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的介绍
夏建萍(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2000年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在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特别精彩: 做研究的目的 在中国,一般的认识是,研究是属于高级科研人员的事,研究能力也非人人有之。独立研究,应待有丰厚的基础知识以后,并在研究能力逐渐完善后才能进行。因此,大学四年级本科毕业后,如果考上“研究生”,那才开始“研究”。四年本科……也只是在快毕业时,才有资格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研究“那么一下。 对比美国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颇有启发的现象:即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因此,美国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在美国的学校里,不仅是天赋教育这样做,其他的一般教育也十分讲究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 矿矿(注:矿矿为本书作者黄全愈的儿子)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搞“研究”了。第一次从矿矿嘴里听到“研究”一词,着实让我乐了一阵。那时矿矿才八岁,刚开始读些稍厚点的书,写些由几个长句子拼凑成的所谓的“文章”。一天,他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就缠着妻子带他去图书馆,说是他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去图书馆找参考资料。 “老师说了,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 “研究”?“论文”?那时我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每天都在为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论文写不清楚。 “才二年级,你懂什么研究?”看着儿子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溜到嘴边的俏皮话打住了。赶紧让妻子开车带着儿子上图书馆去。 临走之前我对妻子开玩笑似地交待说:“如果市里的公共图书馆找不到好的参考资料,你们可以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去看看。” 两个多小时后,母子两人抱着十几本书回来了。 一进门,妻子就抱怨我,说:“都怪你提什么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矿矿非让我带他跑了两个图书馆,还说老师说过参考资料要来自不同的地方。” 我翻了翻矿矿借回的“参考资料”,十几本都是儿童图画书,有的文字说明部分多些,有的少些,全部是介绍关于蓝鲸和鲸鱼的知识性的书籍。 随着儿子对那些十几本书的阅读以及研究的深入,我和妻子也不断地从他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 蓝鲸一天要吃四吨虾; 蓝鲸的寿命是90—100年; 蓝鲸的怀孕期是300—330天;蓝鲸的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 蓝鲸的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60人; 蓝鲸的主血管可以任一个人爬进去。 说实在的,我以前只知道蓝鲸很大,其他有关的知识并不知道什么。这回矿矿告诉了我不少我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 矿矿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蓝鲸”。 “论文”是由三张活页纸订起而成的。第一张是封面,上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蓝鲸的前面还用笔细细地画了一群慌慌张张逃生的小虾。在封面的左下方,工工整整的写着By Kuangyan Huang。中文的意思是,作者:黄矿岩。论文含四个小题目:1、介绍;2、蓝鲸吃什么;3、蓝鲸怎么吃东西;4、蓝鲸的非凡之处。 我不知道矿矿是怎样决定这些小标题的,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对蓝鲸的饮食问题这么感兴趣。总之,老师要求至少写三个题目,矿矿完成了四个。好歹也算超额完成任务了。小标题下的正文不过一两句话,既没有开篇段,也没有结论段。读起来倒也是开门见山,每句话也能画龙点睛般地点到为止。 这应该算是我一生中所看到的最短的论文。当然这也是一篇最让我感兴趣的论文。问题不是儿子在此次研究中学到了什么有关蓝鲸的知识。我更感兴趣的是,从这次研究的经历中,孩子获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孩子从一开始就摆开了一副正经八百作课题研究的架式。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从那十几本书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中。他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这个收获要比知道蓝鲸有我重、多长更具价值。 我手头上还留有矿矿在五年级上天赋教育班时写的一篇研究卡通画和漫画的文章。这是一份独立自学的研究报告。所谓独立自学,是指自选课题,利用自学课及课外时间进行的研究和学习。在研究结束之前,老师不对选题及研究过程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在学生提出要求时,老师为学生在收集资料方面提供参考意见。 与矿矿上二年级时写的论文相比,这篇研究论文可以称得上非常专业化了。论文是在电脑上打的,用我的激光打印机印制而成。就像任何一篇论文一样,以非常工整的双排空间间距洋洋洒洒地写满了四张纸。 开头的一段文字,介绍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作为独立自学的研究课题。然后分四个小标题,就卡通画家和漫画家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创作的动机,以及卡通画和漫画创作时的感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自己的见解。文章的后部,还附上了参考资料的来源出处。 老师要求研究的参考资料至少应来自三个不同出处。这回矿矿明白了所谓不同的出处并不是指来自三个不同的图书馆。他除了去图书馆找参考书外,还在因特网上找了不少材料,并借看了录像带,最后采访了一位迈阿密大学美术系的教授。充实的资料使得他的研究报告具备了游刃有余的发挥余地。 在议论中,矿矿像一个成年的行家,毫不掩饰他对未来卡通画和漫画艺术的看法:“到了2000年,可能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部电脑。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按一下鼠标,你就可以制造出一张卡通画或漫画。而且你也将会看到,按一下鼠标将是一件并不需要多少技巧的事。尽管如此,我觉得要想表现艺术家的个性,只能通过艺术家自己的手去绘画。这样的绘画才能真正地表现你内心之所想……” 当然,孩子还是孩子,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孩子的童真童趣时时流露。 矿矿在做这个研究的同时,他还自己创作了一个系列卡通画故事:克瑞斯蒂人(CREST MAN)。克瑞斯蒂(CREST)是美国市场上很流行的一种牙膏的名字。矿矿从小就很喜欢这个牌子的牙膏。每天刷牙前都要偷偷地尝一点,或许是这个原因,矿矿把克瑞斯蒂人画成了一个超级英雄——会飞,会发射牙膏弹。克瑞斯蒂的对手是一个叫做卡维笛的坏蛋。卡维笛是英文蛀牙虫的中文译音。这个坏蛋吃很多的糖、奶酪、巧克力,干了不少坏事,但他最怕克瑞斯蒂的牙膏弹。 以这个创作为背景材料,矿矿在研究报告中大言不惭地大谈特谈自己如何从生活中产生创作的动机和灵感,以及创作此卡通画故事的感受,俨然像个成功的卡通画家在介绍创作经验。有趣的是在文章结尾时,矿矿谈了此次研究的收获。忽然大叫一声:“LOOK OUT CAVITY!!!”(注意!卡维笛来了!!!)以一个充满童趣的玩笑结束了论文。 矿矿的研究报告和他所创作的卡通故事在天赋教育班一个学期一度的教学成果展览中展出。事后,矿矿的老师曾向我们建议,让我们同CREST公司联系。她认为CRSET公司很可能会对矿矿创作的克瑞斯蒂人感兴趣。 很感谢这位懂得如何鼓励孩子,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老师。 遗憾的是,由于忙,也可能由于我们看矿矿乱画的东西太多了,当时我们并没有把这位老师的建议放在心上。 比较矿矿二年级和五年级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到他独立思考问题以及独立研究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年级时,他的所谓研究不过是在收集、整理前人的材料。材料整理类型的研究,孩子们还做过不少。比如就某一个历史阶段、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某个项目做研究报告。矿矿在ETC四年级的课堂中,就曾做过有关中国长城的研究报告。 到了五年级,矿矿的所谓课题研究,就从简单的材料整理进入到问题研究了。他已经开始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前面提到的矿矿所做的那个对卡通画和漫画的研究,他提出了对卡通画和漫画未来发展的见解。尽管他的研究还是比较散乱,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却是显而易见的。 在美国做的研究报告(不管是大学的还是小学的),主要由三个基本因素组成: 收集材料,研究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然后,提出问题: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最后一个环节是确定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计划。 矿矿小学五年级的研究报告已经有点像模像样的美国式的“原汁原味”了。 而我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开始准备毕业论文时,才真正开始考虑如何做研究的。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如果说小学侧重的是对孩子收集材料、独立提问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到了中学,确定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则成为培养的重点。 矿矿在七年级时独立完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百分之百的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一开学时就给孩子们布置了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孩子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月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的研究过程。 1月的第一周确定课题(课题一经确定便不能更改)。3月15日参加全校七年级的科学研究成果展览。 课题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动物到植物,从心理学到行为科学,爱选什么都行。但有一条必须要遵守的,即一定要新,不能重复前人的研究,而且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矿矿早已有多年“研究”经验,自是成竹在胸,跃跃欲试。他一开始就认准了要做一个百分之百“真正”的科学研究——与那些科学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所做的一样。既然白老鼠是科学家们常用的实验工具,那就用白老鼠做研究好了。 研究什么呢?矿矿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个异想天开的课题: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这种题目也只有这些想像力丰富的孩子才能想得出来。 我暗暗地为儿子庆幸,好在他没打算去测试小老鼠的对话能力、动作语言或最快的奔跑速度等等太离奇、太出格的难题。但是,说实在话,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那些傻头傻脑、毛绒绒、胖乎乎的小玩意儿怎么会听指挥去接受你的测试呢? 矿矿似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为难。他很顺利地决定了研究方法。从宠物店买了两只小老鼠回来,那只白的,长着一双亮晶晶的红眼睛;另一只是黄的,一双黑眼睛总是滴溜溜转。我家那只大黑狗吉吉小时候住过的一个塑料狗笼,成了这对小老鼠的新家及矿矿的试验所。 矿矿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并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来取得食物的时间。 儿子每天下课回家都在忙忙碌碌地搞他的测试。为了找到最佳测试方式,他设计了好几种方法。经过比较,他最后采用的方法是,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五天。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矿矿把左边的洞堵起来,只开放右边的洞。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灵,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而那只看上去贼溜溜的小黄老鼠,实际上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来就会别有洞天。 第二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矿矿先是把右边的洞堵上,把左边的洞打开,用一张透明的塑料纸把出口封起来。小老鼠钻过去会发现受到阻碍,不得不转回头。在老鼠回头后,矿矿又把右边的洞开通,让小老鼠能钻过去取到食物。 按照矿矿设计,第三阶段是提供结论的阶段。矿矿把左右两个洞同时打开,左边的还是用塑料纸封上,右边的还是畅通无阻。然后看小老鼠的选择。 那几天,我和妻子都饶有兴趣地去看矿矿做试验。儿子手里拿着秒表,一丝不苟地记下小老鼠每次通过右边洞获取食物的时间。 别看那只小黄老鼠有时会来一两个“引体向上”,却还是那么傻乎乎地不会钻洞。而那只小白鼠则十次之中有八到九次知道从右边的洞钻入。 测试结束。几天后矿矿完成了他的论文。 一看他的论文,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那完全是一篇正正规规的研究报告。 题目是:《老鼠有决策能力吗?》 当然,题目下面照样写着By Kuangyan Huang(黄矿岩著)的字样。 美国的专业学术论文都具有一个特定的格式。开篇通常是介绍,讲些研究背景之类的东西,然后是研究的假设论点,即研究中想证明或反对的论点。跟着是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再接着是研究中得到的信息材料。以及对这些材料的统计分析。最后是结论段,提出自己的见解。 翻看美国出版的学术刊物,几乎本本如此,篇篇如此。我把这种研究文体称为“美式八股”。 儿子的论文一步不差地模仿了这种美式八股,十页正文外加三页附加的分析表格。从头至尾的叙述、分析有条有理。 他所写的结论更是让我对儿子刮目相看。他写道:“研究的结论既没有支持老鼠没有决策能力的论点,也没有支持老鼠有决策能力的论点。因为,如果老鼠有决策能力,那只白老鼠就不应该走进左边的洞。但是如果老鼠没有一点记忆力的话,它也不可能多次成功地选择右边的洞。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老鼠没有作出复杂决策的能力,但它们的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作出的决策。” 孩子自有孩子的逻辑,一个在开始被我看成过于不切实际的论题,就这样让儿子找到了一个自圆其说的“大团圆结局”。 在七年级的科学研究展览会上,展示了100多个研究报告。每份研究报告都粘贴在一块一米见方、大小一致的硬纸板上。除了展示论文外,作者们还极尽其艺术天才之能事,美化自己的那块小天地。外加搬来了做研究用的各种各样的仪器、实物,甚至小动物什么的。说句实在话,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七年级的孩子有着这么活跃、这么充实的思维。 下面,是我从这个展览会上摘录的一些有趣的研究课题: ——音乐(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色彩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影响; ——食物的色彩与消费者的心理; ——狗靠什么来决定选择玩具? ——猫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 ——辛辛那提地区的气温与环保; ………… 学校请来了几个资深评委,对所有的参展科研项目一一做了评价。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来。矿矿的研究获得了动物研究组的一等奖。 还有什么能比看见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项科学试验更能让作父母亲高兴的呢? ………………………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