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愚溪诗序 自读导言 1、落实双基教学。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着重领会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自读程序 一、疏通课文 1、多义实词 ①得:得泉焉(“发现”);皆不得为真愚(“能”)。 ②能:名之以其能(“功能”);而名莫能定(“能够”)。 ③类:而适类于予(“相象”);而善鉴万类(“物”)。 2、实词活用 ①东流入于潇水 ②盖上出也 ③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名之以其能 ⑤故姓是溪曰冉溪 3、文言句式 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被动句“见……于……”式。 ②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也”式。 ③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宾语前置,“莫我若”即“莫若我”。 (解说:这一步是必要的。重要的,必须落实。经过了上面几步,学生翻译一般是没多大问题了。逐句逐段翻译的过程,也是逐步了解和熟悉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并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二、分析课文 1、理清文章线索。 经过翻译和通读,学生不难发现,文题有“愚”字,通篇先后共出现27次“愚”字,“愚”字贯穿全文,因此线索非常清楚。重要的是,在学生找到线索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作者为什么对溪水及周围景物都以“愚”名之?二是作者是真愚吗?为什么? 2、分析内容结构 前四段写溪水及周围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说明以“愚”名之的原因,抒发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后一段另起波澜转写溪与人的价值和“物我合一”的化境,拓宽并着重领会记叙中议论与抒情的特点及作用。 本文记叙了溪水及周围景物,又发议论,而情寓于叙议之中,记叙、议论、抒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即抒发了作者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而又能自慰与解脱的心情。 (解说:整个自读程序,分为疏通课文与分析课文两大步骤是必要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前者,后者是无法进行的。每一大步中又份若干小步,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循序渐进,这是合乎认识规律的。) 自读点拨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作的序。 全文以“愚”字为线索,把自己之“愚”、溪水之“愚”融为一体,互相衬托。在作者笔下,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八愚)仿佛全是自己的苦难知已。作者的用心,不只是为了写这个“愚”字,愚人愚山愚水,而是在淡然不露声色的叙述中,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奇山异水的热爱和被贬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要紧紧抓住作者的“情”,而这“情”又由一个“愚”字所体现,因此,抓住“愚”字这一线索,也就抓住了全文的纲。文章一开头就抓住“愚”字,写出“愚溪”的来历,“古有愚公谷,今有愚溪人”,原来这“愚溪”是因“愚人”而来。有了“愚溪”还远不够,接着又有了“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凡八愚,与作者所写《八愚诗》相映照。在两段写景的基础上,第三段开始议论和抒情,把情感融入景物,将景物拟人化,把“八愚”之景当成知已,并借景物的种种特点与他的倔强耿介性格联系起来,把景物与自己化为一体。为了抒发自己的郁愤,作者又将宁武子、颜回的“大智若愚”和“装愚”与自己相比:“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这真是说不出的心痛! 世人之愚,“我”之愚,山水之愚,交合映照,真不知愚为何物。行文至此,看似可以收笔,但笔锋一转,竟然大声赞美起溪水来:“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可见“愚溪”并非真愚!这仅是赞美水吗?不,他告诉人们,在此乐于水者,亦不为“愚者”!文章至此终于归结到作者抑郁难以抒发的牢骚和不平,而以文辞为已申辩:“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作者郑重宣告自己的“愚”是“不合于俗”,现在仍然不改此心。作者要“以愚辞歌愚溪”,要“超鸿蒙,混希夷”,显示自己的“愚”其实是超脱凡尘的大智大慧。 文章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也是本文的重点难点所在,阅读时要深入领会。 自读思考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韩子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认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注]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独谓孟子之云耳,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本意。 且所谓文者,各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其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执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七) 注:自得:自己有所得,即心得。之:指儒家的学问——道。 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在括号里解释下面句中加黑的字。 A、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 B、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C、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 D、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 3、给下面句中加黑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韩子作( ) A、发生 B、做 C、写作 D、兴起 ②独子厚名与韩并( ) A、一起 B、并且 C、并列 D、吞并 ③居之安,则资之深( ) A、资产,资本 B、资助,供给 C、凭借,掌握 D、积蓄,准备 ④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 A、容器 B、外貌,形式 C、容许 D、容易 4、指出下列各句加黑的词指代的内容。 A.疑二子者,徒语人认其辞耳 B、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C、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5、选择下面句中加黑词的恰当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 ②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 ) ③子厚亦曰云云( ) ④独谓孟子云耳( ) A、如此,如此 B、这几句话 C、而已,罢了 D、……的说法 6、在这篇短文里,作者阐明了他对文学的见解和主张,请依题意填空(引用原句并写出大意)。 ①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他认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华,用;用,华。之,本,已。用,也,容,乎?也。也,也。2、文学 文采 著作,文章,写作 3、①D ②C ③D ④B 4、A韩愈、柳宗元 B徒语人认其辞 C“我”,王安石 5、①D ②B ③A ④C 6、①“文者,礼教治政云尔”:文学可以用来教化人民,治理国家。②“文者,各为有补于世”:文学创作应有利于社会发展。③“适用为本”“然容亦未可已”:形式要适合内容,但艺术形式也不可缺少。 (设计者:梁祖国 李友德)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