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关注:怎么找回“落网”的孩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北京晚报     2003-07-25     

 

  原始新闻:学生上网七成男生游戏五成女生聊天 

  近日,新闻报联合上海明略市场策划有限公司针对中学生上网习惯、上网目的,对上海市11所中学的344名初、高中学生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热衷网上行,七成男生玩游戏,五成女生爱聊天。

  一位接受调查的中学生说,没有上过网的同学常常会被讥笑落伍,因此大家常常标榜自己是经常上网的小网虫。特别是网上玩游戏,他和同学都乐此不疲,每次都玩得天昏地暗,尽现“英雄本色”才肯罢休。(新闻报)

  新闻关键词:学生上网

  怎么看待学生上网?

  中考、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等待分数和发榜的孩子们大都松了口气,要好好地放松一下。但这个时候,不少家长们却开始紧张担心起来。由于假期中学生的自由时间比较多,家长很难管理,所以孩子们常常会沉湎于上网、打游戏、看电视,不少家长对孩子们过度放松乃至放纵的行为深表担忧。

  在不少网吧,都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上网。一家网吧的老板说,由于中、高考刚过,毕业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来这里放松自己,等放假以后,估计来网吧的学生会更多。

  虽然对孩子们的行为感到担心,但是却并不难理解。平时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孩子们失去了多少娱乐、休闲的时间?正因为平时被“憋”得太厉害了,所以,当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出现强烈的反弹:抓紧时间大玩一场。不用说孩子,就是换了成年人,恐怕也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因此,孩子们假如只是适度地放松、娱乐,我们无需太过紧张。但如果他们沉溺其中,属于“过度放松乃至放纵”,并且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那么就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孩子毕竟自控能力和判断能力比较差,需要引导和帮助。但家长对网络知之甚少,是很多家长无法引导、监督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的直接原因。

  怎样引导学生上网?

  简单地“禁止”,绝不是办法。在知识经济网络时代,上网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必备的技能。而且网络世界确实很精彩,电脑游戏的魅力也远不是没有上网经验的人所能想象的。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上网呢?

  首先,父母和老师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所需所想,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以此来消除与孩子间的隔阂。在此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可有意识地要求或指导孩子慢慢地减少上网时间与次数,直到恢复到正常的上网水平。

  青少年由于求知欲旺盛,对于新事物大多全身心投入,所以,家长和老师应采取转移式的心理干预,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将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智力游戏、竞赛,长期主办各种兴趣小组;在学生空余时间较多的假期,可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夏令营,带孩子外出旅行等。

  家长与老师对青少年上网不能一味地横加指责与干预,而是要尽可能掌握青少年在网上搜寻的内容。在控制孩子上网时间与次数的前提下,家长和老师应进行趋利避害的心理干预。对于青少年上网寻求健康或有益的内容,或进行正常而健康的交友、聊天,应该予以指导与支持,以利于取得孩子的信任,与孩子建立沟通渠道;对孩子上网时间过长、上网次数过频和上不健康的网站,家长与老师应对孩子进行引导与制止。

  青少年之所以迷恋黄色网站,根本原因是青少年对性的渴望欲和神秘感。由于我国性教育滞后,未对青少年及时进行教育疏通,他们转而借助黄色网站宣泄。因此家庭与学校应开展正常的性知识教育,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苦闷。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生理现象和性困惑,切不可因觉得不便谈而敷衍了事。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波动期,自控力较差,极易受新鲜事物吸引而不能自拔。老师与家长应对青少年进行强化式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培养青少年的控制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上网欲望。

  新闻观点:找回“落网”的孩子

  网络的吸引力有多大?

  对于城市里的青少年来说,网络的吸引力绝对不亚于地球的吸引力。在一个个五花八门的网名下,陌生和新鲜的感觉使得他们对网上世界产生了种种美好的遐想。

  当然,网络的安全问题和网吧的规范问题此前已经讨论得很多,无须赘言。但网络对青少年教育和成长的积极作用却从未被正视过,直到前不久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人们才发现了网络的巨大优势。那时互联网成为了中小学生对抗病毒、坚持学习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北京市的中小学师生,充分感受到了这种既无交叉感染之忧,又能学习交流的学习方式的优越性。

  根据北京教育信息网服务中心的技术统计,自4月24日市教委“北京市中小学课堂在线”开通以来,每天点击率超过百万次,五月份高峰期日点击率在四百万次;最高日点击率近570万次;到6月17日已超过2亿次;截至6月20日总访问人数已达2百万;到目前为止,注册会员已超过8万人。特殊时期考验了北京市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信息化建设多年来的积累、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如今,“非典”斗争宣告胜利,从今天起,全市中小学开始放暑假,网络又将在孩子们的暑期学习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或许对于一个父母都忙于工作的孩子来说,网络就是他最亲密的伙伴儿;或许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除了完成暑假作业和看电视之外,网络是他惟一的生活乐趣;或许是一个暂时离开集体生活的孩子,对群体参与和交流的虚拟回归。

  暑假来了,网络占据了孩子的生活空间。

  谁把孩子们送进“网窝”?

  记得本主播小的时候,一放暑假最乐意去的地方就是我家斜对面胡同里的东城区少年宫(当然那时候对于电脑和网络的认知还处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人类有群居生活的天性,离群索居,自是索然无味。过去每当放暑假,孩子们争相到少年宫参加航模小组、书法小组、英语小组、舞蹈班、合唱团……收费非常低廉,置身其中乐趣多多,即使做家庭作业,也是住在胡同附近的几个同学每天定点到一位同学家的大枣树下搬出小桌一块写。孩子之间的人际互动从没有间断过。

  不知为什么,近几年的暑期生活反倒不如以前丰富多彩。一放假,孩子们一头钻进了空调房间不再出来。条件好的,家长带着来次长途旅行;条件一般的就窝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在家上不了网的就到网吧去泡上一天。网络成了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或许未必出于孩子们的本心。

  不要总是站直了腰板说网络对于孩子的成长如何如何,应该脚踏实地地帮孩子们找点网络之外的快乐。我相信,只要把少年宫、社区、体育场馆等社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孩子们都能从中找到群体的快乐,谁又愿意终日昏天黑地地守在电脑前孤独上网呢?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