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呼唤真情回归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中国教师报 2003-05-13 秦志强 陈明华 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叶圣陶早就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显然,一切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本领,如果与情感比较起来,显然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却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它们颠倒过来,这种颠倒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们为何就失去了自己的一片情感的天空?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一位小学生的作文:“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人死为‘走’)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人员),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都不怕了……”这篇被蔡成先生誉为“世界上最感人的理想”的文章,到了老师的笔下,却被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叉”,“没有打分”,成为“严重的不及格”作文。 如果从传统的作文评判标准看,这篇作文确实算不上一篇上佳之作:其一,文章没有精彩的语言,从头至尾都是大白话,既缺少生动的语言描写,也缺少个性化的动作、心理、肖像刻画,可谓平淡无奇;其二,文章谈不上什么新颖独特的构思,既不见什么线索安排,也无所谓什么铺垫、照应,更别提什么渲染、烘托一类的手法,几乎就是一通流水帐;其三,就文章的立意而言,不仅说不上深刻、高远,甚至很难让人找到一点闪光的感觉,而尤其令人不可容忍的是,竟然把理想定位在“当一只狗”上,似乎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将它打入“十八层地狱”! 其实,这篇习作不仅不应受到冷落鄙弃,相反应受到褒誉张扬。它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实话实说,在于情真意切,在于它以孩子的语气袒露了孩子的心灵世界。也许正是这一点,才彻底打动了蔡成先生的心。文中没有刻意的编造虚构,没有对世俗的虚伪迎合,没有粉饰性的升华拔高,而是用幼稚甚至粗劣的文字,表现了对世界的看法和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表达了对母亲的一种挚爱与眷恋。朴拙的文字背后,跳动着的是一颗非常纯真可爱的童心。 令人遗憾的是,这篇文章不仅没有被他的老师所接受和欣赏,反而遭到迎头棒喝。如此同学们在表达中就学会了排除个人经验而顺从公共的套路,学会压抑自己的声音而屈服既成的理念。如:不管你有没有那个能力和想法,你的理想应该是当科学家、解放军;不管你有没有参加过献爱心活动,你都要写向希望工程捐款,到敬老院服务;不管你爸爸妈妈多么健康强壮,为了凸显自己的坚强,你可以“虚拟”着让父母“去了另一个世界”……作文教学如果教到这个份上,那么,可以说把作文引到了穷途末路上。如果我们的老师居然拿着高分去捧场,去喝彩,那么作文教学简直就是唆人作伪!殊不知一些立意甚高、言辞甚美、结构甚巧的作文却偏偏丢失了最可宝贵的两个字——真情! 我们的学生总是言不由衷地说一些别人的话,或者说些别人希望他们说的话。事实上没有真情作基础,其立意愈高,则其人格愈低。而我们却常常因文辞亮丽、结构新巧、手法独到而不大计较情感的真伪,于是无病呻吟便大行其道,虚情假意便畅通无阻,胡编乱造便颇有市场。长此以往,文格与人格在相互作用下彻底扭曲变形。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这样一直挣扎在情感“虚假化”、“伪圣化”、“模式化”的泥潭里。 写作应是情感的自由释放。对学生的写作自由,教师应该加以必要的保护,对他们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述,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尊重。卢梭告诫我们:“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热情和感情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对于初涉文墨的孩子,要首先告诉他们作文应讲求率真,崇尚真诚,同时我们也要以一个孩子所能有的精神感悟为底线。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惟有“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有了情,他们对生活原先不敏感的心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里涌动起喜怒哀乐。这样即使不去刻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真情的迷人魅力。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