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山记(第二课时)(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jtdzm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叙议结合手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上节的重点词语的用法。 二、积累词义。 (可指定几位学生把自己所归纳的词义及例句抄写在黑板上,并讲解。) 道:①道路②道理③主张④说、讲⑤赶路⑥行政区域⑦通"导" 名:①名字②出名、闻名⑧说出、说明④命名⑤有名气的⑧名声、威望 然:(1)这样,如此(2)对,正确(3)然而 其:"其"在文中多次出现,大致分为五类。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2)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 (3)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 (4)人称代词,"我"、"自己"。 (5)助词,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揣测语气"大概"。 补充其他用法:连词,表假设。如: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潴,君子不近。 三、齐读课文,理清思路。 由学生讨论,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记游山所见及经过。 第二部分(3、4):写游山的心得。 第三部分(5):游山的时间及同行者。 四、讨论叙议结合的手法。 1. 问:本文的叙议是怎样紧密相连的? 提示:(1)叙议之间是否有过渡句?(2)作者在介绍褒禅山时为什么特意提到仆碑?(2)作者写游山,只记山洞,为什么前洞略写,而后洞详写?) 由学生讨论后明确: (1)两部分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三段的开头句"于是余有叹焉"引起下文的议论,而"叹"是建立在上段的尾句基础之上的,这两句承上启下,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2)文章一开始在介绍褒禅山时,就特别说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记仆碑情况又突出"花山"二字,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3)记游山,只记游山洞,前洞略写,后洞详写;强调前洞路近、地平、游者众,后洞强调路远、奇险、游者少。两洞对比,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总之,本文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二者紧密相扣。记游是议论的根据和基础,议论又是记游的生发和深化。记游为议论埋下伏笔,议论又与记游相呼应,这是本文结构上的特点。 2.作者通过记游,阐述了什么观点呢?作者据仆碑得出了要有"深思慎取"的态度;通过两洞对比,得出了做任何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3.本文即事明理,借游山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你对作者这一·感慨的看法。 (本题可由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 五、作业 熟读课文,写一篇读书笔记。 附:全文结构图 说明:本文通过记游,说明无论治学还是做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文章叙议结合,照应严谨,此板书,列出-厂本文记叙所见和议论所感的:主要内容。标明了前后内容间的呼应,记叙和议论间的关系,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课后记载: 第二次备课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