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教师日记(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金柳 我的一组日记 时间:2003年04月13日 星期天 11月24日 星期日 晴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去,路灯也次第亮了起来。我匆匆地走在太平南路上,忽然听到一声低低的呼唤:“大哥—”。我并没有在意,还是走我的路。“大哥—大哥—”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是喊我。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穿着破烂的外地女人站在梧桐树的影子里,怯怯地看着我。在她身边还有一个流着鼻涕的五、六岁的小男孩,也用一种怯怯的目光看着我。 “大哥——”她蠕动了两下嘴唇,“这孩子已经一天没有吃过东西了,求您给他买一个饼子吧。”我抬头看了看四周,除了一间肯德基之外没有其它卖小吃的店铺。我有些犹豫了,我想起我的孩子也很少到肯德基,因为我并不富裕。这时,那个小孩挪动了一下身子,黄色的灯光正照在他的小脸上。我清楚地看见了他因为营养不良而黄里透灰的脸和他明澈的黑眼睛里透出的乞求。我再没有犹豫,走进肯德基买了一块汉堡,递给那个小男孩。那个孩子连谢谢都没有来得及说,就狼吞虎咽起来。就在这时,我旁边走过了两个衣着时髦的青年,用不屑的眼光瞥了我一眼,丢下一句“傻冒”就如风般檫肩而过了。 我继续在华灯初上的路上走着,但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我不由得想起我的一位老师来。只要有推销员上门,这位可敬的老人总会买一些推销品,其中有许多是他并不需要的,他把它们送给那些需要的朋友。他说:“我并不富有。只是我知道推销工作是不容易的,也许这个孩子已经饱尝白眼和失败就快放弃了,如果在我这儿的一次成功能激起他继续奋斗的勇气,那我花这点钱算什么呢?要知道那并不会影响我的生活质量。”这是一种怎样的悲悯情怀!我知道路边的行乞者十有八九是所谓的“专业户”,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明明有劳动能力却不肯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不惜低声下气地靠乞讨度日,确实是社会的渣滓。但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在自以为洞察世情的同时,失落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失落了心灵深处的悲悯。也许我们在一百次类似的事情中会被骗九十九次,但只要有一次是真正帮助了一个陷入困境中的人,那也是非常值得的呀。虽然,我不能帮他彻底摆脱困境,但最起码可以使他陷入绝境的日子推迟一天。我知道,在社区举行的慈善活动中,有很多人慷慨解囊,因为在多数人的心中是有善念的。但为什么对身边的可怜人却视而不见呢?难道我们在做哪怕是一点点的善事之前都要经过周密的调查吗? 悲悯应该是无条件的。因为它发自我们的灵魂深处,是对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所有生命的关怀,这种关怀应该超越世俗,直到永远。 11月25日 星期1 阴转多云 今天下午,我去食堂总管朱老师那儿结算了本班上两个星期的饭菜钱,顺便向他提起上周学生在日记里反映的有关食堂饭菜的质量问题和工友对待学生的态度问题。我知道朱老师是一个宽厚长者,他对待任何人都是十分客气、真诚,但他的手下就不一定了,所以还是下了决心跟他谈谈。我提醒他要好好管理自己的手下,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我原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了,谁知平地里又起波澜。下午,我跑过步到食堂吃晚饭,朱老师拉住我说要告诉我几件事。他告诉我我班的储静同学在前一段时间里的几件事情。一件是储静在前一段时间每天早晨去打粥吃却不交餐券,因为食堂是在领点心的地方收取餐券,她正好打一个擦边球。第二件是上个星期,由于二(2)班有一天上晚自习,有30来个学生突然来吃晚饭,造成了晚饭供应上的困难,储静他们没有吃上鸡腿。当时,朱老师已经请求他们谅解,但储静仍然不依不饶,并且多次宣扬这件事。第三件事是她有一天把便盆倒在河里。当时我十分生气,心想:这储静怎么这样,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么差,对人又这么苛刻,得好好儿找她谈谈。 晚自习第二节课时,我站在教室门外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绪,然后轻轻地叫储静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这时,我发现全班同学都抬起了头看着储静,教室里静得有点儿令人窒息。我意识到我可能有点操之过急了,储静的事情全班肯定已经都知道了——大家都在等着看我这个老师怎么处理储静哪。 储静来到我的办公室,我请她坐在我的对面。我发现她的眼睛已经红了,我轻轻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的事情全班都知道了,我的脸已经丢尽了。”我不禁打消了要狠狠批评她的想法,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的储静这样伤心?”她听我这样柔声问她,她哭得更伤心了。向我诉说了她心里的很多痛苦,她觉得有时并没有做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认为她很凶。今天,朱老师当众数落了她的过错,使她羞愧难当,她决定下周不住宿了。说到这儿,她干脆抽泣起来。我看着她的肩膀一耸一耸地,心里升起一种说不明白的怜惜——多可怜的孩子!虽然她曾经做错了许多事,但她今天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大声表达了她的不满而已,况且她已经知道错了。我们这些大人呢,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错吗?退一万步说,储静还是一个孩子,她在家里是被当作凤凰一样的看待的呀。现在,她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要怎样做才算是基本合格呢?想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阵,储静看我不说话,以为我生气了。她轻轻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我……”我抬起头来,看了看她,说:“储静,我想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宽容,就像你现在这样。我真诚地希望你在渴求别人的理解和宽容的时候,也能理解和宽容别人。我知道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但你一定认为朱老师今天当众揭了你的短,给了你很大的伤害。也许,他现在已经后悔伤害了你的自尊,你如果真的搬回家去住的话,那朱老师要难过很长时间的,你能理解和宽容朱老师的做法吗?”她轻轻地点了点头。我又对她说:“再说,你如果真搬回家去,别人会怎么看你?他们会认为你是一个没有勇气面对错误的人,你也会因此失去改变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的机会,我希望你三思。” 我看着她的脸,她的表情复杂极了。她说:“谢谢你,老师。我到教室去了。”我摇了摇头,说:“你这样子去,别的同学会在心里暗暗笑你的。你能不能在我这儿歇几分钟,让自己的心情完全平静下来再回去?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过了大约5分钟,储静站了起来,对我说:“谢谢你,老师。我可以独自去教室了。”我说:“你在走之前,能不能给我一个笑容?”她展颜一笑,脸上的痛苦和忧愁之色一扫而光,很轻盈地走出了办公室。 我这才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斜靠在椅子上,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存在的意义和工作的价值。作为教育者,我们承载的是几十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呀!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简单的物质材料,而是几十颗像水晶那样纯真无邪的心灵。我们该怎样用自己的情操去熏陶这些孩子,该怎样用自己的言行教会这些孩子学会做人,该怎样才能无愧于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呢?我深切地感到了肩头的压力。 11月26日 星期二 晴 今天的语文课,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在5班上课的时候,感觉气氛很沉闷。于是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启发学生要积极动脑,并且告诫他们说:“为什么有的同学考试的时候遇到难题就不会,归根结底在于平时上课怕动脑,没有练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到时候就傻了眼了。”可是,不管你怎样启发,响应者一直了了无几。下了课,我的心情一直好不起来。我就不懂,为什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就那么不感兴趣,为什么明明自己的分析能力并不强就是不肯开动脑筋。要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啊。 我知道,光在学生的身上找原因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得从自己的授课方法上找找原因。我静下心来,回忆了整节课的过程,觉得自己的课虽然算得是精心准备,但总有点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味道。我提的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我事先想好了的,我只不过一步一步把学生引向我早以准备好的一堆“食物”而已。这堆“食物”对学生来说是否有吸引力,我没有认真考虑;它是不是会引起学生的“消化不良”我也没有认真考虑。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吃饭的情景:他总是心不在焉的边玩边吃,尽管我的妻子一次又一次地哄他快点吃,他就是对眼前的饭菜提不起胃口。可是当他来到小卖部时,他却往往对一些我们认为既不卫生又不可口的零食表现出强烈的食欲,有时甚至哭闹着要买。我想,也许我们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虽然很好却不是学生所向往的。在他们的眼里,这一切无异于一大堆冒着热气营养丰富却丝毫不能让人提起食欲的饭菜,所以他们从潜意识里拒绝了我们的那片“苦心”。 我不禁为我上课时的急躁感到羞愧,作为一个教育者,本来是应该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周围的一切的呀。能不能让语文课变成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让他们自己“找米下锅”、自己“做饭”呢”?我决定到我任教的另一个班上去试一试。 上课铃响了,我快步走进二(4)班教室。我面带微笑大声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前,我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大家读懂了这首诗了吗?如果有什么疑问,请立即举手。”有好多学生都说读懂了,没什么问题。我于是高声宣布这首诗的学习到此结束,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朗读比赛。大家感到十分震惊,一时间教室里鸦鹊无声。过了好一会儿,下面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我们还没学呢!”“我们还什么都不懂呢!”“考试考到这一课该怎么办呢?”我知道,我的“计策”在学生心里产生了震荡,他们开始了思索。这时,高墨昀举起了手,他问:“为什么在第五小节要用那么多的‘在这里’和‘在一起’?”我高兴的赞扬了他,并且告诉学生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石激起千重浪,大家的思维活跃了起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和学生们一起,把这些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共同商讨一一解决了问题。下课时,大家感到不放心,说:“老师,你也应该提两个问题呀。”我说:“不必了,大家今天的收获远远大于从我这儿所得的一点知识,因为你们真正成为了自己学习的主人。” 11月27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气很冷。我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刺骨的风里,不禁有点后悔自己早晨的固执。不是早就告诉自己已经过了和小伙子们比帅的年龄了么?为什么就是不肯穿上略显臃肿却很暖和的棉衣呢?我心里明白自己再也帅不起来了而且实际上从来就没有帅过,只是在潜意识里始终拒绝承认自己已经年过三十这一现实。 人为什么在时间面前是如此的无力,为什么我们的少年光阴就这样一去不返呢?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李白慷慨激昂的声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我久久地沉浸在李白诗的意境里,忘了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我最佩服的古代文人当首推李白,我以为他是一个真男人。我欣赏他的绝世才华,欣赏他的率性而为绝不做作,欣赏他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更欣赏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朗朗硬骨。面对急急流年、滔滔逝水,他也发出了少年易老的慨叹。但他并没有消沉,而是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信念和“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生活哲学,潇洒地活出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顶天立地的真正的人。一念及此,我不禁对自己没来由的失落感到好笑。是的,我生活在无垠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里,充其量只是茫茫宇宙中一颗小不点儿上的一个微生物而已,岂有他哉?我们的生命既不必追求什么轰轰烈烈,也不必追求万贯资财,只求如李白所云“尽欢”即可。有一位哲人说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命本身”,真是对极了。要说结果,人生的最终结果不过一阵烟而已,活的就是这个过程。如果在这个不长的过程中,我们的每一天都被烦恼、忧愁、痛苦所困,那活着还有什么价值呢? 认真地享受余下的每一天吧,没有必要挂怀已经成为过去的一切。就让它们随风而去,成为自己心灵深处的美好回忆。重要的是活出真我,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而美好。 11月28日 星期四 晴 杨阳、周跃、卢澄、陆进、陈允康等人的学习任务又没有按时完成。说实在话,对这几个人,我真的有点感到心灰意冷了。他们究竟是用什么特殊材料制成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只要有一点点的可趁之机,就一定不完成学习任务,只要有一点点的可能,就不遵守规范。且不说杨阳和陆进那永远无所谓的态度和永远像麻花似的两条腿,也不说他们是怎样去给女生起绰号、语言是何等的肮脏,单是周跃和卢澄那说傻不傻看似无辜透顶的目光,就足以让人的满腔热情冷却下来,犹如置身冰窖之中。 这几个人,要说坏,那是什么真正的坏事也没做过。可就是在班上搅得大家不得安宁,在他们几个人的影响下,总有人不佩带胸卡,总有人跑步偷懒,总有人抄作业,什么好的倡议都实行不起来。说实在的,我就不懂,这些人是怎么度过了这十多个春秋,怎么就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可耻的。当然,说到底还是一句话:龙生九子,各各不同。教育不是万能的,要不然岂不是人人都成了国家的栋梁? 其实,我有时也觉得他们挺不容易:英语、数学只能考十几分,基本什么都不懂,还要每天坐在教室里。既不缺席,也不迟到,今天这个老师批评,明天那个老师罚抄。要让我像他们一样,我早就受不了了。我知道,他们的内心深处比我们更需要信任和鼓励,因为在他们十几年的生涯中很少尝到成功的滋味,也很少感受到来自长者真诚的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的不成功也不是完全应该由他们负责——小时侯的娇生惯养,落后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社会、学校这种培养精英的教育竞争机制,都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但他们自己的不努力、不争气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我知道,人的发展有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两种,很多时候,一次极其细小的成功能对人的一生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我多么希望他们能给自己一个良性发展的机会,好好地学习好好地生活,哪怕只有那么一天。我想我会好好地鼓励他们,直到他们能和别人一样挺直腰杆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知道我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力,那种置后进生于不顾的念头是可耻的。一个只能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一个从内心深处排斥差生的教师更不能算是一个好教师。现在,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纷乱的思绪,想想怎样用自己的真情来融化坚冰,怎样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来引导他们,怎样像寻宝者发掘金矿那样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好好鼓励他们做一个正直、善良、自律的人。 11月29日 星期五 晴 如果说十年前我想的是爱的话,那十年后的今天我最爱的就是想了。大到宏观的宇宙,小到微观的不可知的世界,都是我想的范围。我常常想一些别人认为没有必要考虑的问题,并进入一种有如老僧入定、物我两忘的境界。 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最后,也就是“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等有关人生的哲学命题。从茫茫宇宙的角度来看,我只是一个小小星球上偶然诞生的一个微生物而已,对于宇宙、对于地球甚或小到一个单位来说,有没有我其实没有什么;但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的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本身又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是我所切实拥有的全部。我从初中时候起,就一直接受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也一直认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正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一味强调唯物,似乎有点儿不太人道,少了一点人情味。对人生的问题思考多了,心里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宗教情怀。这种以人的感受为中心的世界观,多年以来一直被冠以唯心主义的帽子,并在一些特殊的年代里,被认为是一种反动思想。其实,如果不强调人性,不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地球的有无、时代的变迁、花开花落又与我们有何相干? 既然人生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朵转瞬即逝的小浪花,那我的生命是不是还有意义呢?长河是不会在乎一朵小浪花的,但我这朵小浪花在乎!我必须活着,而且必须活得充实、活得精彩、活得快乐,这样才不辜负了造物主恩赐给我的这几十年短暂的生命。人这一辈子,风风雨雨不容易,遭受艰难困苦也是再所难免的。只有怀着感恩的心态,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的苦难。记得史铁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记住,人生的一切苦难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 人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幸福与否是判断一个人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我而言,是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今天都是上帝的恩赐。其实,在满足了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之后,幸福的程度与金钱的多少是没有多大关系的。生活在痛苦和忧愁之中的有钱人多的是,生活在快乐和幸福中的穷人也并不少见。当一个人拼尽全力去追求他不可能得到的、不切实际的东西时,他是痛苦的;当一个人不知道珍惜已有的一切,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时候,他也是痛苦的。因为,他不知道安顿好自己的心灵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在滚滚横流的物欲中,灵魂失去家园,精神到处漂泊,哪里还有幸福可言? 过去的一切都已成昨日黄花,未来的一切又那么虚无飘渺、不可预知,能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只有今天。所有幸福的过去都是今天里的回忆,所有幸福的未来也都植根于今天,是今天的延续和拓展。今天的幸福是最重要的,如果今天都不感到幸福,而去奢谈明天的幸福,何异于痴人说梦! 几十年之后,当我走完我的人生之路的时候,回忆我的一生,我过得幸福吗?我能无憾吗?我不能回答自己。我能做的只是怀着感恩的心情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让自己的每一个今天简单而美好。 11月30日 星期六 雾转晴 拔河比赛开始了,操场上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循声望去,拔河比赛的场地边围满了人。场地的西边,我班的一群运动小将们也磨拳檫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战胜对手。 经过抽签,我班的第一个对手是二(六)班。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们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以一个漂亮的2:0战胜了对手。但大家的心并没有就此放下来,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接下来的对手是二(1)班。二(1)班在刚结束的比赛中不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二(4)班,实力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强大。 休息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班与二(1)班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扫视了自己的队员,大声对他们说:“记住,重心要低,要一起用力,有没有信心?”同学们则用行动回答了我的问题,他们迅速地站到拔河绳的两边,前脚抵后脚地站成了两行,每个人眼里都闪现出对胜利的渴望。随着体育老师的一声长长的“双方运动员—预备—”所有队员一起重心向下降,向后猛然发力。双方在比赛开始的十几秒种内僵持着,谁的脚步也没有挪动半寸。就在这时候,二(1)班的同学猛地一发力,我队后面的同学稳不住了,拔河绳中间悬垂的标志缓缓地向二(1)班那边挪了过去。我和所有的同学都急了,大家齐声有节奏地高喊“加油—加油—”但绳子还是慢慢向二(1)班那边移动。我们都不敢去看那道线,只是拼命挥动胳膊使出最大的力气喊加油……奇迹出现了,标志在离二(1)班那边仅5厘米处停住了!大家的声音更大了,参加拔河的同学也感觉到了胜利的希望,他们一起大吼着将全身的力气都使了出来。我清楚看见了杨阳脖子里的青筋像涨满了水的小河一样鼓了起来,周跃脸上的肉全都抖动着,豆大的汗珠从徐露苍白的脸颊上滚滚而下……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也许只有一分钟,但我感觉仿佛是过了整整一个世纪,体育老师的哨音响了。经过艰苦的拉锯战,我们赢得了这一回合较量的胜利! 由于对手的吨位远远大于本班队员,我班最后还是以1:2输掉了这场比赛。但我觉得,在体育赛场上,没有真正的输家。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是运动场上永恒的主旋律。只要你不做懦夫,勇敢地去面对比赛,不断地超越自我,你就是强者。即使你输掉了比赛,在人们的心中,你仍然是一个英雄。就象我们班,在这次拔河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惊人的团结一致和异乎寻常的战斗力,难道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吗? 12月1日 星期日 雾转晴 如果有人问,你爱你的孩子吗?也许许多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十分可笑。可是,如果有人问,你会爱你的孩子吗?身为人父人母的我们,恐怕不一定都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育孩子,历来倡导给孩子一份真爱。于是,我们因为爱孩子,不让他们洗衣做饭;因为爱孩子,不让他们参加社区活动;因为爱孩子,一切本来应该有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完全有家长包办了。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被“爱”包围的环境中,逐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丧失了他们应有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指望他们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还能指望他们具有挑战精神和强健的人格吗? 前年,《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孙云晓先生的长篇报道《夏令营里的较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为什么中日两国孩子的野外生存能力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什么中日两国孩子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的反应是如此截然相反呢?只要看一看两国家长的举动就明白了:出发前,日本家长若无其事,一切准备工作全部有孩子自己完成;而中国家长从换洗衣物到零食、饮水都准备得十分齐全,临行前更是千叮咛万嘱咐。更有甚者,有的家长竟跟随前往,充当“后勤组长”。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这样全方位的包办,孩子怎么可能培养出能力,怎么可能培养出坚忍的精神呢?因此,输的不是中国孩子,输的中国家长,输的是溺爱式的教育。一位参加活动的孩子接受采访时说:“我连家炊都不会,哪会野炊呀?” 这就是我们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孩子被父母的爱层层包围着,不惊风不经雨。在这种爱中,孩子们逐渐丧失了劳动的技能、挑战的精神,最终必将丧失生存的能力。因此,真爱是需要调适的,决不能让爱超过限度。否则,它就要变质,就会成为绑缚孩子腾飞双翼的绳索,甚至会成为使孩子窒息的弱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儒家大师孟子的名言。适当地让孩子吃点儿苦,让他们学会独自面对困难,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古往今来,凡有大作为大成就者无不经过艰苦的磨练。把我们的爱埋藏到心灵的深处,让他们去直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甚至是一些苦难,这样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做,决不会使真爱减色,它应该说是一种更为理智、更为深沉的爱。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必将因这种经调适的真爱而穿越时空,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将选择有苦难的人生。”一位哲人如是说。只有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了解社会,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才能真正培养他们不畏风浪的强健体魄,才能真正使他们的精神变得强健起来。这才是真爱,经理智调适的真爱。反之,一味包办代替,一味畏首畏尾,只能培养出孱弱的鸡,绝不可能培养出雄鹰,因为他们的翅膀早被溺爱绑住了,一飞冲天的志向早被舒适的安乐窝消磨尽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需要新一代具有远大的抱负,更需要新一代拥有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和创新的精神。让我们走出溺爱孩子的误区,调适真爱,让我们的孩子在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锤炼意志;让我们的孩子直面人生,经受磨难;让我们的孩子放飞理想,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下一代,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