当庭宣判。

    至9月下旬,万宁111名毕业生状告市政府和教育局一案有了下文。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方万宁市政府和万宁市教育局以机构超编为由一直未对原告作出安置,也不给予答复,显属不履行法定职责行为。因而,原告请求判令被告对其就业安置问题作出答复,理由成立,应予支持。

    这个结果无疑给许多无法就业的师范毕业生带来了曙光,而留给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却是声声警钟。

    为什么海南近来频频发生这类官司?当地教育部门真的存在教师超编现象吗?

    今年6月,海南省教育厅、省编制办、省财政厅联合组成督察组,对全省18个市县的教师编制核定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察。督察结果与各市县盛行的"教师超编"说法截然相反:由于教师队伍的自然减员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各市县师资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教职工缺编越来越严重。同时,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越来越不合理,老年教师多,中青年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缺乏,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学科教师已是极为缺乏!

    督察结果还显示,由于教师缺编,一些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只好向社会招聘代课教师。甚至在部分学校,代课教师已成了学校的重要力量。据调查,目前万宁市有代课教师286人,三亚市有代课教师365人,文昌市的代课教师高达856人,澄迈县的代课教师已突破1000人大关。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99年到2002年,海南全省除海口、文昌、琼海、屯昌4个市县外,其余15个市县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安排师范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四年来全省未安排就业的师范毕业生累计近10000人,与代课教师的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

    为何会有师资缺编严重、代课教师队伍庞大,而师范类毕业生却不能上岗的奇怪现象?海南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处长李向国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主要是许多市县政府长期没有转变观念,忽视教育投入,迟迟不配合海南省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所致。

    据介绍,核定教职工编制,即根据学校的教学规模配备教师,说白了就是给多少名学生配备一名教师。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2002年国家制订出新标准后,海南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县教育局据此定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方案,经当地政府认可后上报省编制办审批,审批通过即可按标准吸纳师范类毕业生上岗。然而,直至审批截止时间今年7月15日,海南全省仅有二、三个市县将教职工定编方案上报到省编制办。其他市县均不见动静。

    李向国对此分析说,按照国家定编标准,海南省尚缺7000多名中小学教师。若给缺编的学校配足教师,按照大中专毕业生500-600元/人/月的最低工资标准,当地政府必须狠狠增加一笔教育支出。海南许多市县原本就有财政困难,加之不重视教育工作,自然不乐意配合定编工作。定编落实不了,缺编的学校只好掏钱以每月100-120元的酬劳请代课老师。另外还不排除不正之风侵蚀校园的因素,一些手中握有权利的人有意安排自己的亲朋好友去吃"教育饭",违规占用教师编制。一旦定编分配师范毕业生,这些素质不过硬的人便会"饭碗不保"。

    定编不决危害重重

    在采访中,很多教育界人士还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在编师资逐年减少,师范生不能就业的痼疾常年不除,不但引发了毕业生为解决就业诉诸法律的事件,还带来师范专业生源和质量日益下降的"并发症"。

    今年8月4日,海南中招第一批录取工作8月4日基本结束,但3000个师范专业计划尚有600多个空档,这引起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忧虑,担心会直接影响到将来的教育质量。而就在去年,中师还被考生普遍看好,第一志愿报考人数是计划招生数的1.5倍多。

    在生源数量一路滑坡的同时,今年中师师范生的质量也不如从前,录取分数线降到250分。一位招生人员说:"以往包分配的师范生政府都不安排,如今全都走向市场,这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农村高分考生的积极性。" 

    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是忧心忡忡。他们反映,定编久拖不决不但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也阻碍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些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不说,更严重的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很大的危害,这样的责任谁都负担不起。

    一位学者认为,海南省许多市县长期以来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落后,教育落后不仅体现在教育观念、育的体制、教育内容落后,也体现了当地政府在教育投入上与发达地区相比的滞后。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工作投资战线长,效果也不如其他行业立杆见影。海南多数许多市县为了迅速腾飞经济,宁愿筹钱美化市面,建开发区招商引资,也不舍得挤出资金发展任重道远的教育事业。这种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而让学校或老百姓承担沉重的教育负担的做法,不仅有失社会公平原则,也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解决教职工定编不容再缓

    师范毕业生一年年的"积压"得不到分配,学子们怨声载道。临高、万宁、三亚等三起"民告官"官司,已有两起以一审政府败诉结束,不但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这引起其他市县的重视,开始加快了教职工定编的脚步。

    记者采访海南师范毕业生状告政府第一案所在地临高县。该县近四年来约有500名师范类毕业生未获安置。临高县教育局介绍,该县71名中师毕业生告临高县人民政府官司打赢后,县政府已做出回复,表示等定编工作落实后,将以择优录取方式安排毕业生上岗。教育局还透露,该局已将定编方案上报,一旦通过将解决二、三百人就业问题。

    记者电话采访东方市教育部门。东方市是海南师范类毕业生"积压"最严重的市县之一,从1999年至今已有913名师范类毕业生无法上岗。据东方市教育与科技局有关工作人员称,该市教职工队伍约缺编250-300人左右,该局去年已将定编方案上报。记者问如果审批通过,将解决多少名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这位工作人员答,约有300人。记者联系东方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何进威。何证实了东方市教育与科技局工作人员的说法,并表示该市会尽力解决此事。

    记者日前从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事业编制处获悉,目前海南省各市县的教职工定编方案已全部交齐,审批工作还未有结果。海南省教育厅要求,审批完后,缺编的地方一定要按编制配齐教职工,并保证新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员质量,以保证开齐、开好课程;超编的地方要建立严格规范的教师竞争上岗制度,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整顿和压缩,及时辞退或分流不合格人员。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