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午餐,准入门槛太高吗?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解放日报     2003-08-12     金柯 

 

    【新闻由来】新规定引发争议

    记者近日走访本市中小学,发现暑假的校园并不平静,不少学校正在“大动干戈”对食堂进行改造,那些过去由校外快餐公司供应学生盒饭的学校,也纷纷“拾掇”起锅碗瓢盆,打算开学后重新自办食堂。

    学校“热火朝天”改建食堂,间接原因是暑假前市卫生局出台了关于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的新规定:《上海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办法》和《上海市盒饭卫生管理办法》。两个《办法》大幅提高了对学校食堂和盒饭供应商的软硬件要求。不少区县考虑到大多数盒饭供应商短时期难以达到《办法》规定,已决定投入数百万元对学校食堂进行改造。

    然而,整改也引发了争议。为数不少的校长、区教育局主管人员抱怨新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有关部门已经把学校食堂的最后达标时限由今年9月1日推迟到了明年2月28日,即便如此,仍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食堂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达标。那么,卫生管理新标准是不是“太高”了?确保学生午餐安全可口,我们还该做些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人士。

    【解释】提高标准有根据

    顾振华(市卫生监督所业务管理办公室主任):近年来,本市学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要求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次出台的两个新规定,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午餐供应市场的“准入”条件,督促学校和盒饭供应商进一步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午餐安全万无一失。

    具体标准的制定,我们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和上海《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法规,并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例如饭菜要在高于65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就是国际食品卫生界公认的标准。新标准有利于午餐供应由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转变为规范的现代企业生产。以前,全市有80多家盒饭生产商每天供应20万份学生午餐,提高准入标准后,那些生产条件简陋、安全隐患大的供应单位必定要大批退出,而实力雄厚、生产条件好的企业就可以走规模经营之路,在提供卫生可口的学生午餐的同时获得更大发展。

    【声音】新标准“脱离实际”

    某区教育局负责人:我很担心,新学年开学后有的学校没办法给学生开饭,特别是一些原先外订盒饭的学校。参照新的盒饭生产卫生条件,以前供应学校午餐的盒饭公司绝大多数都难以达标。但学校要重新“吃食堂”,难度也很大。最突出的矛盾是食堂面积、规模难以达到新要求,中心城区不少学校“嵌”在居民区里,本身就很拥挤,根本没地方扩建食堂。我们全区有上百所学校,我估算现在能达标的不过五六所。

    担心成本“吃不消”

    刘先生(学生午餐供应商):以前盒饭做好以后,只要放进保温车里送到学校即可,新标准要求供应商建立“热链”或“冷链”,盒饭做好后在高于65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应该说,这样做有利于保障卫生安全,可看看经营成本,心里就不免打起“退堂鼓”,因为还要投入上百万元。学生盒饭供应本来就是薄利行业,成本一上升,企业根本吃不消。如果要适当提高午餐收费标准,又怕家长不接受。实在不行,我们这个企业只好选择“退出”。

    【建议】推进后勤社会化政府扶持要加大

    沈建华(市二中学校长、市人大代表):从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目的出发,卫生部门出台的两个新标准并不“高”,可在执行过程中,的确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对一些位于中心城区的学校,新标准的实施确实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的标准难以执行,说明我们的配套措施没跟上,需要填补。

    学校自办食堂其实是教育部门的无奈选择,毕竟学校的功能是教书育人,让学校把本来就有限的空间资源和财力、精力花在办食堂上,不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所以,要妥善解决学生午餐问题,还是要继续走后勤社会化的路子。

    学生午餐关系到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事业,政府部门在加强行业准入把关的同时,还应承担更大的职责。可以通过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扶持有条件的盒饭生产企业“达标”并迅速扩大规模。这样,既能促进盒饭生产业良性发展,又能让学生以实惠的价格吃到卫生、营养、可口的饭菜,学校也可以从繁琐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专事教学。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