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生打造卖书市场是喜?是忧?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中国教育报  2003-08-26  何文超

 

   高中毕业,家中堆积了大量教辅书,毕业生们往往希望把没有收藏价值的书卖掉,以收回一点儿银子。以往他们一般是把书卖给收破烂的或者回收站,换回的钱非常少,眼看书籍被当作废纸来对待,未免又生出惋惜之情。然而,今年高考提前一个月,恰好给高中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商机。以往毕业生想把书卖给师弟师妹,可是高考完毕,他们已经放假了。如今高考完后,他们还在上课,这就营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了。可以说,随着高考时间的调整,高中毕业生卖书的现象越来越多见,这究竟是喜还是忧? 

  喜一:获得社会实践和培养能力的机会 

  在高三的紧张学习中,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今毕业放假,如果马上进入完全休息的状态,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断层,精神容易崩溃,而参与卖书活动既是一个缓冲过程,又能逐渐地把自己从紧张备考的圈子里拉出来,重新接触社会,亲近社会。 

  整个卖书的活动不可能单独行事,他们要相互协作。桌子和椅子怎样安排?书籍如何摆放?如何统筹各类书的价格?这些问题都摆在他们面前。要取得最大的收益,就得相互商定售卖方案,统一同种书籍的价格,并且把书统一分类,无论顾客在看谁的书,都要上前讲解,尽量达成交易,所收书款交回原书主。此外,在炎热的夏天卖书,少不了消暑饮品,大家要安排人员购买饮料;中午要派人值班,派人到外面买饭。这样,他们在卖书活动中,不但锻炼了买卖谈判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合作的精神。 

  喜二:强化校园中爱书读书的学习氛围 

  高三毕业生卖书,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能以低价买到好书,意味着感受到高三学习的气氛,意味着要珍惜光阴,意味着要努力学习。所买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曾启用或者只用了一点儿的,这是高三学习紧张、时间急迫的反映,师弟师妹们或多或少都因此产生了一种紧迫感,买了一本书,就好像多了一份责任。 

  此外,相当一部分前来购书的同学还“别有用心”,他们在选购书籍的同时,还跟师兄师姐们取经,希望能在未来的学习旅途上少走弯路。那么,摆摊卖书无形中强化了校园中爱书读书的学习氛围了。 

  忧一:卖书或多或少存在欺骗现象 

  毕竟,能够拿出来卖的书当然不会是那种很有用的、值得收藏的书,而卖书本身的主要目的又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又有一些卖书者往往缺乏买卖道德,因此,卖书或多或少存在欺骗现象。 

  有些书是旧教材的,卖书者硬要说它们适合使用新教材的购书者使用;有些书本来用处不大,但卖书者却说他(她)就是看了这本书,才有跨越式的进步,高考才考了好成绩;有些购书者本来想买一些综合科的书,一些卖书者却拿着x科的书,骗说这是适用于综合科的…… 

  因此,学校是否应该采取些管理措施呢?比如说对卖书者和摊位进行登记,要求卖书者自行记录卖书情况,设立投诉机制等等。其实,这些工作并非多余,这是学校对高三毕业生的最后一次培养,让他们树立诚实信用的观念。而购书者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认真考虑书籍的适用和实用程度。 

  忧二:部分购书者的购书“动机不纯” 

  笔者曾看到,一部分购书者来到摊前开口就问,你考了多少分?如果回答一个低分,他们就马上走开;如果回答一个高分,他们就再问几个问题进一步验证,然后问哪些书好,就很阔气地买了很多书。笔者曾对此问个究竟,购书者说,他们想沾一下高分学生的“灵气”。 

  卖书者也钻了这个空子,瞎说自己高分,更有甚者,把校内出名的高分学生的名字写在书上,冒充说是那些高分生在这里寄卖,还要卖贵点,说是自己要在里面扣取寄卖费。 

  因此,学校是否应该对购书者进行一番教育呢?至少,班主任应该表态,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踏踏实实地努力拼搏,投机取巧永远不会成功。 

  随着高考时间的提前,今后高考过后必将继续出现毕业生回校卖书的现象。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种现象作一番研究,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新事物正在萌发,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源头处加以引导,唯有这样,新事物才会变成一个好事物,才不会跟社会道德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