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马新平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认识阅读和写作说明文必须准确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3、认识描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及其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的应用。 4、学习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1、本单元共三篇精读课文,各安排三课时完成。 2、学习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说明文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说明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即系统的接受这种文体,在学完后,对文体特点有认识。) 说明文定义: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是客观的对某一事物或事理作解说,目的是让读者明白这一知识,这一道理。 2、让学生了解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兼有其他表达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说明。如《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描写。 3、能根据说明对象确定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4、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事理说明文的特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对象+特征)。 5、能够划分说明文的结构、段落层次,理清说明顺序。(即对文章思路和谋篇布局的把握) 6、能够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下定义:要结合《统筹方法》重点讲清格式:……是……;……叫做…… (2)教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表格和图形——能读懂,会表达。 7、能够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征,确定语言是文艺性说明还是平实说明。 8、能够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进行评析。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从说明文本身的知识性、趣味性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2、要加强整体阅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要能读懂 3、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概括、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找说明对 从标题入手。 象的方法 没标题的选段要认真阅读,要逐句逐段的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 找对 从标题入手(《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象特 对某一段的分析要抓中心句(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 征的 有关键句的段落,要先抓关键句,后归纳综合。 方法 没有关键句的段落,要从说明的内容入手,然后再自己概括。(较难) (2)把握说明顺序,给说明文划分层次 明确:同样一篇文章可以交叉使用几种顺序。 会抓标志性的词语。 空间:上、下、左、右、中央、四周 逻辑:首先……其次……再其次 因为…… 要注意两组易混淆的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讲事理时常用) 整体——局部(讲具体的事物时常用) 现象——本质(更多的是讲同一事物间的关系) 结果——原因(讲产生这一结果有一些外在的原因) 如《死海不死》中“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一段有“这样”一词,表明是同一事物间的关系,所以应是从现象到本质。 (3)分析说明方法 ①运用这一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述这一事物的特征,所以要从说明内容出发来判断说明方法。 打比方:易与比喻混淆(为说明内容服务的比喻就是打比方,否则就是比喻的修辞。) ②辨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给 第一步:辨析用什么方法 学生 第二步:简析这种方法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思路 第三步:分析具体的好处是什么——说什么呢?扣住说明内容来答。 ③名词术语要准确 如:“打比方”不要叫成“打比喻”。 (4)评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换成别的词行不行? 思路:A要提醒学生在分析时不要只盯住这一个词,而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联系段和篇的内容来领会其作用。 B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这类词做定语、状语时,与其后面中心词的关系是什么。 C结合整个语境来分析其作用。 (5)在总体把握的同时一定要有局部的剖析,要有重点段的分析。 十三 苏州园林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4、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想: 1、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要详细讲解有关文体知识。 2、本文用的是从整体到局部,由总而分的说明顺序,先总的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分别从7个方面加以详细说明,从而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语言很出色,是学习的重点。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排除字词障碍,初读课文。 3、再读课文,初步体会说明文这一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说明文文体知识: 1、定义:(P.84)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它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2、分类: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特征:(P.85)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4、说明方法:(P.107)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5、说明顺序:(P.135)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幅浮雕的说明。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位置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按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的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原因——结果 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 特点——用途 6、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P.136) 准确就是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就是说明文科学性要求,其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导入并简介作者: 1.作者: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著名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他还是语文教育家。 2.出处:书下注释 三、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生字注音: jiàn cái xuān xiè zhǎo chóng luán zhàng qiū hè qū qū lín xún 鉴 裁 轩 榭 沼 重 峦 叠嶂 邱 壑 屈 曲 嶙 峋 lòu qì màn qiáng wēi diāo lòu zhēn zhuó lán jiàn bàng diào 镂 砌 蔓 蔷 薇 雕 镂 斟 酌 阑 相间 依傍 单调 2、解词: 自出新裁 胸中有邱壑 嶙峋 镂空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布局——全面安排(多指作文、绘画等),这里指分布的格局。 败笔——字写的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的不好的词句。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四、精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说什么? 3.全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4.分写苏州园林的具体特点,为什么作这样的先后安排? 5.本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五、作业: 1.预习与思考/一、二 2.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理解分析课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理清结构,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为了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生字 3、思考题 二、精读课文,理清结构: 1、朗读课文 2、理清结构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评价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第二部分(2——9):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三层: 第一层(2):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层(3——6):分项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层(7——9):从另外一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 三、分析内容: 1、第一部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 (2)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本段是总写 2、第二部分 (1)深入阅读,抓重点 (2)分析: ①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 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概括到具体,主要到次要 ③ 请同学们逐一找出来,并加以概括。(见板书) 3、第三部分:总结 四、布置作业 思考“研读与练习”二、三 附板书: 特征 说明方法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 ③ 作比较、打比方 无论站在 假山池沼的配合——艺术 ④ 主 引资料 哪个点上, 花草树木的映衬——重画意 ⑤ 要 作、打、举 眼前总是 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深 ⑥ 举例子 一幅完美 园林角落的配置——享受 ⑦ 举例子 的图画② 雕镂琢磨的匠心——图案美 ⑧ 次 色彩调配的协调——安静闲适⑨ 要 作比较、举例子 概括 —— 具体 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有助于理解 打比方——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引资料——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第三课时 总结课 教学目的: 1.总结全文。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3.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体现在几个方面? 3.运用什么顺序加以说明的?(即概括上节板书) 二、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1.精读课文,找出各种说明方法 2.分析总结: (1)作比较(结合练习二) 第1段: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3段: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第5段:将苏州园林与国外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体现了错落变化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 第9段: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具有古朴、闲适的风格。 作用:通过比较,苏州园林的特征更突出了。 (2)打比方 第3段: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用: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举例子 第5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第6段: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第7段: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第9段: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作用:是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直观。 (4)引资料 第4段: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作用:更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三、举例说明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的准确性,离不开语言的分寸感。 1.语言表达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不仅”说明堆叠假山还是要有技术性的,只不过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更多的是体现出“艺术性”。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说的。 2.有时语言表达得更肯定,毫不含糊。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四、辅导练习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