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校园以一片纯净的天空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K12评论    山东淄博临淄高阳中学    闫立杰 

 

    偶然在《焦点访谈》看到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江西省艺术学校萍乡分校,以学生外派实习为名,把学舞蹈的女孩子,派到深圳、厦门这些地方,联系夜总会进行“实习”。

    但是如果真是实习,也用不着人们大惊小怪,然而正如人民网评论员文章“这些女孩,象商品那样被标上号码牌,穿着暴露,在光怪陆离的舞台上‘跳舞’,如果有酒客看中了哪一位,送一束花,就可以跟客人到包房,聊天陪酒,可怜这些年龄只有14、15岁的、怀着艺术梦来‘实习’的女孩,跟那些年龄可当其哥哥、叔叔、伯伯甚至爷爷的男酒客鬼混,经常被灌得烂醉,倒在包房无人过问,要由同伴背回宿舍”。

    而更让人感到痛恨的却是“这些如花似玉的纯洁女孩们被充满了铜臭和色欲的环境慢慢腐化掉的背后,是一桩肮脏的交易,客人每叫一个女孩,付200元小费,老板抽掉大头,每个女孩每夜发给报酬70-80元,每月大约2100元/人,实习队长(中间人)抽掉300元/人,剩下的学校再抽掉大头,每月每个女孩只得600元,根据测算,萍乡分校每年从9名舞蹈学员身上,可赚取13万元之多。”

    如果仅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到也罢了,但是据记者调查以及根据萍乡分校校长的“汇报”,这样的学校并不是他们这一所,许多学校不仅这样搞,而且已有好多年的历史了。看到这里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样的事难道真的发生在我们的教育单位吗?这样的事难道真的是那些素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称的教师一手操办的吗?然而,根本无须我怀疑,众多的事实已告诉了我们——现实的确如此。我们的校园不仅一度失去了它的纯洁性、神圣性,而且正向着一种让人揪心、痛心的地方滑落。

    曾几何时,当腐败的浊浪滚滚而来,颓废的社会风气横扫大江南北,一切向“钱”看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神圣“象牙塔”里的教育也被铜臭熏的逐渐发黄,甚至发霉。在拜金主义思潮的引领下,我们的一些“有思想的”、“与时俱进的”园丁们突然发现,开发教育园地,挖掘学生及家长的教育资源,是当今最好的一种产业。因为这种产业,不只是投资风险小,见效快,更关键的是这项产业是一本万利,“最容易把蛋糕切大”,是根本不会亏本的买卖。

    从中国教育部在2003年的整顿教育乱收费的报道中可以看出,中国近几年各大中小学为了能够“跟上教育形势,加大挖掘和发展自己的教育资源”,曾做了多么良苦用心的努力和探索,然而这些“创收”和“回报”到底有多少被用到发展教育事业上,到底有多少被用来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上?我相信正如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说的,也正如群众所说的,相当多“创收”的费用被教育部门的极少数人给挥霍了或者去向不明。

    曾在网上看到了一片被大家积极呼应的文章:《教育乱收费,到底可以使多少校长被撤职?》,从文章的备受关注程度看,我们可以感受到,现在的一些校长他们的黑手真的黑的够水平了。然而,乱收费的后果最多不过是让家长们多扔几个冤枉钱,使另一些贫困的孩子上不起学,让一些能考上却上不起大学的退学罢了,这样的学校至少主观上并没有使学生有堕落的倾向,但江西的艺术学校萍乡分校呢?他们竟然把学生当摇钱树,用扣押学生的毕业证相威胁,以一纸卖身的“合同”,把学生推到“社会的大染缸”里,拴在“风月场”上,让这些花季少女“用耻辱、健康、从纯洁到堕落的代价换来的血汗钱”,来供几个为人师表的教师铺张……这已经不单单是可耻,更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罪恶了。

    记者采访江西省艺术学校萍乡分校校长时,校长口出惊人之语:“(社会)就是个大染缸嘛,反正迟早都要污染,不如早点出去见识见识”。不错,社会确实是一个大染缸,什么样的学生进去再出来,就绝对不再是原来的他了。但是,是不是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染”得面目全非,污秽不堪,使他们随波逐流、麻木不仁,过早的失去了对崇高的人生目标的追求,对美好的理想的向往,对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我们的教育者才感到是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完成了与“社会的接轨”,于是心安理得、处之泰然呢?

    显然这个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大多数的教师心里所认同的所谓学生适应社会,就是对社会各种好的坏的东西无原则的顺从、追随,就是让学生水乳交融的融入一种“颓废、厌世、性乱、自我中心、自我发泄”西方式的金钱至上观的不健康社会状态中;或者以为,只要把学生送出校门学校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而全不管将来的学生到底成为怎么样的一种人或者干什么样的事。那么我们的教育真的是彻底的失败了。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算上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方针早已明确的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我们的一些教育者自始至终就没有弄懂这个问题,或者即使知道有这么一个方向性的问题,但因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便自觉不自觉的回避了这个问题。

    事实上,越是在一种萎靡的社会风气状态下,堕落的社会潮流中,教育越应该逆流而上,积极的承担起自己所应担负的责任。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虽然社会的风气会影响到学生,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早已让学生练会了“百毒不侵”的本领,让他们始终用积极的心态挑战社会的各种丑恶,让他们以一种健康向上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去改造我们社会中不合理的存在,我们的社会风气还至于如此吗?

    显然,我们现在许多的学校并没有真正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尤其是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者,他们不仅不能引导一种主流的文化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反而成了媚俗文化甚至是恶俗文化的帮凶甚至是罪魁祸首。放眼我们的学校,真、善、美何时失去了市场?看一看我们的周围,假、恶、丑何时如此猖獗?然而到底谁是始作俑者?拿所谓的检查与被检查来作例,每当上级检查的时候,下面的人就忙成一锅粥,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师生们挑灯奋战,牺牲了一切可以牺牲的时间进行艰苦卓绝的造假——假活动,假记录,假教案、假笔记,假作息制度、假考试成绩,假账,假报告,假论文……是老师们愿意如此吗?是上级领导不知道这里的猫腻吗?非也,人人都有一本本难念的苦经,但最主要的是一种利益关系使他们相互间心照不宣,于是长期的惯性使得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很难去进行彻底性的革命,于是相互之间不厌其烦的游戏成了一轮轮越走越黑的怪圈。也许领导们的功劳和成绩不断提高了,但是学生呢?如果说他们也得到提高的话,一定在这种相互之间欺骗的游戏中需到了更多的“适应生存的真本事”。

    长期以来,我们空洞的教育一直走不出这样一个怪圈,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多的是歌功颂德的把戏,少的是实事求是的切入。一方面由于严重的脱离着社会丰富而复杂的生活,使学生不会产生自然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又用自欺欺人的言行让学生盲目的从俗,使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以相当多的学生走出校门不久,就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他们在学校的那些血气方刚、书生意气的特征已荡然无存,而多的是游刃于社会的圆滑与虚伪,其实这种改变对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他们不这样又能如何呢?难不成人人都学北大学子去无可奈何的卖肉为生吧?(注: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北大得这位高材生也是一位惯于逢迎,八面玲珑的人,或者有深厚的背景,他的命运绝对和现在有天然之别!)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撰文修书,深切的缅怀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其实这种文化现象之发起,与其说是敬仰蔡先生的渊博学识令人高山仰之,其高尚人格当世无匹,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毋宁说蔡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正成为今日教育的稀有资源。改革开放,外来文化的入侵,更是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所以我们期望中国教育界能多出几个如蔡先生一样的杰出人物,用他的那种“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和教育理念为改革的教育注入一针强心剂,就成为时势发展之必然。

    泛滥的学历文凭,毫无实际价值的学术论文,金钱交易的选举选拔之风,独裁式的“校长负责制”、乏力的民主监督,疲软的道德教育……这一切正在对现行教育提出严重的挑战。“学校里人文精神的严重失落,早已是一种掩盖不了的事实,许多学校几乎成了养成资格之所,学为支撑成了不少师生唯一追求的目标,做大官、赚大钱、娶美女毫不掩饰的成了许多学生上大学的公开动机。在这种实利主义教育的巨大诱惑下,不少领导忙于创收、忙于升官、忙于出名、忙于钱学交易,机构的商业化、官僚化运作的结果事的很少有人真正的关心科研与教学……”这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老教授痛心疾首的呼吁和呐喊。更应该成为所有教育界有志之士的思考和探索。

    胡锦涛主席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的提法:“保卫我们的文化安全”,已给我们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所以现在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配套方针政策和行动,还教育一片蔚蓝的天空,还校园以一片纯洁的土地。已然刻不容缓。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