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高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民族心理,领会作者对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2.引导学生从建筑的风格思考其体现出来的观念、文化,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及批判意识。 3.训练学生抓关键词概括要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概括文章要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 1.自学辅导式为主,兼以发现式、讨论式。以略读——精读——仿写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 2.音画欣赏式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最灵动的唯美风格让学生徜徉其中,感受北京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聆听新北京走向世界大都市的最强音。 六.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或哪些内容有价值。 2、分组研究某一种建筑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导入(2分) 有人说,建筑是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曾说:“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量遗产。”课前,已经请大家上网或看书去了解胡同,现在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自读课文,概括胡同特点及胡同文化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1、朗读第一段,在第一段中找本段要点。 (找关键句。分析:首先排除举例的句子。第一句,不行,他讲的是整个北京的特点,目的在于引出“胡同”这个话题。第二句讲的是本段的主要内容,但从全篇看,他只写出了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揭示文体的实质。最后一句才适合。要点:方正)(方法:提取中心句、择取关键词。) 2、师问:本段最后一句说:“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大家往下找一找,北京胡同除了“方正”之外,还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如何影响老北京人的生活,又使老北京人形成了怎样的思想?(即文化。) 3、学生自读,分组讨论。 **找出各段关键句子,提取要点:建筑特点:方正、名称来源多、数量多、安静、独门独院(盒子); 文化内涵:总的来说,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2)北京人讲究处街坊, (2) 北京人讲究“处街坊”,“合礼教”,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棋友、酒友、鸟友有些来往之外,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3)北京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4)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教师指导整理:胡同特点:方正、名称来源多、数量多、安静、独门独院(盒子); 胡同文化:封闭。表现出的心理是易于满足、不爱管闲事、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5、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的胡同就有这样的市民文化呢?请结合文章,谈谈胡同建筑和胡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如因果关系。方正的建筑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中规中矩,安分守己。独门独院的居住方式养成了封闭、自私的心态。……) 6、理清思路 胡同特点――胡同文化内涵――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衰落 (胡同的特点:方正,来源,数量,安静——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作者观北京胡同的衰落,抒发感情) 三、思维训练: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分组讨论) (1)作者对于走向衰落的北京胡同及其文化持何种态度? (留恋,伤感,无奈,如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等是汪曾祺所推崇的。当然也认识到它必将衰败、没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者对于封闭的小市民文化,并没有完全沉醉其中,是怀着一份清醒的,有一定的批判性意识。如。如忍耐、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也有消极的意义。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新北京正在崛起,北京在前进,中国也在前进!所以我们也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和胡同再见吧。) **插入一系列胡同图片及《送别》的背景乐。 (2)商品经济大潮对胡同文化的冲击是这种文化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传统文化一定会灭亡吗? (胡同文化的衰亡还有其自身原因,封闭、保守、自私、易满足、忍耐等特点使其其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没有发展的文化注定了只能在消耗尽自身的储备之后走向衰亡。如一些落后的风俗、封建迷信意识等。 但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如国画、武术、戏剧、民间工艺。消失了就太可惜了,最好是传统和现代两者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不会灭亡。) 五、迁移练习:仿照《胡同文化》的写法,介绍你喜欢的一类民俗建筑,并谈谈这类建筑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生活习俗和心理特点。 六、布置作业 一、课后练习一、二。 二、仿照《胡同文化》,以民俗建筑为话题写一篇800的作文。 作者邮箱: gaoyan17@yahoo.com.cn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