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宋发旺 教学目标 1.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2.体会本文高潮、雄辩的讽谏技巧。 3.理解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质、揖、走、郄、恃、不肖、没死、崩、恣、约、乘”词语。 2.归纳“质、及、甚、少、异”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2.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教具准备 录音机、《触龙说赵太后》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介绍故事背景 2·反复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导语 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孩子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威后与左师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 一、介绍故事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策·赵策》。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甚至蛮不讲理。触龙就此点巧妙地说服了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又赵威后执政。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是如何考虑这件事的,触龙又是怎样巧妙地说服太后使长安君质于齐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二、指导自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词典扫清文字障碍)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后用10~15分钟时间结合课文下面注释疏通文意) 3.三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的“强”读为qiǎng,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 (指名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 提问:第一自然段,寥寥几笔,交待了什么? 明确: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原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点明赵国危在旦夕。赵氏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大臣的强谏,太后的不肯,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齐读课文) 诵读指导: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使太后与大臣之间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本段则是触龙与太后之间的一段精彩的对话。 1.此段中,赵太后言语不多,开始“太后盛气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态的变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将太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 2.触龙是在太后与大臣僵持不下时出场的。他的有意识的苍老,他的机智,他的从容不迫都寓于其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言语之中,读时要注意。 3.“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一要读出关切之情,二“日”与“食饮”后要略作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对这段貌似娓娓闲谈话家常的对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此段貌似闲谈,实际上是触龙巧妙地说服赵太后的第一步。“盛气而揖之”说明太后的思想上有准备,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样让你过不去。可触龙却采用“缓冲法”,见面后,只字不提“令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是诉自己的病苦,问太后起居,在叙寒问暖中使太后“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进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自然段 (让一名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然后作指导) 诵读指导: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句“令”后略作停顿。“没死以闻”要读得坚定可信。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得关切之情。 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4.此段中触龙与赵太后得对话已很投机。左师公疼爱小儿子“没死以闻”的恳切;太后对“爱子”话题的兴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妇人异甚”“君过矣”要读得心平气和,“然”更要读得心悦诚服。 (学生齐读,男女声分角色读) 提问:敌对情绪逐渐消失,紧张气氛趋于缓和,触龙为何还不提“以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得补黑衣之数”呢? 明确:触龙提及少子舒祺之事,不仅拆除了赵太后心中的戒备,而且使她在爱子的问题上引起共鸣。这是触龙说服赵太后的第二步。 提问:触龙在使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引起共鸣后,又是如何进一步引水入渠的? 明确:借太后的爱子之情,避实就虚地将燕后与长安君作比较,顺势引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如此的旁敲侧击,终于使太后心悦诚服。这是说服赵太后关键的一步。 (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第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中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读时要把握好此点。 文意简析: 本段写触龙借赵侯和各国诸侯的子孙不能永保爵位的历史教训,当面指出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的错误,终于使赵太后改变了态度,同意长安君质于齐。 (学生齐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学生就文中难解词句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2.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 1.检查背诵情况(采用集体背诵和抽查两种方式) 2.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秦急攻之 前因 求救于齐 三对矛盾 太后与大臣 一问饮食住行 说 过程 二求舒祺之事 三个方面 三论王位承袭 结果 长安君质于齐 矛盾解决 小结:《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触龙劝谏的全过程。先言“说”的前因;再详写“说”的过程;最后交代“说”的结果。“说”字贯穿全文始终。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的触龙;蛮横固执、爱子心切的赵太后在叙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辞中栩栩如生。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放录音,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边听边在有疑之处画线) 学生提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中的“得无”该如何理解? 明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是古汉语得固定句式。“得无”与语气词“乎”组成“得无……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可译为:“该不会”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应译为: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又例:“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应译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学生提问:“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又在者乎?”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三世以前”指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国,三个新的诸侯建国时起。即指赵肃侯时代,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为“封侯“,名词作动词。此句应译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三、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题,再借助古汉语词典加以梳理)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质 例句 出处 意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质地、底子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人质 今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 “质”通“贽”为古代初次拜见长辈得礼物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腰斩时用得砧垫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 询问、质疑 2.及 例句 出处 意义 及返,市罢 《韩非子·郑人买履》 到……时候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趁 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史记·孙子列传》 比得上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史记·孙子列传》 表并列,和 3.甚 例句 出处 意义 夜半雪愈甚 《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 大 不若长安君之甚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严重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太 以为且筮己也,甚恐 《黔之驴》 非常 4.少 例句 出处 意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之战》 表短时间 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史记·西门豹治邺》 稍微 自经丧乱少睡眠 《列子·愚公移山》 同“多”相对 是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 《山海经·精卫填海》 年少的 5.异 例句 出处 意义 此一异也 《马钧传》 奇异 渔人甚异也 《桃花源记》 惊异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 特别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特别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孟子·梁惠王》 不同 6.为 例句 出处 意义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史记·孙子列传》 做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人谋 《三国志·隆中对》 变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庄子·逍遥游》 叫 必为有窃疾矣 《墨子·公输》 表判断,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因为 公输盘为我为(wéi)云梯 《墨子·公输》 前一个“为”当“替”讲,后一个“为”当“制造”讲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对……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被 附:1~5句“为”读wéi,6~8句“为”读wèi。 四、布置作业 1.巩固梳理归纳的成果。 2.反复阅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秦急攻之 前因 求救于齐 三对矛盾 太后与大臣 一问饮食住行 说 过程 二求舒祺之事 三个方面 三论王位承袭 结果 长安君质于齐 矛盾解决 [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齐策四》)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 使②: 使③: 使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使者不说 (2)威后曰:“不然” (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说: 然: 本: 末: 3.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1(1)派遣 使者 (2) 使命 出使 2.(1)通“悦”, 高兴 (2)是的,对的 (3)根本的 不重要的事 3.翻译:齐王派使者拜问赵太后,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年成没有灾吧?百姓也没有祸吧?齐王也没有病吧?”使者不高兴,说:“小臣奉命出使拜见威王,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卑贱的在前,而尊贵的在后吗?”威后说“不对。如果收成不好,哪里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会有国君?所以,有所问,能舍弃根本的而问不重要的事吗?”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