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告密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K12评论 2003-03-28 江苏省金湖县中学 卢军 针对一些小学生为了不使班干部向老师打“小报告”转而给班干部送礼“行贿”,堵力女士2月27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校园别给告密和背叛生长空间》称,学校老师为便于自己管理,给了孩子们学会告密的空间,并担忧如此下去,“哪里还有真诚的友谊,哪里还有肝胆相照”?早在2000年,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原成都石室中学教师李镇西先生就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绝不培养告密者》一文,更是坚决表示“决不让我的学生长大后成为暗中踩着别人往上爬的小人”。 我理解上述作者如此立论的用意是为了让班级有一种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有一种心灵的安全感;但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把学生向老师报告班级情况的行为称为“告密”,这样的行为为什么就与“温暖和谐的氛围”对立。 什么叫告密?《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向有关部门告发旁人的私下言论或活动。(多含贬义)我认为,将班级干部向老师作正常情况汇报笼统称为“告密”有混淆概念之嫌。 首先,班级干部向老师汇报的情况发生地不是“私下”,而是老师因种种原因不能到达的“公共场所”。是公共场所的行为就没有私密性可言。而且,公共场所不是“私家花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就是对公众的冒犯和不负责任。即使是小学生,也要逐步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既是公共场所的监督者,也是公共场所的被都督者,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我们的确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但这并不排斥互相督促、教师参与。作为学生干部,与老师进行沟通既是职责,也是工作的重要手段,而沟通自然应包括对存在问题的沟通。更何况,由于阅历所限,学生对问题的“处置权”和“处置能力”有限,向老师报告也在情理之中,将其斥为“告密”,其实是把教师看作了与学生对立的“异类”,这是视角出了问题。 再次,举凡告密,必怀有不可告人之企图。但学生向老师报告情况,出于什么动机呢?我的工作经历告诉我,有的完全出于集体荣誉感、正义感、责任感,出于对犯错误同学的真诚帮助;有的是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不堪其苦,比如周围同学上自习课讲话而自己又无能为力;还有的甚至是受到了威胁。当然也有仅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好感”。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的帮助、引导和教育,如果一律将这些行为定性为“告密”并使其染上“不义”的道德色彩,这种言论看似“深刻”,但对学生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语言暴力?堵塞学生向老师的诉求和表达真理的渠道,只能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或价值观扭曲的境地。 我们固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崇高的道德境界,但总应该让他们有是非之分。民主并非一团和气,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应当是学校民主生活的重要方式。如果连学生向老师报告情况、反映问题都被斥为“告密”,老师被斥为“培养告密者”,那么,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培养“麻木者”和“油滑者”之嫌?今天的教育就是培养明天的公民,为未来的民主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作为一线教师,我欢迎班级干部如实向我反映情况,但我反对那种神秘兮兮、鬼鬼祟祟、安插亲信的“特务”做法,我也反对那种以整学生为目的、一接到报告就将当事学生找来训斥一通的简单粗暴做法,(有时正是由于老师的不宽容和对学生过失的“大惊小怪”才使学生有“被出卖”之感)更反对把报告与学生的“加官进爵”挂钩。实际上这些做法才导致“汇报情况”本身遭人非议、被斥为“告密”,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汇报情况本身。 在我的班级,人人都是班干部(绝对意义上的值日班长),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都是管理者。我们有透明的班规,有可操作的处罚措施,有师生间公开通畅的沟通渠道,学生间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向老师汇报我觉得是学生坦诚单纯、心底无私的表现,也是我作为他们集体一分子参与管理、享有知情权的表现。向老师实事求是反映问题不是什么特权,更不是什么荣耀,而是工作,是诉求,是求助,什么时候他们不向我报告了,“蒙”我了,我才觉得不正常。 我认为学生“制度性”、公开化地向老师实事求是报告情况有助于建立一个风气正、坦诚民主的健康班集体,与臭名昭著、令人不寒而栗的“告密”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