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文的十大优势(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李 得 贤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2000级教育硕士班,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网络作文是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结果。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网络作文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多方面不足,网络技术优势解决了传统作文自身无法解决的一系列难题,与传统作文相比,显示出了十分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作文教学;网络环境;优势分析

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是通过校园网进行的学生作文学与教的活动,它以计算机网络为作文活动的平台和环境,利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作文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无纸化递交、无纸化表现,以及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并利用网络对作文教学进行档案化(电子作品集)管理,对学习成绩实行开放性、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在网络情境下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通过协作和交流,实现作文的意义建构。其中,学生是网络作文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作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网络为学生的建构主义作文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网络(资源、媒体、技术、环境、平台、工具)环境之下的作文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写作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1]本文所指的“网络作文”,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电化动态写作过程,与目前媒体中所指的网页书面文字的静态表现形式不同,对应在e-Learning的层面之下,我们可以称之为“e-Writing”。

e-Writing是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结果,是e-Learning在作文教学领域的表现。较之常规作文,其教学过程的差别如表1。 表1:

过 程

形 式 布置 参

考 草稿 修

改 成文 递交 批改 交流 评价 保存

传统作文 教师命题学生审题 范文有限查阅不便 只能纸笔书写 涂涂抹抹不容易 改成需另抄 课代表统一送取 教师移山学生不管 定期短时个别交流 教师为主反馈不足 保存者少束之高阁

网络作文 学生自主写作教师督促指导 范文丰富按需筛选 纸笔电脑均可 删换补调很快捷 改成即已成 个人随时网上上传 展示容易学生参与 长期随时广泛交流 同学为主我很在意 形成成果随时阅览

我们把作文教学置于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之下,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作文学与教的过程及其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推动作文教学现代化发展,给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显出了突出的优势。

1. 写作动机的自主化。首先,网络确立了学生的主体身份。韦志成先生认为,作文教学的第一条规律,便是“主体发表律”。写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观念是客观事物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反映,然后再形成文字,就是文章。[2]这个过程经历了“物——意——文”的双重转化。从信息论来看,这个过程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作文教学,若不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势必会遭遇“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无奈和尴尬。

其次,网络作文给了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发挥作文主体精神,由传统作文教学的“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使作文成了自然而然之事。如图表2所示。

图表2

其三,网络作文使学生上网变成了围绕作文的自主读写活动。图表3是不告知目的的情况下,网络作文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上网1小时活动的统计分析。[1]

比较可见,实验班学生在8项活动中,阅读作文、上传作文、浏览网页、下载资料分别占了前四位;对照班学生在8项活动中,浏览网页、聊天、玩游戏、发电子邮件分别占了前四位。明显地,实验班学生的网上活动以非常有价值的自觉学习行为为主,实验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作文教学本身。

2. 作文内容的个性化。网络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利用网络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习作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网络鼓励自主学习,学生写作活动的个性化特征更突出 。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也是高度个性化的过程。但在当前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对五、六十名学生按同一要求、同一步骤和同一方法进行作文训练,把学生的习作活动约束成高度统一的集体活动,使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既增加了学生练习写作的难度,又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网络作文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年级的限制,但最关键的是学生思维的禁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叶辛认为:开放的网络重新唤起了写作的本质,网络作文的出现终于让学生回归到“有感而发,以文言志”的写作本意上来,同时也在青年学生中吹起了一阵自我创作的新风,网络作文为他们充分展示个性的写作提供了崭新的空间,是有益的尝试。[3]

3.创作活动的情境化。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是学习的前提。因而,作文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是具有情境性的,并在活动的、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构建作文教学的情境,意义非常突出。①迁移性:情境认知能意识到思维中的疑难困境及产生背景,进而能揭示生活的真实。②真实性:情境中作文,情是真情,象是真象,文便是真文。抛开情境,学生只能空话连篇、无病呻吟。③主体性:置身于作文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愿望、热情与责任感,这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确证、评价甚至开发创作信息资源,自主开辟出个性化的、独特的思维和表达的路径,成为写出优秀作文的重要保证。

传统作文理论认为,把学生置于一个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人们的语言表达离不开情境,需要有情境的诱因。[3]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人人能够亲自仰观天都奇景,俯看九寨秀色,不可能亲历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而教师言语所描述的“情境”,显然又是十分苍白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运,则可以使我们摆脱上述困境。其一,网络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以及自然环境等进行多媒体视听再现,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屏”端。其二,网络对关系作文素材或能够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事物进行虚拟,设置出多维作文环境。通过听觉、视觉、说话、操作、角色扮演和体验等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深切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4.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本质是教学过程的反馈活动,目的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网络作文中,评价是多元主体的评价。网络作文真正做到班级、学校、家长、社区、用人单位(在网上查看毕业生的电子作品集)的共同评价。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学校、家长、社会的广泛的监督之下,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和激励因素。由学生自己、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文学习取得的进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其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作文的个人主页上设“向您介绍我”栏目,进行自我评价;作文页面设“添加评语”、“收到评语(条)”、“点击(次)”等栏目和评价的量化统计,还通过校园BBS论坛、聊天室等虚拟交流场所对作品进行充分的评价。

网络作文中,评价是过程性的综合性的评价。对总体的作文学习评价,我们借鉴了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将每个学生在网络作文学习期间所有的作文、范文、获得的全部的评语、各篇作品的点击率统计、写作经验交流、用Flash和插图点缀成的作文情境等整理成个人的“文件夹”,反映出某一阶段学生以作文学习为主的全面发展的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以此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我们把“文件夹”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追求更高的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5.作文交流的广泛化。交流是创作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乃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等信息交流的需要。

从作文的本质上看,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交际性是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作文教学是言语交际的最基本的表达训练,突出作文的交际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所为而作。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生在写作时不明白为什么要写作、写给谁看,不明白写作时是不是要想到看作文的人有什么要求,而仅仅是把写作看成是完成老师任务、枯燥乏味的事。网络作文的目标是网上交流,归宿是发布于网上,其结果是作文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交流。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作文使信息传播过程变得完整。根据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提出的5W大众传播的模式,[4]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完整而有价值的传播过程结构”的示意图:

图表4:一个完整而有价值的传播过程结构

这个传播结构模式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它将拉斯韦尔的5W纳入到一个有机的信息循环系统之中,特别强调了读者和读者的反映对作者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缺少了这个传播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播便是不完整的,也将是无价值的。由此看来,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首先,传统作文模式基本上表现为信息的单向传播过程,读者这一环节十分薄弱,不能引起足够的反馈效应,出现只有作者缺乏读者的尴尬,形成只有信息支出缺乏信息收入的不健康的信息传播体系。其次,以纸作文本作为“传播媒介”,作为作文的载体,在必要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它缺乏再生力:只有一个文本,只能让单个的读者作历时性的阅读,无法大面积共时性阅读;况且作文本大多“呆”在老师的案头,新作文读者少,旧作文更没有机会让大家常读。教师要讲评作文,也只能当堂读一读,或者事先把某篇作文打印出来,散发给大家,费时费力,效率太低。可见,以纸作文本为特征的传统作文教学,传播媒介成了信息传播的瓶颈,信息传播发生障碍,使作者和读者不能沟通信息,写作失去了交际功能,变成了毫无生机的枯燥机械的训练。

从写作心理的角度看,网络作文使交流形式变得开放。华东师大王晓玉教授认为,我们从小写作文都喜欢遮遮掩掩,不少同学甚至喜欢用一只手遮掩着写,写完不让同学看,不让家长看,写作心理是封闭的。网络作文则是供人交流、与人分享的,从本质上讲究一个完全开放的写作心理。上海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方仁工说:“网络作文改变了以往那种学生写老师批的单向交流的状况,能让学生参与社会,畅所欲言。”[3]

 可见,作文成果的广泛交流,作文过程中的会话讨论,是写作的本质性要求,也是学生作文实践的需要,体现出建构主义“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完整性和一贯性,对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6.作文活动的成果化。成就动机学说认为,一个拥有成就动机驱力的个体希望能够达到目标,并且向着成功前进。认为,较高的成就动机状态下,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承担责任,控制自己的命运,寻求定时的反馈,并且愿意通过个人和集体努力取得成果。在较高的成就动机驱使下的学习行为,往往有较强的目标意识和自律意识,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反,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不能及时得到公众的认可,甚至是“泥牛入海”无声无息,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就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网络作文教学,实现了“作文即作品”、“文成即发表”、“写作即交流”和“电子作品集即成果”的作文教学理想化目标。对学生而言,作文活动成果化;对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成果化、资源化、科研化。师生自激励与他激励并重,取得了作文教学的“双赢”!

网络作文不但表现出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的优势,网络技术反映在作文教学之中,还表现出以高效率为总体特征的一系列新的作文教学特点。

作文教学效率高,既指学生作文数量大、质量高,还指写作水平提高快、教学质量提升快。网络作文克服了作文教学效率低的弊端,首先表现为作文篇数的增大和单篇作文质量的提高。实验班和对照班一学期的作文情况统计如表5。

表5:

作文形式 学期人均篇数 材料内容 错别字 文面

传统作文 8 较空泛 较多 较潦草

网络作文 14 丰富充实 较少 很整洁

何克抗教授介绍的深圳市南山实验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实验项目中,二年级两个实验班的儿童已经“能读会写”,能通顺、流畅地写出800—1000字左右的文章,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5]作文教学效率高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计算机网络环境,是我们实现作文教学高效目标的基本保证。

7.创作资源的丰富性——网络提供了作文的源头活水。上海徐汇区小学语文科研中心组的调查显示,传统作文教学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作文材料少。(图表6)

作文材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经历和社会生活,二是阅读相关的作品,掌握充足的资料。

首先,网络是学生丰富生活储备的捷径。所谓“生活储备”,指的主要就是作者在自己生活中的体验的积累。充分的生活储备,不仅是文学创作所必需,也是一般文章写作的必要条件。厚实的生活储备提供了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多样的自然景观。许多成功的作品,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表现的都是作者自己熟悉的生活,有的还隐含着自己的经历。脱离生活,或者某些方面的生活储备不足,写出的作品就会干瘪失实、缺乏生活气息,或者根本无法写作。

生活是作文之生命源泉。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4]文学家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美国教育家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般认为,丰富生活储备的途径一要热爱生活,投身实践,二要尽可能扩大生活领域,增加阅历。即古人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但是,目前学生普遍学习紧张,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行天下”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梦的不能实现形成了对作文的制约。

网络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其中,有工商民兵各行各业,含喜怒哀乐世事人情;舒卷风云之色,展现山川奇景。网络成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成为完成生活储备的捷径。

其次,网络为学生高效率和大容量阅读提供了保障。上海徐汇区小学语文科研中心组的调查显示,小学生作文前最有指导价值的被认为是“翻阅《作文选》”。[6](图表7)可见,写“葫芦文”(依葫芦画瓢的仿写)是初学写作的主要方式。由于学生手头的资料有限,阅读时间有限,阅读的针对性往往不强,效率不高,“仿写”路子太窄。有时依靠老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不仅数量太少,还加重教师找资料、印资料等负担,而且文字材料不如网络情境化材料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往往效果不佳。网络具有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作文前,可以按照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文章,阅读的针对性很强,信息量很大。如,Google上 “环境”的相关网页有280万项,“世界和平”有33.9万项,“九寨沟”有5.35万项,“庄子”包括《庄子传》等共5.21万项,“二次世界大战”有3.85万项,“腕龙”包括图片等资料共有595项。由学生在网上自主扩展阅读,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与传统读写结合中的阅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读写结合,对于作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和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4]

此外,作文时,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有目的地搜索、筛选相关信息,学会把有用的作文材料下载下来,学会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融会素材、引用文献,从而使阅读量更大,阅读活动更为频繁,读写结合更为紧密。

8.作文修改的便捷性——微机支持着文档的便捷操作。写作能力主要是在写成一篇篇文章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的。写成一篇文章,修改是最后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俄罗斯文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6]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指出:“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3]文章要写得好,要“入妙”,都是“频改”的结果。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的名家没有不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的。我国汉代张衡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曹雪芹完成《红楼梦》竟“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七易其稿,写《安娜•卡列尼娜》竟修改了十二次;巴尔扎克写小说,他的修改稿是原稿的十倍,每次的稿酬都难以支付修改的改版费。[2]可见,重视文章的修改,对提高文章质量和写作水平,都很重要。改重要,而自己改更为意义重大。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认为“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2]但是过去的作文教学,忽视了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这一环节,缺乏使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培养,是教者的失误,也是传统作文形式本身的局限。

如前所述,传统作文以纸为媒介,作文修改以牺牲文面和增加抄写负担为代价,这使得学生不愿意对作文进行深入的和长期的修改,从而严重影响了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的提高。网络作文中,计算机对文档的处理功能十分强大,操作十分便捷。作文脱稿既成,以后既可随时小作润色,亦可大加斧正,文面十分规范、整洁、清晰。即使作文已上传到了网上,也可以将修改稿用相同的字段名(题目、作者等)上传,或覆盖原文,或列于原文之后以供参考。

9.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网络打破了读写的时空限制。网络作文的开放性包括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写作心态的开放性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资源的开放性表现为网络面向世界、面向社会,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写作心态的开放性表现为作文学习的个性化,学生以健康、真诚的心态和科学的、交流的写作态度投入到作文活动之中;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包括教师指导的开放性和主体活动的开放性。

教师指导的开放性。从作文命题到作文教学评价,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遵循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和促进发展的原则,命题和作文要求给学生留有思维驰骋的广阔空间,利于个性化作文(放胆作文)的产生。对个别作文的点评,都将公开到全体学生面前,产生平行性教育的效果。对学生作文的成绩评价,把点击率和收到的评语数量作为作文成绩的主要依据,实行网上开放化的教学评价。

主体活动的开放性。传统作文过程表现为单向历时性的发展过程,在“布置-草稿-修改-成文-递交-批改-讲评-保存”这一链状流程中,全体学生按照相同的进程完成一次作文的这一个个环节,全学期完成一次次这样的循环,其实质是学生被紧紧地束缚在了这样一个单向运行的链条上。这种长期以来被程式化了的不科学的传播模式,使学生陷入了极其被动的窘境。其次,“作文本”成了承载作文、师生联系、同学交流的最大的权威,它存在的时空,很大程度上就是作文教学活动的时空,在它的这个时空之外,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将无法修改,无法阅读作文,无法评价。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创作活动受到巨大的限制,教学效率低下。e-Writing克服了传统作文模式下的种种弊端,它以无限制的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为师生的作文教学全过程服务。学生不再受传统作文怪链的束缚,不论课内课外,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上传新作文、阅读自己或同学的作文、浏览评语、评价他人的作文,可以查询有关资料,解决写作中的疑难问题,可以用E-mail等形式联系老师,或与同学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等等。

10.作文讲评的高效性——网络保证了课堂的工作效率。在课堂讲评作文时,学生通过计算机屏幕观看老师对作文的删、换、补、调,听老师对该文的分析评价,领会老师的评价思路,获得了一种被“手把手”教作文修改的感觉。传统作文的讲评方式,除开事先印发该篇作文的工作,静态的纸媒介作文也很难体现出老师的修改思路、反映出修改的动态过程。其次,学生可以对作文进行集中的阅读评价,为作文添加评语;可以浏览全部评语,也可以就任意一篇学生作文问题向老师请教。所有这些工作,全体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里运作。这是纸作文本形式的作文教学在一堂作文讲评内万难办到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BBS论坛发起对学生作文的非共时评价讨论,可以利用校园聊天室对学生作文及某些问题进行共时评价讨论。将课内讲评延伸到了课外,从而实现了远距离的作文讲评教学。

随着“校校通” 工程的全面实施,网络信息技术必将给传统作文教学带来革命性变化。网络作文教学在网络平台强有力的支持下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和无穷的魅力,她以崭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及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形式和教学评价形式等,成为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迫切地去构建理论、整合技术和探索模式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得贤.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实验研究[D].西北师大文学院,2003.

[2]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3] http://edu.sina.com.cn/i/30682.shtml

[4]谈彦廷.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06.第294页.

[5]何克抗.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Z].www.etr.com.cn 2003.

[6]徐汇区小学语文科研中心组.小学生作文心态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1992,(3).

[7]靳健 等.现代语文教育学[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

通讯地址:甘肃省金昌市师范学校   737100    E-mail : dexianl@163.com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