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和《扁鹊见蔡桓公》到底说了些什么?(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李彦永 “愚公移山”的成语自经毛泽东引用后,愈加脍炙人口。更被数次选入中学课本。教参说,这则寓言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敢于同大自然作斗争,勇于征服自然的伟大气概,《辞海》解释说:“现在用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毛泽东就是用的这个意思。 “愚公移山”的寓言,见于〈〈列子•汤问〉〉。〈〈列子•汤问〉〉篇,假托殷汤与夏革(估计亦为一寓言人物)的对话,阐述作者对世界宇宙的认识。全篇大致表述这样几个观点:1、天地宇宙至大无极,人的认识是无法穷尽的;万物修短巨细同异,“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完全遵从自然也是不可判断的。总之,宇宙万物是不可知的。2、万事万物皆法自然,即使是圣人也是不可通的。〈〈两小儿辩日〉〉便是其中的一例。3、认为“均,天下之至理也”。所谓“均”,就是做事时“心无杂虑”专心致志,如此才能做到“手無輕重”而“物莫能亂”。每一观点后都用寓言故事进行论证。本篇集中阐述的就是不可知论和唯心论,“愚公移山”与“夸父逐日”一起论证我们上文所表述的观点一。即宇宙万物是不可知的。愚公穷尽人力终于感动上帝搬走了两座大山,而夸父直到累死也未能追上太阳。那么“人力”是大是小呢?不知道。这就是愚公移山的本意。《两小儿辩日》也是说自然是不可知的,并不是强调圣人也有不懂的事物,不要迷信权威的。 初中语文课本当中还节选了《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则语言:《扁鹊见蔡桓公》。教参上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要讳疾忌医,要勇于正视并改正自身的错误和缺点。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辞海》此条是这样说的:“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亦作‘护疾忌医’。《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噫!’”说得很清楚“讳疾忌医”这条成语出自《周子通书•过》,而非《韩非子•喻老》。那这则寓言是否也说明了“讳疾忌医”的道理呢?“讳”的意思是“隐瞒,避忌”。从全文来看,蔡桓公并非知道自己有病而刻意隐瞒不肯医治,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当他觉察到病情,就立刻“使人索扁鹊”就是明证。那么,这则寓言的本意是什么呢?我们还是看看原文吧:“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扁鹊见蔡桓公》原文,不录)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蚤从事焉。”由此可见,《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寓言讲的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是用来解释《老子》中的那几句话的。 我们并不是说所有寓言都要给学生讲原始意义,如上文所说的《愚公移山》,但我国的神话寓言与西方不同,往往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目的是为作者所要论证的道理服务,自身并不是一种单独的文体,作为教师在教授时还是应翻翻原文了解它的原始意义才不至于望文生义,甚至产生知识性错误。 作者邮箱: liyanyong70@yahoo.com.cn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