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择性课程改变了什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中国教育报    2003-05-25  本报记者 胥茜

 

   1999年9月,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教师开设的“模拟股市”课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吸引眼球”的短期行为。事实上,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学自主选择性课程研究”正式启动,包括“模拟股市”在内的各种自主选择性课程轮番登台亮相。 

  今年4月,这一研究课题正式结题。盐道街中学的一位教师说:“它正改变着我们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可能改变我们和学生的人生。” 

  改变了“万人同书,千考同题”局面 

  盐道街中学自实施自主选择性课程后,每学期初,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设计校本课程,并将自己的课程纲要交教务处;教务处统一编制选修课菜单后,由各班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凡选修人数在30人以上,学校就批准教师开课。课题研究报告指出:要促使学生自选课程而学,教师自设课程而教,促进学生选择性学习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发展。 

  目前,全校已经开设了140余门任意选修课程,每周一、二、四下午开课,全部进入课表,非毕业班学生全员参与,每期每生最多能同时选学两门课程。学校组织任课教师先后开发了20多本校本教材,其中8本被选定为四川省地方教材。与此同时,学校一批教师开始涉足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践,先后开展了240多个课题研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彻底打破了万人同书、千考同题的做法。 

  改变了教师职业心境和教学方式 

  用语文教师、学校教科室主任卿平海的话说,“自从开设了自主选择性课程,盐道街中学教师的职业心境不一样了。以前的教学是‘补短’,现在的教学是‘扬长’,教师有机会把自己做得最好的一面表露出来,展示独特的个性特长,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更为丰满。” 

  现已退休的孟中惠老师教了一辈子的语文,在他临近退休之前,谁也没有想到他开了一门课——“乒乓球入门”。原来,孟老师是乒乓球高手,但由于自己的专业是中文,只能在工作之余“露两手”。开课之后,他的班成为了全校最大的班之一。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在整个自主选择性课程的实施中,由于多采用活动课的形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改变的,还有教师的工作方式:个体作业渐渐过渡到合作教学。校本教材《环境教育》就凝聚了6位教师的心血,因为它需要整合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不同专业的教师开始“精诚合作”。 

  改变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课程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这是3年多来盐道街中学教师逐渐达成的共识。“学生学习的自选课程很容易变为他以后的专业,除了面对高考,他们还应该在自选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多发展的方向和机会。”卿平海说。 

  彝族学生白芦在自选课中选择了“彝语言与文化探微”。其实,白芦的父亲就是研究彝族文字的,过去从没想过自己在学生时代就可以做和父亲一样的事,可是,有了自主选择性课程的机会和父亲这个“就近资源”,他选报了这个课题,和一个同学一起进行了艰苦而有趣的研究,写成论文,获得了成都市科学小论文二等奖。 

  随着论文的写出或得奖,学生和教师都有了成就感:仅仅在2004级1班,57人中就有54个人获得成都市科学小论文奖,12篇论文获得全国中学生论文大赛二三等奖。 

  影响并改变着一所学校 

  自主选择性课程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班子教育理念和观念的转变。从老校长林华玉到现任校长赖石梅,盐道街中学也曾有过痛苦的思考——自主选择性课程可能会对必修课产生一定冲击,影响学生的成绩;师生适应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沉重的升学压力下,是否会对自主选择性课程感兴趣? 

  国家新一轮的课改实施坚定了盐道街中学开发自主选择性课程的勇气。赖石梅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开发新的课程来形成学校的特色,形成新的校本文化。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结构。学校的特色并不仅仅是指学校拥有一批特长学生和一些特殊的培训课程,而是要通过课程来改变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命运。”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