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临近,怎么做家长(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德育论文 手机版 | ||||
浙大附中 施永忠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小草茁壮成长,鲜花烂漫开放。可是,对参加今年高考的同学及家长,恐怕很少有闲逸的心境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他们或多或少、或浓或淡的是处于忧虑之中。 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家长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千方百计的去照顾、去管教孩子,方法用尽,口水熬干,只剩下言语单调的督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的见了效果,有的却没有见效,有的还起了副作用。那么,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 首先,不要追求完美。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在现有基础上更好一些,类似奥林匹克精神的“更高、更快、更强”。一般来说,要求的标准应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即人们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而且在摘到桃子后,要有一段稳定的时期,让孩子充分享受桃子,补充营养,以利再战,若家长的标准过高,要求过多,孩子就可能力不从心了。 现在不少父母是在“文革”中伴随着遗憾长大的中年人,“文革”打碎了他们的升学梦,大部分只读到初中。虽经后来努力,拿到了一张文凭;或者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勤勤恳恳、成绩非凡。但他们普遍认为,如果自己的文化水平再高一点,工作中所受的辛苦会少一点,成就也许会大一些。于是他把少年时代夸大了的学习欲望毫无保留地加在了孩子身上。他认为他现在的成就不足挂齿,培养孩子成才将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我有一位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在父母勤劳敬业精神的熏陶下,成为一个学习上进的学生,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深得老师的喜爱。但家长不满足,希望孩子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一点。孩子不负所望,终于在学习上,把同班所有的伙伴甩到了后面。他的的家长高兴之余,觉得孩子仍有不如意处,比如孩子有些内向,不够活泼开朗,不善言谈,遇事腼腆,与人交往不够广泛。他又给孩子定出了新的目标:有渊博的知识、灵活的思维、健壮的体魄、顽强的意志、诚信的品行等等。这几乎是一个人所有的优良品质了。对一个普通的凡人来说,过于完美也近于苛刻了。那位学生在家长的教育下,负重前行,用几乎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辛苦善良的家长的确造就了英才,但却是一个具有完美倾向的问题学生,让人嗟叹不已。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限制的要求脱离了实际,是孩子自律过严,心理压力过重。 永不满足的岂止小凯的家长,每到孩子升学之际,多少家长为孩子奔波。没有考上高中的要上高中,考上高中的要上重点,考上重点学校的要上重点班,上了重点班的要选一个好班主任,有了好班主任的再选个好座位,甚至选个好同桌。高考也是如此,没有止境。 其次,不把焦虑转移给孩子 我们知道,高考不仅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孩子面临这样的大型考试,有些紧张,这是自然的;家长也是被考对象,他们此时的紧张并不亚于孩子。理智的家长知道,此时重要的是如何化解孩子的紧张,而不是向孩子转移自己的焦虑,或者让孩子来分担自己的焦虑。从我们平时对学生的咨询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焦虑来自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或家长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只有心理健康的家长,才可能培养出席心理健康的学生。 有一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里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学习的天赋,就集中所有的力量供他上学,只要他学习上需要的东西,都给以支持。穷人的孩子早熟,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家长无私的爱,变成他学习上进的动力。我们知道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学刁的成绩受着多方面因数的影响,并不是说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来好成绩。在一次考试中,因为偶然的原因没有考好,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它的家长在生活重担和过高期望带来的双重压力下,焦虑了,而且比孩子更焦虑,他们深知孩子学习的辛苦,不忍责备孩子,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以泪洗面。家长的泪水滴滴千均,冲垮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灾害看来,父母用血汗供他上学,他的成绩是对父母血汗的报答,如此成绩怎么对父母交待?他没有理由考不好,这是不可原谅的。接连不断的自行和检讨,使他失眠了,精力不济了,学习止不住地降了下来。从此,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渴望都化为乌有。 我们平时还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学习受挫时,他们不是心平气和地谈论问题的症结,出主意想办法,而是早早地产生了焦虑,有的默默地把焦虑传给孩子,有的则是把焦虑发泄给孩子,絮絮叨叨地诉说自己的期望、自己的辛苦、自己的体会,甚至暴力相向。这对学习不认真,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起到暂时的作用,对本来已经很认真、很努力的孩子来讲,则只会增加他的焦虑,增加他的自卑。尤其是在考试之前,这种情况更是频频发生,家长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不要紧张”、“不要失眠”,“考不好没有关系”,陪着小心地送孩子上考场等等,家长这些不自信的行为不仅不能给孩子以安慰和温情,而且明白无误地提醒孩子:你可能不行、你可能考不好、你需要我的鼓励、这次考试非常可怕。这一系列的行为,把家长紧张、浮躁的心态暴露无遗,本来就紧张或不太紧张的孩子被吓着了,仅有的一些自信吓跑了。 再者,要正视现实 在心理凋查发现,几乎百分之百的家长都对自己和孩子行着较高的期望值,尽管有时他们也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如意的学校,但每个人都不愿意认为自己的孩子属于落榜的一个。然而期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期望的实现总是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而每个孩子的杜础是不一样的。事实上,孩子从出生时起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具体差异。孩子的智商不一样,有智有愚。智力的结构不一样,有的喜欢思考,有的喜欢动作;有的喜欢学文,有的喜欢学理;有的善于理解,有的善于强记。不仅学生智力上存在着差异,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的差异也会制约着孩子的学习。有些差异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弥补,但人的时间毕竟有限,有些差异将很难弥补。比如基础知识过差等等。家长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现状,承认孩子成才不只是一条路。尽管有些孩子文化课学得不太好,但其它方面肯定有特长。正视现实,可以更早地转移自己的视线,转移孩子努力的重点。硬是用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相比,遭到淘汰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它给家长和孩子留下的遗憾也将是很长远的。 还有,不要做陪读 孩子是社会的人,是自然的人,不是家长的附属物。我们在培养孩子能力的同时,还要相信孩子能掌握这些能力,可以给他们一些自由,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调节自己的学习时间,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内容。包办代替会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保证家长包办代替的内容和方法都是科学的、准确的。 阿亭的父母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和前途操碎了心,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亲自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安排学习时间。为了给孩子少一些干扰,父母把电视机打包装,自己几年不看电视,不在家里会客。为了孩子身体健壮,营养平衡,一个晚上几次给孩子送水果,送饼干。为了观察孩子学习的状态,除借送水果之机观察外,有时在门缝旁站上半小时,大考当前,他为了更好地对孩子照顾和监督,索性做孩子的陪读,孩子每天学习多长时间,他就学习多长时间;孩子学习什么科目,他就学习什么科目。每当发现孩子有些倦意或走神时,他就适时地用声音或动作等多种形式来提醒孩子,且不失时机地发表一些感想。孩子的学习变成监工监视下的苦差,他不能调节自己的学习内容,不能调节自己的作息时间,女何应付监工成了它的主要考虑内容。孩子说他的小学习室简直是雇佣童工的小作坊。家长知道后则寒透了心。 最后,要多关心,少干扰 大考临近,学生最需要的是安静、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论他们学习好坏、认真与否,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身上沉重的压力,家长的压力和个人的自尊都不允许他们稍有懈怠,尽管有些孩子确实需要督促,但在这个时候,光靠管是不行的,管加上科学的方法才能收到意想中的效果。家长应该重在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严谨的生活和工作作风去感化孩子,熏陶孩子,对待他们更多的是理解、宽容和接纳,正视他们的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孩子自卑和最无助的时候,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一些安慰,帮助他们尽快建立起自己的自信,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在孩子学习烦燥的时候,对孩子稍微放松一点,也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应该允许他们在有限的范围内,有自由,有主动。家长更多的时候是给孩子做一个好后勤,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可以肯定地说,在孩子文化课的辅导方而,大部分家长不能胜任;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而的教育也不是每个家长都擅长的。孩子有了问题,必要时应多找老师或心理专家讨论,他们或能给你一些建议。从这个意义来说,每个家长都应该懂一点教育理论或教育心理,应该多一点民主,多一点科学,少一点束缚,少一点干扰,“望子成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不能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成龙,只求孩子能心理健康,有一技之长,能立足社会。不论他们如何发展,都是我们的孩子,都是我们的未来。 相关链接:德育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