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改并重——抓好中师作文教学的双重任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论坛精华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016 戈壁 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 李振华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便是教会学生写文章。但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如果仅以此为目的,实际是不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尤其对中师学生而言,由于今后工作对象与工作职能的特殊性,要求他们不仅会写,更要能改、善改。因此,在中师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教会学生“写”的基础上,抓好“改”的基本功训练。 一、写、改并重——中师作文教学的双重任务 1、写作过程的启示。写文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表达思维观念和情感主张的过程。从酝酿立意、构思下笔到脱稿润色,是一种复杂的、充满矛盾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始终不停地进行着自我肯定(即按既定的思维表达)与自我否定(即推翻原有思路而进行某些方面的修改润色)的思维活动。一篇文章,尤其是一篇好文章,总是在这样写写改改、再写再 改的过程中完成的。 写与改是统一于写作过程中的对立的两个方面。写是改的基础和条件;改是写的矫正和完善。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否定,相辅相成,不可须臾分离。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一种普遍的、带规律的现象,是完成写作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表现于写作中的阻滞和停顿,而实际上更是一种积极的审思和反省,是为实现最佳表达效果达效果而进行的整理、提炼和抉择。“千锤打锣,一锤定音”,修改即是定音的一锤。任何一篇好文章之所以魅力无穷,其间无不经过艰辛而浩繁的修改。历史上无数工于修改的佳话、古人“为求一字真,拈断数根须”的精神,至今仍传颂不衰。 2、教学规律的要求。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同其它任何学科教学一样,必须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作文批与改的关系,实质上是教与学的关系。批,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手段,是学生赖以改的启发与指导;改,是学生对批的理解与实践,并藉此使自己成为学习写作的主体。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要自己改。”这是按照现代教学论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写作能力”这一概念的内涵不仅包括“写” 的能力,而且包括“改”的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一语道出“改”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只能写而不会改,实际并未形成、也不可能形成健全的写作能力;只教写而不教改,不是完善的作文教学。 3、客观现实的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产生于并服务于一定的教育思想。封建社会的教育者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许慎《说文解字》)。历史的局限使他们视学生为只能对上效仿的、被动的受施对象,由此使“先生讲,学生听” 的注入式教法沿袭若干世纪而至今死而不僵。作文教学中的学生包写,教师包改,写、改分家的偏向,实质是注入式教学法的典型反映。学生认为改作文是教师的事情,与己无关;社会上也有不少人把批改作文看成教师一个人的责任,让学生参与改是教师偷懒。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学生“写好写坏无所谓,反正有人替我改”的习惯性依赖心理,并由此造成学生对作文的一种冷淡、被动心态,难以真正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写作水平。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除少数智力用发展较差者外,大多数具有普通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具有创造能力。如何充分体现和挖掘学生的这种创造潜能,作文便是最佳训练方式;并且中师生的客观实际和今后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不仅会求同,更要会求异,而修改文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异思维的训练过程。因此,将写、改并重的课题提到中师作文教学议程上,并非权宜之计。如能以此为契机,把作文课教活,把学生的思路打开,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其价值远远超出教学改革的本身。 二、改革教学形式,服务于新思路 我们已经知道,修改是文章写作成功的关键,在发挥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写作水平的训练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中师作文教学中,如何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基础上,抓好学生改的能力训练呢? 1、指导改的方法,明确改的标准。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修改文章对于学生是较陌生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指导改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独立修改能力的关键。修改的主要方法是对字、词、句、段的增、删、调、换以及必要的润色和修饰。但无论如何改动,应力求保持原文的主题、现在和中心内容,即保持原文的基本面貌。 ①教师示范改:教师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从好、中、差中分别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一至二篇,加以详细批阅和修改,然后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批语和修改的内容逐一认识、理解,使学生明确修改标准,掌握修改方法,以沟通批与改的思路。 ②师生共同修改:这是让学生互改、自改之前的一种引导和过渡。教师选定作文,先作修改提示,学生根据提示分组修改,然后集中学生意见,肯定其好的一面,指正其片面和不足之处。这样不仅可以把一篇文章改得比较完善,而且可以让学生得到改文的启发和锻炼,也有利于领悟文章的写法。不过,共同修改时,教师要注意“死角”——不发言、不动脑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作文成绩都较差,教师一定要照顾他们,善于诱导,以开“金口”,把他们有效地吸引到共同修改中来。 ③学生互改、自改:叶圣陶指出:“‘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重要。学生互改、自改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方式。设置训练要有计划,可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次序来作安排,并根据训练的要求,作出具体的指导。 2、构设新课型。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一般包括作前指导、批改、讲评三个阶段。这种形式本身并无过多不是,但习惯性问题是教师讲授多,包办代替多,教写而不教改,结果学生并未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为适应写、改并重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构设一些新课型,增大学生修改能力的训练力度。 ①导改课:针对作前指导而言,废止教师空泛的说教式的讲授和繁琐罗列写作要求,而代之以出示“例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充分议论后,教师予以点拨,上升为写作的理论性知识,使学生在动脑、动口过程中,领悟到写作要领。这种“导改”式的作前指导变纸上谈兵为“实战”训练,具有较强的直观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②批点课:对学生作文教师只批不改。学生作文的缺点总是不少的,不能点点滴滴都详加批改,那种全面开花、面面俱到的改法,往往劳而无功。因此,教师的“批”要突出重点,抓住每次作文的既定目标和训练要求,点准“穴位”,启发修改;学生的“改”要显示目标,把握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或易犯毛病,拿稳“要害”,批什么就改什么。这样一写一得,改必受益,积少成多,写、改训练扎实有效。 ③评改课:废止以教师总结为主要内容的程式化讲评,代之以“示范改”、“集体改”、“互改”、“自改”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踏踏实实进行改的训练,师生共同评议、小结,课后根据改的体会,再次写作。 上述课型将写与改紧密结合,写中学改、改中练写;以写带改、以改促写,使学生逐步学到会写善改的真本领。 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都要通过教育对象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而得以巩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1、培养兴趣。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有一个过程,开始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自改作文前努力培养起学生的兴趣。一是澄清学生以前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懂得为文必改、改重于写的道理;二是可以结合作文课给学生讲一些历史上工于修改的佳话、轶事或典故,让学生引以为鉴。同时,及时显示改的效果并进行鼓励,以激发学生自改的内在动机。另外还可以结合语文课,选择有关文段,让学生作“挑毛病”的练习,使学生形成敢于品头评足的学习气氛。 2、循序渐进。训练时应注意繁简、难易、深浅等层次性,注意突出重点而不可面面俱到或一步冒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由矫正性练习(即对字、词、句、标点等较浅显的谬误的修改)逐步过渡到润色性练习(即对选材、立意、结构、修辞的深加工)。 3、因材施教。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训练中要承认差别,允许失败,以不同的要求和目标促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及时发现捷足先登与后来居上的典型,抓住两头,带动中间,造成教学的“滚雪球”效果。 总之,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学生修改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既学会写的能力,又学会改的能力。写、改并重,是当前中师作文教学中的双重任务。 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016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