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祝福》教学备课思索(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山东临沂一中语文组 朱成广 呈现于诸位方家面前的这堂《祝福》教学录像课,是一篇真正的“急就章”,从备课到录像不过一周的时间,学生事先也不知道讲什么课,也没预习——这也是有意的。这节课我并没有完全按照通知的要求来,但也不能不说是体现了通知的精神。说起来,我是打了一个擦边球,快速阅读训练是实质,《祝福》只是其中的道具罢了,换一节课依然这麽操作,这是一种“模式”,我曾以这种模式训练过一届又一届学生,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参加这堂课的学生是我刚接手的一个新组建的文班,接受速读训练不过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不如原先的学生训练有素,但正因如此,才说明了速读训练的广泛适应性。 不过还是回到《祝福》吧,接受录像课任务是三个周以前的事了,受命之后,夙夜思索,钻教材,查资料,拟思路,其间还得应付每周三个班的十八节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时间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讲课的头绪却一点也没有理清。我曾许多次地执教《祝福》,每一次教学都有着新的感悟。教好祝福是个难题,也是个挑战。一位有名的特级教师曾经这样说过:“教了一辈子书,却不敢说完全懂得了《祝福》。”的确,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教师的眼中也会有一千个《祝福》。《祝福》太博大了,博大到里面的每一句对话,每一处细节都足以让你琢磨上半天,更遑论洋洋洒洒全篇八千余言,每一字每一句都有出彩处,要在短短四十五分钟之内讲好这篇课文,谈何容易。或许让学生充分准备然后再“演戏”般上一节课更符合录像课的特点,多数人都会这样处理,自然会有高下之分。我初步的思路也是这样,长文短教,或感悟文学作品形象,或把握小说主题或品味小说语言,重在以点见面,有起伏,有高潮。教法千种,处理各异。为了教好《祝福》,我看电影《祝福》,看越剧《祥林嫂》,看名家执教《祝福》的实录,无数的感悟迸出,又纷纷破灭,我终究找不到自己解读《祝福》的方法,我甚至对自己绝望了,一度之间想到放弃,但一个声音又不断地在激励我:相信自己。 三月二十九日随学校到青岛旅游,爬完崂山还在苦思这个问题,劳顿之后入睡极快,梦乡之中突觉灵光闪现,“条条大路通北京”,“教法千条学为本”,为什么不在学与读上下下功夫,非得在别人走过的路中探路,为什么不走走自己的路?“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为什么不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示一下自己教改的结果?于是确定用快速阅读训练的模式来处理这节课,至于效果如何,则是无暇顾及了。学生正好是刚接手新组建的一个文班,我也想在他们身上试验一下速读的效力,也想以此证明一种“新概念阅读”思路。 我与速读结缘是95年底的事了,当时用这种方法训练所教高三学生,不到半年,竟获得良好效果,这届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我也因此获得“优秀教学成绩奖”。此后继续在新班级实验,并申报地级、省级“读写双快’实验课题,感觉若真正按此法训练学生,成效确实十分明显。从录像上可能看不出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但从速读检测题上则可看出教师对教材下的钻研功夫。速读教学,教师备课的重点应当在此。 对于通知上所要求的“围绕年会‘语文教学与人的发展’的议题,根据新大纲精神备课、录制”这一点,我想就这堂课做如下说明: 面对信息爆炸的社会形势,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应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能力,语文教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这种速读能力。新编〈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的第一项要求便是“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而快速阅读训练将默读(无声阅读)当作起点,经过训练,速度都能达到每分钟1500字以上,这不是对大纲要求的最好的落实吗?速读要求按固定程序分文体阅读,强调整体认知,这又符合阅读第二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要求,至于新大纲阅读部分三、四、五条的要求,在精心设计的“速读检测题”中都有体现。有关速读教学的几个操作程序,我想简单说明如下: 一、静坐进入速读状态。在柔缓的音乐中,要求大家排除一切杂念,逐渐的调匀呼吸,同时施加良性暗示,暗示自己将会读的又快又好。美国速读研究家布朗先生说过:“较慢的心跳有助于大脑效率的提高”,这种状态也有助于消除紧张,开发潜力。 二、计时竟读。在竞赛中提高效率,又因为按照速读要求阅读,不出声,不回视,视快移,扩间距,也训练了快速记忆等能力,培养了专注性等品质。 三、限时检测。不看教材答题,及时检测阅读的效率,检验阅读的成果,时间一到,停止答卷,训练快速答题的能力。 四、带问题复读。就刚刚做过的检测题,结合着寻找答案,再次复读课文。由于阅读目的明确,速度自然加快,也训练了读书抓住重点的能力。 五、公布答案,交换批改。及时检查阅读中的纰漏,提高快速理解能力。 六、计算成绩,做好记录。要求每次训练都要有记录,观察进步曲线,提高速读信心。 七、反馈、质疑、讨论、答疑。根据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八、速写训练,读写结合,全面训练。新大纲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速写训练可以远远超过这个速度。 九、精读训练。根据具体文章,可设计精读思考题,亦可不设计。 回头再看录像,作为一堂课,感觉不满意的地方太多,甚至是失败。但作为对速读教学模式的展示,自有其意义在。参加此次录像的同学都是初次接触速读,从他们所表现出的能力却让人认识到,速读教学人人可行,行之有效,语文教学应有效的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 附:本课训练所用速读检测题 《祝福》速读测试题 一、 本文的题目是 ( ) ,作者是( ) ,选自( ) ,写于( )年,小说的主人公是( ) 。(10分) A、《祝福》 鲁迅 《彷徨》 一九二四年 祥林嫂 B、《祥林嫂》 鲁迅 《呐喊》 一九二五年 "我" C、《彷徨》 朱熹 《祝福》 一九一五年 鲁四老爷 D、《呐喊》 朱熹 《祥林嫂》 一九二四年 "我" 二、 小说中多次描写祝福的景象,并以之为名,这具有深刻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 A、从祝福写起,到祝福为止,中间多次写祝福,以祝福为情节的线 索结构全篇。 B、鲁镇是旧中国的缩影,祝福的环境具有典型性,必然会产生祥林嫂的悲剧。 C、祥林嫂死于人们的祝福声中,这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D、"我"是在"祝福"时来到鲁镇的,所以要写祝福。 三、 对本文的情节排列正确的一项是。(10分) A、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B、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C、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D、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四、 这篇小说三次前后照应,发展变化的 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祥林嫂处境越来越糟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她一次比一次更加残酷的摧残迫害,对表现人物性格起了重要作用。(10分) A、环境描写B、肖像描写C、语言描写D、动作描写 五、 小说中"我"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10分) A、"我"是一个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是鲁迅的化身,他同情劳动人民,不满现实,但是具有软弱性,尚未找到真正出路。 B、"我"就是鲁迅,这不仅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而且使《祝福》人物画廊更丰富。 C、"我"是胆小怕事,软弱无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他虽同情祥林嫂,不满现实,但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革命者,这个人物与祥林嫂的反抗性构成鲜明对比。 D、"我"是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他同情劳动人民,不满现实,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又无能为力,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六、 祥林嫂被绑架回去后,"可恶!然而......。"四叔说。对这话理解正确的是(10分)。 A、可恶的是,暗地里拖走了祥林嫂,有失鲁家体面,然而把她弄回去,也是应该的。 B、可恶的是卫老婆子,他不该介绍祥林嫂到鲁家做工,然而把她弄回去,也是应该的。 C、可恶的是祥林嫂被拖走了,四婶只得自己烧饭,然而把她弄回去,也是应该的。 D、可恶的是祥林嫂,她不该出来做工,然而把她弄回去,也是应该的。 七、小说中动员祥林嫂"捐门槛"赎罪的人是。(10分) A、鲁四老爷B、卫老婆子C、柳妈D、镇上的人们 八、紧接下文的一句是(10分)。 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A、不多久,这推想便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B、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C、她诚然是逃出来的,这推想不多久便被证实了。 D、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九、祥林嫂被卖时曾"出格"大闹,卫老婆子分析原因说:"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作者写卫老婆子这句话旨在(10分)。 A、揭露鲁四老爷平时对祥林嫂灌输礼教纲常,用礼教杀人的面目。 B、说明了祥林嫂大闹的根源是受了鲁四老爷等人影响的结果。 C、描写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揭示祥林嫂精神上的孤独和痛苦。 D、说明了祥林嫂与众不同是因为他在鲁四老爷家里做过事,见识自然就多。 十、这篇小说的主题是(10分)。 A、在于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残酷迫害。 B、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C、反映劳动人民的觉醒。 D、唤起对被压迫者的同情。 全文字数约8500字 阅读用时:--分--秒 阅读速度=读物字数 除以 阅读用时(单位:字/分) 理解率=测试得分 除以 总分(%) 阅读效率=阅读速度 乘以 理解率(单位:字/分) 作者邮箱: ly8fk@sohu.com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