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漫议:我们的学生是世界一流吗?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中国教育报   2003-06-20  阮青松

 

   和世界一流大学比较,目前我国的名校在学术、经费、师资等方面与哈佛、斯坦福等世界名校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这些方面,很少有人自认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标准。不过,目前,在国内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至少我们招的学生是世界一流的。 

  那么,我们的学生果真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世界一流学生的标准。如果以应试能力作为一个主要标准的话,我们的学生是世界一流的,这只要看看考托福、GRE的中国学生轻易地考出比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还要高得多的分数就知道了,更不用提在一系列的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中,中国的学生如果不披金挂银回来,倒真是很希罕。但是,世界一流的学生标准并不是仅仅以应试能力为主的。举个例子,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曾在大学物理考试中考过倒数第一。而偏偏这个考试倒数第一,在科学研究中登上了天体物理学的真正的第一。小柴昌俊在得奖后说:“我是以倒数第一的成绩毕业的,但东京大学却接受我当了讲师、教授,我非常感谢东大的知遇之恩。”东大的知遇之恩得到了最好的回报,而更值得思索的是东大的用人机制。要是凭考试成绩来录用老师,小柴昌俊显然是应该被排斥在高等学府大门之外的。理由很充足也很简单,成绩倒数第一的学生,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的。如此也就将埋没一个顶级的科学家。 

  因此,是否是世界一流的学生,并不仅仅取决于应试能力,而应该从以下几个基本方面来衡量:第一,是否对外部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反映出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二,是否能够在好奇心基础上,实际动手探索其内在规律,解释原因,提出对策,这反映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否能够掌握前人已建立的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这是学习能力。相对来说,前两种能力对于做出科学上的突破性的进展极为重要。目前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情况,国内学生比较出色的常常是第三种能力。具有这种能力可以对现有的知识体系做出必要的完善,却不足以有创新性的发现。这种状况,应该和目前的教育体系和指导思想有紧密的联系。虽然对教育体系的改革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在高考的竞争压力下(原来是上大学的竞争,现在则是上名牌大学的竞争),目前的改革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们还是在也必须为高考而读书。比较而言,国外的大学在录取学生时,通常是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注重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国内注重的是灌输书本知识,一切以书本所说为判断正误的标准,乐于引用学术权威的话为依据;国外则期待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观察和见解,鼓励挑战权威。在这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指导思想下,相应地产生具有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也不足为怪了。所以,一般来说,国内的学生前两种能力普遍相对较弱。但是,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说,这两种能力对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极具重要性。我们必须记住,一个不能创新的民族将不能成为伟大的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学生还不是世界一流的。 

  科学贵在创新和发现,人才选用贵在不拘一格。在以考试分数为指麾的教育环境下,是无论如何出不了大师级的科学家的。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学生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尚不是世界一流。不可否认,我们的学生有成为世界一流的潜力,但要把这种潜力转变为现实,必须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指导思想。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