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陈雯婕 巴尔扎克 【教学目的】 一、理解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 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讽刺意味; 二、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认识资产阶级贪吝、自私、虚伪、狡诈的本质。 【教学重点】 反映葛朗台特征的对话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葛朗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与有关情节。 二、理清文章情节。 三、分析第一、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还有就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李健吾先生说,这四个吝啬鬼写得都非常好,其中最生动、最逼真,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就是葛朗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课文《守财奴》。 二、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于巴黎南部的图尔城,出生后便被送到附近乡村寄养,直到中学毕业,很少享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二十岁决定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中间退缩过,1828年重新回到文学创作上来。《舒昂党的人们》《婚姻生理学》两部小说问世,使他在读者中具有一定的市场。1831年《驴皮记》出版,是他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从此他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全盛时期。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创作了91部小说。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分为三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它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刻画出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纪前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三、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母亲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亲哄骗放弃了母亲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四、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交代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第二部分: 抢夺梳妆匣 (爱财) 中间穿插葛郎台太太病故一事。 第三部分: 诱骗继承权 (骗财) 中间穿插叫女儿管家的内容。 第四部分: 看守密室 (守财) 第五部分: 临死嘱咐 五、学习第一部分: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六、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2、为什么要写葛郎台抢夺梳妆台而不直接写他回家后就女儿? 明确:葛郎台本来是那定主意要向欧也尼屈服,巴结诱哄她的,可当他蹑手蹑脚的走到妻子的房间时,他一眼看到了梳妆匣里的金子,于是他忘掉了预想中的一切,不顾一切的扑向了梳妆台。这一情节的设计,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格朗台的执著狂性格:“看到金子,占有金子”,把其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3、分析“抢梳妆匣” 动作描写: 在“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中,你们认为最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是哪个? 明确:“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为什么你们觉得这句特别生动,特别形象?好在哪儿? ——“纵”“扑”两个动词好。比喻好。 还有呢? ——还有。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课文中作者对葛朗台有四种称呼:“葛朗台”“老家伙”“箍桶匠”“老头儿”。咱们来替换一下。换成“葛朗台一纵一扑……”好不好? ——不好。 ——一点感情色彩没有,不好。那么换成“老家伙一纵一扑……”好不好?(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说“不好”)为什么不好?老家伙是对人的一种轻蔑的称呼,带有嘲弄的意味,这种称呼往往出现在人物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作者的感情压抑不住的时候,这里矛盾冲突刚刚开始,有点欠火候。 ——再看“箍桶匠”,“箍桶匠一纵一扑……”好不好?箍桶匠跟葛朗台什么关系?葛朗台原来是箍桶匠,他由箍桶匠发家,从一个粗野的不文明的下流社会的人慢慢爬上了上流社会。这个称呼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他是怎样发家的。怎么暴富的?这不蛮好的嘛,给我们很多联想?我们若把它与“老头儿”比较一下,不足就明显了。“老头儿”重点在哪儿? ——“老” ——多大岁数了? ——“76”,76岁的老人如老虎一般一纵一扑,动作是何等敏捷、迅猛、令人惊愕,令人喷饭,令人深思。即形象的展现了他贪婪的攫取金钱的丑态,又真实的表现出她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还有。大家一起看,葛朗台把梳妆匣抢到手后,他说“什么东西?”“噢,是真金!金子!”把这几句合在一起理解,葛朗台在讲“什么东西”的时候,知道不知道梳妆匣是真金的?他并不知道这是真金,只是眼前黄澄澄的一闪,于是“一纵一扑”,如老虎一下子扑上去。像这样,我们反复品味语言,葛朗台老头的形象在我们脑子里越来越鲜活。 ——“这么多金子……小乖乖”,写出了他看到金子后的狂喜,也写出了他的薄情寡意。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只存在交易的关系,没有什么人情可言。 侧面描写: ——小说中,不仅有人物、语言的正面描写,还有许多侧面的隐蔽的描写。举一个例子,当抢梳妆匣双方矛盾斗争白热化的时候,仆人拿侬讲了一句话:“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言外之意是葛朗台从不讲理。拿侬是一个深知葛朗台为人的人,她都看不下去了,可见葛朗台吝啬疯狂到了怎样的程度,这就很好地从侧面烘托出了葛朗台的嗜财如命,蛮横和霸道。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从葛郎台太太的角度写出了葛一看见金子时那种贪婪、攫取的目光。妻子的话:“上帝阿,救救我们”,刻画出葛的凶残嘴脸。 细节描写: ——“拿了一把路意摔在床上” ——在他看来,家庭理的夫妻关系,妇女关系都需要金钱来维持,所以他“拿了一把路意,之所以摔在床上,是因为从他内心来讲,是不愿意随便拿出一分钱来给他人的,现在是没有办法。 4、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5、“他一边说一边把钱掂着玩”。如何理解掂钱着一动作? 分析:葛在太太昏倒之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拿出金路意诱哄妻子和女儿,他从他贪财吝啬的本质来说,又不愿失去一个金路意。所以他尽管嘴里说着“这是给你们的”,手却舍不得放些金路意。“掂”这个细节正是他吝啬心理的自然流露。 七、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八、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分析第三、四、五部分。 二、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检查作业 一、学习第三部分: 1、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 2、思考:这一部分又用了那些方法刻画葛郎台? 1、语言描写: ——“得啦,孩子,你给我生路,我又了命了”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起了……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分析:在格朗台眼中,金钱就是生命,当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后,他就觉得有了命了。同时,他不仅认为堂兄妹之间是交易,就连父女之间也是一种交易。一个被金钱扭曲了的灵魂赤裸裸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2、反常的动作: ——在描写了太太病重死亡、女儿悲悼亡母后,这样写葛郎台的动作:“他搀了女儿去用饭……的一般”女儿失去了母亲,丈夫失去了妻子,面对同样的悲痛,二十多岁的女儿要七十多岁的老爹去扶? 分析:答案参考启东p86页。 ——“眼光从文书转动女儿……一刻不停的抹着”。 分析:写出了等待欧也尼在放弃遗产文书上签字的紧张,生怕女儿改变主意。 ——他热烈的、紧紧的拥抱他……气来。 分析:如此夸张的动作描写,揭示出他心中无法抑制的喜悦,他终于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应该好好的感谢他。 3、侧面描写 ——一个在78小节,“骇呆了的公证人”一句,用公证人的惊讶表情来烘托葛的狡诈和精于算计。克罗旭作为葛的放债的公证人,可以说是见多识广,对葛也算是比较了解,连他也一度认为葛似乎痴呆了,因而葛出人意料的精明表现如猛虎扑食一样,让公证人也感到葛的厉害异乎常人,以致目瞪口呆。可见葛朗台的吝啬作风已经到了怎样的程度。 ——充满激情的程度。 ——还在52小节。“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拿侬和克罗旭“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从上下文看,葛朗台并没有老到经常哆嗦的地步,他的身体还是比较好的。拿侬和克罗旭都看错了。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这是另一个侧面描写。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4、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请XX女生扮欧也妮,请XX男生扮扭葛朗台,其余的呢,扮公证人克罗旭。所有的叙述性语言不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 分析:惊心动魄。我在想,这是父亲在对女儿说话吗?这是充满了欢笑、荡漾着温馨的家庭吗?这里除了欺诈、除了贪婪、除了对金子的无休止的攫取与占有、除了瞪着金子的眼光什么也没有,我的眼前是一片漆黑,我只看见丧失了人性的灵魂在狂舞,我看见金钱社会中“家庭的苦难”!我在沉思,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葛朗台这样做,是有意的预谋呢?还是无意识的? ——无意识。 ——从葛朗台的性格来分析,应该是无意识的。这是一个完全被金钱给毒化了的灵魂,“占有金子,看见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当妻子死后,对他来说到了生死关头,他无法忍受自己的金钱落到别人的手里,哪怕是女儿。于是他的精明,他的工于心计,他的狡诈,他的虚伪,他的吝啬,他的一切一切,这个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人物一生所积聚的习惯,全部本能的放射出来,毫不掩饰。不要以为他是个漫画式的夸张人物,也不是他事先想了好多办法来骗女儿,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本能。这里作者写出了这种赤裸裸的对金钱的攫取和占有,写出了金钱对人灵魂的腐蚀,对人性的扭曲。读小说,展开想像,再现形象之后,我们就获得了丰满的感受,激起了我们的感情,获得心灵的共鸣。 二、讲析第四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三、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1、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而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些最后的努力送了它的命。目不转睛的眼神,抓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分析:参考启东p86页。 2、小说写了两个人的死,一是葛朗台的死,一是葛朗台太太的死。写两人的死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两个人都有遗言,遗言都是对女儿说的,两个人的遗言都是他们人生哲学的直白。看看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之后,推举一个同学发言。(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分析:两个人的遗言内容不同。 葛朗台太太的遗言中说,“幸福只有在天上”,她向往天国,她拿对天国的向往作为摆脱现实的苦难的途径。对天上幸福的肯定,实际上是人世间的否定。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鸟之将亡也,其鸣也哀;人之将死也,其言也善。可是葛郎台临终前,当女儿提出要父亲最后为她祝福时,他却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在他的心中没有妻子,没有女儿,没有一般人临死前的向善,惟一占据他心田的是财产、是金子。至死不变的守财奴的本性表现得多么突出!两人的遗言反映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 3、第二,作者对两个人的死都有评价性的话。有什么不同之处。 分析:作者对两个人的评价也不同。对葛朗台太太的评价是赞扬,而对葛朗台是讽刺、批判。 4、由此可见两个人物的关系是什么? ——对比。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她是美的化身、善的化身、是人性的化身,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作者批判、揭露的是葛朗台,他是丑的化身、恶的化身、是兽性的化身。作者拿葛朗台太太的美、善、人性去对比葛朗台的丑、恶、兽性,以此揭露批判金钱社会的罪恶。 四、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文章反映的主题。 明确: 形象特点: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主题:通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原始积累期间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板书设计】 守财奴 第一部分: 交代葛朗台其人 (爱财) 第二部分: 抢夺梳妆匣 (贪财) 第三部分: 诱骗继承权 (骗财) 第四部分: 看守密室 (守财) 第五部分: 临死嘱咐 (迷财) 作者邮箱: cwjzqf1974@163.c0m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