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在学校,总是豆奶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中国青年报 2003-04-14 马龙生 辽宁海城发生的大面积豆奶中毒事件实在令人震惊。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事后20多天,不仅当地医疗卫生部门连“所中何毒”都没有向家长、向社会交待,而且要不是《京华时报》与《大连晚报》的不懈追踪报道,这么大的事故还会被严严实实地捂着。 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不用过多描述,而令人更加心酸的巧合却是,近年来在中小学发生的豆奶中毒事件已有了好几起。据报道,先是在2001年9月4日,吉林市青化公司中小学总校12所学校的上万名学生饮用豆奶后,6000多名学生发生肠炎、痢疾、呼吸道感染及头晕、胸闷、呕吐等疾病反应;紧接着,在2001年9月18日上午,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颜家小学的学生,课间服用豆奶后出现中毒事故,上百名学生被送到市内医院救治;2002年9月24日,辽宁省凌源市部分中小学生饮用朝阳市龙城区卓越饮品厂生产的豆奶,发生中毒症状,因此到各医院就诊的学生达上千人。两年多的时间,四起大面积中毒事件,都是在学校,祸首又都是豆奶。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内中有着某种必然联系? 至今,我仍有两点不明白:一是超市里公开销售的豆奶品牌很多,没听说三天两头有人喝了中毒,可为什么豆奶一进学校就变得那么让人不放心?二是学校的课间加餐为什么总是要强制推荐,难道除了强制推荐的手段就解决不了学生的课间加餐问题? 众所周知,在各种营养品中,豆奶的成本、价格都是比较低的。以豆奶做课间加餐,按照学校一般的解释,大概就有为了“物美价廉”的考虑。但是,豆奶对原料、加工、卫生、消毒、保鲜等要求,比起高档营养品来一样不少。从一系列的豆奶中毒事件中,恐怕谁也不难猜测,在以上各道工序中,说不定哪一道是出了问题的。而敢于粗制滥造的产品,一般又都不敢送到超市去公开销售,但是却敢通过“高层公关”卖给学校。因为中小学学生是弱势群体,大多数学生家长又不敢得罪学校。产品标准可以放低,需求量又大,因此,中小学校这个市场成为最被一些厂商看好的“肥肉”。这些年来,因学校强制推荐而发生的“校服腐败”、“学习资料腐败”、“学具腐败”等层出不穷,“豆奶腐败”有什么理由甘居人后呢? 说来说去,豆奶原本是好东西,只是经某些中小学作为强制推荐的“课间加餐”后,好东西却变得不仅让人不敢奢求有没有营养,竟连会不会喝死人,都要大大地打上一个问号了。如果各级政府不能拉直这个问号,别说“物美价廉”的豆奶,就是牛奶,甚至比牛奶更高级的营养品,同样还会喝出大面积中毒的事件来。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