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海潮 haichao8222@people.com.cn 张掖四中 第七十六、七十七课时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方法及要点: (一)什么是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的特点是以情感人。 (二)阅读记叙文的方法 1. 通读全文了解记叙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不同) 提示:主要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意图(褒贬、赞成、反对……)、2. 把握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1)人称(2)顺序、3. 把握文章线索(常在散文中出现)线索、4. 体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5. 把握人物描写方法、6. 分辨表达方式 分析其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 7. 语言的形象、生动 【模拟试题】一. 担 子 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 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缕缕光亮。 在这条道上,这两双脚曾有过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人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二年才有的事。 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叭”担子变成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草鞋人跌进了山间杂草中。 “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但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爸,我来挑吧!”皮鞋人抢着担子,说。 “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伟伟听话么?”草鞋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 “很听话,他常常念着您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 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许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 “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在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上街道移动着。 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 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 走过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驼腰前进。望着前面草鞋人负担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 1. 在人称上,本文采用第__________人称的写法;在记叙顺序上,全文采用__________。2. 开头一段的自然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本文第4段是插叙,请简析它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要求找出对“草鞋人”进行描写的4个句子。 (1)穿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貌及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分析加线的“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他绝望地嚎叫着:“我不能没有眼睛,不能没有……”喊了一整天,嗓子哑了。他累极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②邻床病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开始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现在听见了,那是一个老人的声音:“窗外,远远的青山;绿树环绕着小村;村边池塘中游荡着鸭子;牧童骑着老牛从夕阳中走来。近处,金黄的麦田,麦穗随着轻风微微摇曳;树枝上对对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听着听着,他仿佛看见了青山犹在,夕阳更红的景色。他静静地睡去了。 ③第二天清晨,老人又开始讲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把天边烧红。一架银色飞机追赶着太阳,在灿烂的阳光中飞翔……”他听着,想象着,那该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再壮丽也看不到了,他又嚎叫起来:“你不要再炫耀你有眼睛。我恨……”老人停止了讲述,长叹一声,病房死一样寂静,死一样黑暗。 ④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怕这寂静、黑暗,他需要老人的声音,于是,老人又娓娓讲述起来,“现在,一弯明月高悬,星星点缀夜幕。薄云徐徐浮动,星、月含羞地看着大地,看着你和我,祝福你能重见它们……”听着,听着,他进入了梦乡。 ⑤就这样,老人每天给他描绘窗外的景象。不知过了多少日,他终于拆去缠着的厚厚纱布,他隐约看见眼前的护士、医生,虽然很模糊,但确实看见了。他激动得哭了……突然间,他想起了邻床的那位老人。苍然古貌的老人侧坐在床上,眺望着窗外。他冲过去,展开双臂拥抱老人,“是你,月亮、星星的祝福,我看见了,什么都能看见了。”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⑥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 1. 对本文中心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记叙老人对病友精神上的帮助,表现出老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者对人们美好心灵的赞誉。B. 通过“他”对老人的理解,表现出老人崇高的思想境界。C. 通过“他”对老人态度的转变,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D. 通过“他”住院期间所遇事情的记叙,表现出了人们美好的心灵,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赞美。 2. 请用横线画出这篇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 3. 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 ) A. 老人已经失明的眼睛在“他”心中永远是明亮的。B. 老人的心灵是那样的美好。C. 老人的眼睛虽已失明,但老人的精神在“他”心中是伟大的。D. “他”对老人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认识。 4. 老人的崇高精神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归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得逞。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翻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萤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一只手指似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树?” “1000多棵。” 一天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圈米尺。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的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1. 文章第1、2段中的“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概括地交代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____________的特点。 2. 为突出张迎善的手的特点,作者对他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并交代了他的手的长度、宽度及厚度。 3. 作者详写了张迎善的一双手,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写张迎善的一双手重在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业局工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这双手时,重在写出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美”和“丑”各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往 事 ①如烟的往事有许多,大都被我淡忘了,然而,独有那件雨天里发生的小事,却长久地印在我的心中,时时撞击着我的心,使我清醒,催我奋进。 ②三年前的一个夏日,刚才还是蓝天,却忽然哗哗地下起雨来了。我赶忙去给妈妈送伞,真不巧,她没在,我又扫兴地往回跑。路上的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雨淋得直跑。我虽然打着伞,可风夹着雨点还是往脸上扫,雨不小呢!我慌忙地跑到单元门口时,不小心差点和一辆装满脏物的手推车撞上。我忙一抬头,哟,这小小单元门边的房檐下,竟站着好几个人呢,里头还有那个往日管扫地的老妈妈,她好像以一种异样的热切的眼光在看我,我什么也没顾,就从她身边一擦而过,上了楼。 ③我感到身上一阵冷,急忙换下被淋湿的衣服。雨越下越大,我赶忙去关窗户。透过雾气蒙蒙的雨帘,我漫不经心地朝下一望,突然,我的目光惊呆了,我又看到了那几个在房檐下的避雨人:那个往日默默扫地的老妈妈正来回挪动着脚步,她的旁边站着一位抱小孩的母亲,孩子正在蹬着腿脚,不用说他在大哭,母亲已经脱下了外衣包在孩子身上,还有……。我不敢再往下看了,我觉得他们会向我投来锋利的目光,那是热切的目光的落空。我颓然地向后退,窗户关上了,窗外的雨好像在冲刷我心灵的污点,我的思绪纷繁。 ④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助人;戴上了红领巾,我意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佩戴金色团徽的那天晚上,我抄录了高尔基给他儿子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快乐……”,一丝甜蜜的回忆被哗哗地雨声打断了。我这是怎么了?我不是发誓,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给人留下鲜花和思想?我责问自己。透过窗外的雨帘,我看到了自己心灵深处自私的污点……我猛然抓起雨伞,冲出了家门。 ⑤然而,在雨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不知在谁的帮助下走了。我转回身,呆立着,任凭雨点猛烈地砸在伞上,砸在我心上…… ⑥三年过去了,这件小事却并没有过去,它总是闪现在我的眼前。让那些猛烈的雨点永远冲刷我人生道路上的污渍吧! 1. 文章第1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2段中说“那个往日管扫地的老妈妈”“以一种异样的热切的眼光在看我”,联系下文,说说这眼光中包含着怎样的希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3段写“我不敢再往下看了”,这是为什么?下面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下面的场面太令人害怕了,那些人会看不起“我”,责骂“我”。B. 因为下边有热切期望而又失望的目光,使“我”无地自容,使“我”自责。C. 因为下边有人会批评“我”,指责“我”,令“我”难堪,使“我”抬不起头。 4. 从第4段中找出插叙的内容,用横线标出来,并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4段中加线的句子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 6. 对第4段中“猛然抓起”、“冲出”两个词语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表现了“我”的悔悟,以及改正缺点的行动和决心。B. 表现了“我”的动作十分迅速、利落。C. 表现了“我”恍然大悟,突然想起了这件事、赶快去做的样子。7. 最后一段对表现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回答。 五. ①窗外正飘着绵绵细雨,我____________地缩在椅子上,心里烦透了:这道题算了这么多遍,怎么总是做不出来。我无奈地一甩头,瞅见一只小飞虫正沿着墙往上爬,这时,旁边的一个本来一动不动的小黑点突然向小飞虫扑去,那动作太突然太快了,把我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蜘蛛,黑白相间的腿,褐色的夹杂黄色条纹的身躯也挺“漂亮”的。小蜘蛛没有扑到飞虫,就绕到飞虫的前面,双方相持着。 ②我的感觉就如暴风雨将至的那般压抑、难耐,我料定一场生死搏斗就要爆发了。可当蜘蛛向飞虫发起进攻时,小飞虫只躲闪了一下便不再敢动弹。小蜘蛛就开始绕着飞虫转起圈来,并不时地用脚在飞虫身上比划着它正抽丝缠在飞虫身上。眼看着飞虫就要被缚住了,我也替它着急起来。可这飞虫也许是怯懦了,只知晃晃脑袋,像在求饶。不反抗,怎么能救得了自己?我可怜这只小飞虫,可我不愿去救它,因为它是一个连自己都不敢救的懦夫。这一次我可以救它,那么下一次呢?也许它仍会被吃掉。 ③我讨厌那只蜘蛛,它如强盗一般夺去别人的生命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可它毕竟懂得为了生存要去斗争,决不放弃。我甚至有点欣赏它的这种精神,这才像一个强者。 ④蜘蛛仍在独自忙碌,飞虫已被包在一张网里,如同“木乃伊”一般。我收回目光,又回到了自己的天地。看着眼前的这道题,我忽然感到自己原来同那小飞虫是一样的,一道题把我____________,我便认为自己是做不出的,懒于挣脱,懒于奋斗。我恍然大悟:没有奋斗,就永远不可能胜利。墙上的小蜘蛛已从飞虫身上吸取汁液,我也埋头于书本中…… ⑤当我终于得出那道题的正确答案,我仿佛真的挣开了一张“网”。我重新寻找那飞虫与蜘蛛,蜘蛛犹在,飞虫却不见了。我轻轻一拨蜘蛛,小蜘蛛跑到一边,露出下面那干瘪了的飞虫来。 ⑥我不禁深思起来。…… 1. 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A. 倦倦 B. 软软 C. 拦住 D. 缚住 2. 第④段中“我便认为自己是做不出的”一句与第②段中写小飞虫的哪一句内涵相同?用波浪线标在原文上。 3. 第⑤段的“我仿佛真的挣开了一张”网””,这“网”应如何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对本文的中心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 表现了可怜小虫的处境,但又鄙视他不敢斗争,不敢自救的怯懦样。B. 虽讨厌蜘蛛如强盗一般夺去别人的生命以延续自己的生命,但更欣赏它懂得生存就要斗争,决不放弃的精神。C. 困难像一张网,只要敢于面对并奋力挣脱,就能摆脱困难,成为胜利者;否则,即是失败者。D. 对小飞虫的遭遇表示同情,觉得自己也和小飞虫一样,值得同情。 5. 给本文选一个合适的标题,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 A. 可悲的小飞虫 B. 小飞虫、蜘蛛与网 C. 小飞虫与蜘蛛 D. 可敬佩的小蜘蛛 第七十八、七十九课时 期末复习(二) 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 二. 重点、难点: 1. 体会文章是如何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的。2. 学习抓住本质特点从多方面说明的写法。3. 了解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学习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理,领会周密的、准确的语言。 考试点:1. 字、词、句、修辞等基础知识;2. 说明文重点语段的阅读及说明文写作。 1. 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分析。 考试点:1. 文中出现的字、词、相关文学常识及小说有关常识、2. 语法修辞知识。3. 重点语段的理解把握。 第七单元 1. 了解《出师表》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3. 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异。4. 了解表、说、词、曲的文体特点。 考试点:1. 字、词、句的理解把握辨析。2. 重点语段的理解。3. 文章及诗词曲的默写。 【模拟试题】 一. 基础题 1. 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脂肪 鹦鹉 消耗 阻碍 B. 陛下 供应 淀粉 细菌 C. 糠麸 纤维 吃荤 庞大 D. 倚赖 块茎 鱼卵 参天 2. 下列划线的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蹒跚() 寒颤() 吝惜()B. 偎依() 半响() 昂贵() C. 贮满() 蓦地() 呆滞()D. 尴尬() 篝火() 腭下() 3.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1)官官相维( ) (2)无精打彩( )(3)里直气壮( ) (4)惊皇失措( ) (5)无可耐何( ) (6)焦燥不安( ) 4. 选出下列词语中依次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形容谋虑周到,可以用“__________”;形容根基坚实,可以用“___________”;形容灾难重重,可以用“______”;形容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可以用“______”…… A. 深远 深长 深重 深厚 B. 深远 深厚 深重 深长 C. 深长 深厚 深远 深重 D. 深长 深厚 深重 深远 5. 选出下列文字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1)别的动物,除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连走路都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 (2)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3)有一回,俄国的远东地区一连下了两个月的雨。看不见地,看不见天,上下左右全是水。(4)生物获得食物有两种类型: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A. 作比较 引诗文 作比较 分类别 B.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作诠释 C. 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 分类别 D. 举例子 引诗文 举例子 作诠释 6. 调整下列各句顺序,使这段文字连贯通顺。 (1)有人说,戒烟戒不掉有两方面原因。(2)客观上,社会抽烟成风,你也吸,他也吸,在这样的环境里怎能戒掉烟呢?(3)主观上,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吸烟也不见得准得病,戒不戒没关系。(4)还有,我们国家对烟草生产、以及公共场所内吸烟限制不够,也放纵了一些人吸烟。(5)还有人认为抽烟有好处,提神、解乏。(6)一是主观上的,一是客观上的。 调整后的序号为:□□□□□□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你要随时克服并及时发现你的缺点。B. 只要你有信心,任何一切困难都能克服 C. 他对自己能够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D. 小强和小明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8. 填空,使之完整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西山寇盗莫相侵。 (3)醉里挑灯看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4)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今南方已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牛,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 听已辄默记(完毕)B.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D.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依僧寺以居 以君之力 B.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 暮归,忘其牛 其真无马耶 D. 录为弟子 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 3. 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 已而(王冕)复如初 C. (韩性)学遂为通儒 D. (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4. 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以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 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 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 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试题答案】一. 1. B 2. C3. (1)维-卫(2)彩-采(3)里-理(4)皇-惶(5)耐-奈(6)燥-噪4. B 5. C 6. (1)(6)(3)(5)(2)(4) 7. C8. (1)玉垒浮云变古今(2)北极朝廷终不改(3)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4)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6)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第八十、八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 二. 复习要点及方法: (一)复习要点 1.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准确平实的语言说明事物,阐释事理的一种文体。2说明文的特点是以知教人。3. 说明的顺序。4. 说明方法。(重点提示3种)。5.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平实、实事求是 (二)说明文阅读方法 1. 理清说明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2. 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3. 理解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三)知识系统整理 说明文 内容(对象)、 事物(特点)、事理(本质)、位置、 事物说明文(开头)、事理说明文(综合几段)、说明方法及作用、 共七种,回答时紧扣事物特点和事理本质、说明顺序及结构、 时间顺序(发生发展)注意年代,先后的词语、空间顺序(建筑物居多)注意方位名词的使用、逻辑顺序(抽象事理居多)、 方法; 1. 找各段中心句(首括句或尾括句)、2. 找各段重点句(表转折、因果、递进关系等句子)、 【模拟试题】 一. ①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②(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锁”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③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④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⑤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血细胞。这些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的血液。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B. 人体内奔腾的江河 C.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D. 人体血液的构成 2. 本文第②段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结果到原因 D. 从主要到次要 3. 为什么说“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在文中用波浪线标示出来。 4. 本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划线词“它们”指代的是 5. 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将它们分别写在横线上。 形容血液中的铁被封闭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 所用的词:_______ 说明血细胞在血浆中不沉下去,而是以运动状态存在。 所用的词:_______ 6. 阅读全文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血液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说得再具体些,血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成分。 二. ①彩虹,是人们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并不奇怪。但我们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彩虹,只是一个圆弧形,其实,彩虹是一个彩色大光圈,只是它的下半部被地球挡住了。 ②彩虹一般一次只出现一条,有时会同时出现两条。1981年6月25日傍晚,北京城雨过天晴,在背向太阳的东方,出现了两道美丽的彩虹,好像一座双层的天桥。 ③我们知道,虹是大气中的一种色散现象。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的光线组成的,由于它们的波长不同,当雨后太阳光射入空气中的水滴时,水滴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接受程度不同,经过水滴表面发生曲折,然后再由水滴内壁重复地折射出来,这样经过水滴的折射、分光、内反射、再折射等,太阳光的七种颜色便被分散开,就形成了彩虹。如果太阳光经过水滴的两次反射、两次折射才射出水滴,便形成了双虹。双虹一般是在主虹的外面又形成一道副虹(也叫霓),它的色彩排列顺序正好与主虹相反,内红外紫。 ④人们常见的虹是彩色的,然而,1963年4月15日16时15分钟左右,在浙江某海岛上却出现过一条奇异的白虹,虹带是一条乳白色而明亮的宽阔光弧,沿光弧两边,隐约可见很淡的黄橙色。这种白虹在平时极为罕见。 ⑤白虹的形成与空气中的水滴有密切关系。虹是由于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水滴,经过两次折射和若干次反射后形成的。科学家根据理论计算和观察结果认为,空气中水滴愈大,虹就愈明显,虹带的各种颜色也就愈鲜明;反之,水滴愈小,虹就愈暗淡,色带变白,宽度变大。当水滴大小在0.5毫米左右时,虹带美丽鲜艳,各种光色齐全,尤其是红色、紫色和绿色光弧更为鲜明;而在0.25毫米时,则紫色、绿色光弧明显,红色光弧变淡,这就是通常所见到的外红内紫的虹。随着水滴直径的变小,黄色、黄白色光弧就变得鲜明可见;当水滴大小接近0.025毫米左右时,即形成明显的白色光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白虹。 1. 下面说法中,运用了“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彩虹是一个彩色大光圈。B. 虹是大气中的一种色散现象。 C. 彩虹是人们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D. 虹的形成与空气中的水滴有密切关系。 2. 第③段中,“由于它们的波长不同”一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 什么叫“霓”?请你根据第③段划线句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作答。 答: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白虹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请用括号在原文中标出对此进行具体说明的语句。 5. 选文第②段和第④段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划线词语“空气中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三. 读过魏学《核舟记》的人,都会为其文中所描述的那艘核舟的精巧而惊诧不已。四百年来,这一核舟被誉为“稀世珍品”,似乎再也无出其右了。 但是,不久前,一位艺人却雕出一艘更为复杂精巧的核舟鉴真东渡古海船。 这艘用一枚广东橄榄核雕镂的古舟,首尾长38毫米、高16毫米。船身如弓,双帆似箭,重楼叠宇,芝麻大小的人物星星点点。径寸之间,巨舟巍然之势尽现。 [如果要对核舟细观详瞩,那就得借助高倍放大镜。透过镜片,你将会看到在小小的核舟上竟有如此复杂生动的画面:船首面板上的“芝麻”似乎都活了起来了,有的遥望天际风云,有的俯观海中潮流,有的正解缆起锚,有的在合十祈祷……哦!这些原来是水手,正在作启航前的准备。细细一看,竟有十一人。 核舟中间是三进两层船舱,格局造型与真船无异,甚至连弧形仓顶上覆盖着如针孔大小的瓦片,都历历可数。舱楼周围设有走廊花栏,船舱两旁各有五扇小窗,高两毫米,窗格细若蚊足。更使人惊异的是,用绣花针轻轻一拔,窗户竟豁然而开;窥视舱内,居然还有十一名和尚,或站或坐,谈笑风生。而舟中的主要人物鉴真大师,则端坐在中舱旗楼中央,表情从容慈祥,两旁各有一名弟子侍坐。 船艄上却是另一番闲情逸致。一名小僧在炉前执扇,鼓风煮茗;两位长者在一边对弈,一人正在蹙眉凝思,棋盘中几颗残子,看来搏杀已到最后阶段;又有两人俯身观战,兴趣盎然。] 核舟四周舷边皆围以栏杆,五名僧侣在一旁凭栏远望。船身、船壁刻着精美的水潮变形图案。两片樯帆另用核片雕出,薄如蝉翼,高帆鼓风,气势倍增。 这艘设计奇巧、奏刀精工的核舟作者,名叫董兰生,是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一位年仅26岁的微雕新秀。微雕艺术我国古已有之,但核雕工艺则到明清时才登峰造极。明代常熟艺人王叔远的苏轼泛游赤壁核舟,已令人叹为观止,而董兰生的作品更是巧夺天工,光人物就有三十五个,为王叔远核舟的七倍。 注释:鉴真(688763):唐代高僧,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应日僧邀请,于公元753年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1. 解释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1分) 细观详瞩 瞩:___________ 闲情逸致 致:___________ 2. 这篇短文用了四个四字短语赞叹魏学的《核舟记》中所描述的核舟的精巧,它们是“惊诧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核舟记》原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认为鉴真东渡古海船的雕刻技艺要超过苏轼泛游赤壁核舟的雕刻技艺,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请你选出两个,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1分) 4. 这篇短文中画方括号的几段运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1分)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这虽是一篇说明文,但描写非常生动,请你找出你认为描写最生动的一句,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四. 辣 椒 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点。美国宇航员威廉·勒怒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①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②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③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④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⑤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⑥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⑦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⑧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 第1段中列举美国宇航员和一位指挥家的例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2段介绍了辣椒的原产地、名称、______、分类,还重点说明了辣椒的__________ 3. 分别指出第3段中说明下面内容的句子(只填句子序号)。 (1)辣椒营养丰富:____(2)辣椒能驱风散寒:_____(3)辣椒能促进食欲:___ 4. 第3段中“这就有利于消化”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概括第3、4段的内容,将它们填入方格内。(答案不超过20个字,2分) □□□□□□□□□□、□□□□□□□□□□ 五. 人类发现和使用银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了。我国考古学者从近年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错”(一种用金、银丝镶嵌的图案)。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 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公元前三百多年,希腊王国皇帝亚历山大带领军队东征时,受到热带痢疾的感染,大多数士兵得病死亡,东征被迫终止。但是,皇帝和军官们却很少染疾。这个谜直到现代才被解开。原来皇帝和军官们的餐具都是用银制造的,而士兵的餐具都是用锡制造的。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十分惊人,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 ①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6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种以上的病原体。②所以,人类在2000年前就知道用银片作外科手术的良药、用银煮水治病。③我国古代法医早就懂得用“银针验尸法”来测定死者是否中毒而死,以此破获了不少谋杀案件。 ④银的这种特性如果加以利用,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⑤如:火山爆发及某些大地震前,地表均有可能渗出含硫的气体。⑥这种气体会使银器的表面很快变成黑色,从而显示出火山将要爆发、大的地震将要来临的某种征兆。 银还是一种可为人类食用的金属,在我国和印度均有用银箔包裹食品和丸药服用的记载。同时银还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据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记载:古时候有一个妇人藏了150两私房银。有一天她开箱查看藏银,银竟不翼而飞。妇人大吃一惊,怀疑被人盗走,一时弄得全家人心惶惶。后来再开箱寻找,只见一大堆白蚁正团团集在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妇人一气之下,把白蚁投入炉中,以解心头之恨。“火烧蚁死,白银复出”,一称,恰好150两。 1. “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很快就会变黑。”这句话应放在第三、四段①至⑥句的第______句之前。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说明的内容是( ) A. 解说白银能净化水的原理。B. 说明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十分惊人。 C. 说明银是一种对人类十分有用的金属。D. 说明银的性质和作用。 3. 第三段第①句运用了列数字、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4. 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 第二段首句中划线的“很强”两个字与此段末句中“十分惊人”四个字相呼应。B. 火山爆发、大地震发生后,银器的表面很快就会变黑。C. 白银是一种可为人类和其他生物食用的金属。D. 人们之所以用银煮水治病,是因为含银的抗生素能杀死多种病原体。 5. 给本文补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得超过8个字) 六.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①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②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③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④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一百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五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五米到十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二十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二十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了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a)(妥贴 完善 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b)(过于 过度 过剩)砍伐和(c)(任意 任性 随地)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1. 文段中画“”的四个句子的次序错乱了,按正确的次序把句子的序号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里。 □→□→□→□ 2. 文段中(a)(b)(c)三处各自选用括号内的哪个词最恰当,分别写在下面。 (a)处:_________ (b)处:_________ (c)处:_________ 3. 这三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以及培植防护林的主要作用。B. 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两种方式,以及抵御沙漠危害的方法。C. 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以及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D. 风沙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植树种草的主要作用。 4. 填空。 (1)文段把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形象地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针对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文段中提出的抵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A. 分类别;B. 下定义;C. 举例子;D. 作比较;E. 列数字;F. 打比喻。文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中的“有一部分”是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附上期试题答案 1. 三 顺叙 2. 为下文写“草鞋人”挑担行走的艰难起衬托作用。3. 交代了“草鞋人”在这条路上送儿子上学、工作,突出了“草鞋人”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对儿子培养的艰辛。4. (1)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2)一个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3)然后作悠闲状;(4)皮鞋人在后面流泪。5. 草鞋人觉得只要自己的儿孙有出息有作为,自己再艰辛也心甘情愿。二. 1. A 2. 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3. C4. 老人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却用自己的想象描绘窗外美好的事物,给眼睛受伤的病友以精神上的鼓舞,使他度过痛苦的眼伤恢复期,表现了老人崇高的思想境界。三. 1. 粗糙厚实,大而有力 2. 颜色、纹路、掌面、手指3. 表现了张迎善非凡的业绩和美好的心灵。4. 手的特点;张迎善用这双手创造的业绩和获得的荣誉。5. “美”指张迎善为造林所创造的非凡业绩,获得的荣誉以及他为祖国林业乐于奉献的美好心灵;“丑”指的是他为育林使自己的手伤痕累累,布满老茧,粗糙丑陋。四. 1. 议论,交代了往事给“我”鲜明而深刻的印象。2. 她希望“我”能用手中的伞帮助困在雨中的人。3. B4.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助人……“给永远比拿快乐”插叙的句子回忆了从小妈妈对“我”的教育以及“我”对助人的认识,这些都是“我”产生自责与“悔悟”下决心补过的思想基础。5. 心理、动作6. A7. 突出了这件往事给“我”的巨大影响,表明了自己悔恨的心情和自新的决心。8. 往日默默扫地的老妈妈,当遇到大雨时,来回挪动脚步让别人避雨,而“我”却什么也没顾地上了楼,二者形成对比,因而使“我”更自责。五. 1. AD、2. 小飞虫只是躲闪了一下便不再动弹。3. “网”指因做不出难题而陷入的困境。4. C 5. B、 第八二、八三课时 议论文阅读专题 第一课时 (一)复习要点 1. 议论文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的文体。议论文的特点是以理服人、2. 论证方式、3. 议论文三要素、4.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5. 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二)议论文阅读要求及方法 1. 通读全文理清论题,把握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论题议论的话题、范围、对象等、论点见解和主张、2. 分辨论据类型、3. 分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 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性、 (三)知识系统整理 议论文、内容、 论题、论点、位置、 开头(篇、段)、结尾(篇) (居多)、论证方法及作用、 4种、引证法(道理论据)、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答题方法、 1. 找每段中心句(首括句、尾括句)、2. 找各段重点句(因果、转折、递进等句)、 【模拟试题】议论文阅读 一. ①有部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其中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台词是:“共产党把劲用到战场上,而我们把劲用到官场上,不败奈何?”一个是“战场”上齐心协力,一个是“官场”上勾心斗角,一字之差,“心劲”殊异。同样,一个人的“心劲”如何用,也有个“方向”问题。 ②有一种人把“心劲”用到追求功名利禄上,不是机关算尽,蝇营狗苟,就是逢场作戏,还自以为聪明、得计。 ③还有一种人把“心劲”用到事业上,至于功名利禄,淡泊如水,“心劲”自然不往这里用。这种人,在实惠面前,往往“吃亏”,所以,常被人称做“傻冒儿”。然而,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却多是这种大智若愚的人。 ④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也属“傻冒儿”,财产还怕多吗?终身大事,能这样寒酸吗?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而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四十五个月不舍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一克纯“镭”。从此,“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⑤常言道:“天道酬勤”,不错,成天睡大觉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不过,“勤”在什么“事”上,却大有分析头。贾雨村何曾闲过?审案断案忙得很,“勤”在功名上;王熙凤在贾府是哪儿也少不了,里里外外都有她,她的“勤”,无非是想出尽风头和多攒几个“体己”而已。到头来,这两个人并没有好结果。他们这种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虽“勤”一生,却“蠢”一世。倒是“镭的母亲”这样的“痴”者,因为事业上的成就“如日中天”,造福后代,所以才名传千古。因此,我以为“天道酬勤”不若“天道酬痴”更确切。 (选自1995年12月10日《北京晚报》,有改动) 1. 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 点明中心论点 B. 摆出中心论点的论据、C. 论证中心论点 D. 提出本文论述的问题 2. 简要说明第②③④段的内在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画线部分在第⑤段中证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抄原文中的句子作答。) 4.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 一个人的“心劲”如何用,有个方向问题。B.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多是把“心劲”用到事业上,对功名利禄淡泊如水的人。C. 只有事业上取得“如日中天”的成就,造福后代,才能名传千古。D. “天道酬勤”不若“天道酬痴”更确切。 5. 这篇文章的标题最恰当的是哪一个?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 大智若愚 B. 天道酬勤、C. 天道酬“痴” D. “天道酬勤”不若“天道酬痴” 二. 说说“君子之交” ①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工作已五六年,苦于交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他说:“我曾经有过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大家一起玩,一起吃;另外,我托他们办事,他们也托我办事,反正是热闹了一阵,可是不多久就疏远了。玩过了,吃过了,事情办过了,彼此交情也差不多了!” ②青年朋友讲过的这种情况,生活中确实存在,而且不是个别的。友情的深浅,要看是不是“志同道合”。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才是正确的交友之道。我国古代《礼记·表记》中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说。“淡如水”作何解释?古人有这样说的:“君子之接如水者,言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如两水相交,寻合而已”。这就是以诚相见,毫不虚伪。这样的交情就像两水相合,十分自然,融洽。《庄子·山水》云:“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就将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作了对比。“甘若醴”看上去甜甜蜜蜜,实际上不过是表面“亲昵”的朋友而已;交情不长久,弄得不好就经不起考验“甘以绝”了。“君子淡以亲”,那是因为无利故淡,道合故亲。交情不是建筑在彼此狭隘的私利上,而是志同又道合,这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③崇高的“君子之交”表现在鲁迅和瞿秋白之间是十分感人的。当年秋白同志在鲁迅家做客时,头一天相见,鲁迅也没有什么“盛宴”相迎。根据许广平同志回忆,不过是“小饮些酒”。平时总是粗茶淡饭,不是那么“甘若醴”的。然而,两位革命者、文学家之间的友情却是一见如故,志同道合,情同手足。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两颗炽热的红心,跳动在一起了。鲁迅说他同秋白的友情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许广平也说他们两位“真是海内存知己,神交胜比邻”了。为何能“神交”?正因为“同怀”! ④交友,贵在“神交”。看起来“淡如水”,实际上“深似海”。这一点,对我们青年人是有启发的。 1. “我国有句俗话:”吃喝朋友不长久,相互利用无真友”就是这个道理吧!”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放在哪一个自然段的段尾最为恰当?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文意,解释下列词语中划线词的意思。 (1)志同道合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交胜比邻 神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同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B. “吃喝朋友不长久,相互利用无真友”的情况不是个别的。C. 交情不是建筑在彼此狭隘的私利上,这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D. 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才是正确的交友之道。 4. 从第③段中找出能表明鲁迅与瞿秋白之间是“君子之交”的三个成语。_________ 5. 读了这篇议论文,你对交友之道有了哪些认识? 第二课时 三. 坚持再坚持 ①在科研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酝酿如何提出假设或要证明假设时,往往会遇到很大困难,不容易深入下去。这时,我们必须牢牢记住马克思的话,坚持!坚持!再坚持! 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③宋朝王安石写了一篇《游褒禅山记》,讲到褒禅山有一个洞,很深,又黑又冷,“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他们终于怕有进无出而不敢游到底。事后王安石很后悔,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进而不难则常见,常见则无奇,因此,要奇,就必须克服巨大的困难,坚持到底。 ④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弗兰克曾对爱因斯坦说,有一位物理学家因坚持研究一些非常困难的问题而成绩不大,但却发现了许多新问题。爱因斯坦感叹地说:“我尊敬这种人。我不能容忍,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钻许多孔。” ⑤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有与人斗、与天斗的大无畏精神,克服种种困难。“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打持久的艰苦战,绝不可能获得重大的成就。大发现、大发明,都是长期艰苦劳动的产物,是汗水的结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譬喻,都生动地说明了持久战的重要意义。 ⑥让我们回顾一下欧立希发明药物606的故事吧。欧立希失败了605次,才获得最后的成功。606次,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要把一生的很多时间消磨在失败的苦恼中;这意味着,要有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孤注一掷的勇气;这意味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在不断失败中看到最后胜利的信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立希可以当之矣。 ⑦“攀登有心惟久锲,攻关无前在熟谋”。有志者事竟成。确是如此! 1. 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段和第⑥段的两个事实论据。 第③段的事实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的事实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 4. 第④段中“这种人”指的是________,“这样的科学家”指的是____________。 5. 选择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④⑤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 6. 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排比的修辞方法。简析运用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①当今时代,人们都渴望尽快地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充实起来。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在于善于学习,而学习离不开求师,求师是你成才的基本条件,老师会为你学习插上翅膀。 ②求师先要知师重要。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因此,它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而必须靠良师传授、解惑才能获得。自古以来,大凡有博大精深学问的人,除了自己努力以外,也是与拜他人为师分不开的。牛顿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因为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是向别人学习的结果。他的成功与他的导师、欧洲最优秀的学者巴罗的指导分不开的。学习要靠老师领路、点拨、帮助。若要学得好,老师少不了。 ③求师要知师。常听到一些同志叹息说:“我也想学习,就是没有好老师。”是不是无师可求呢?不是的。一个一心求知的人,是会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都有我的师的。师在哪里呢?英国作家史美尔斯说:“书籍是青年人的益友,也是青年人的良师。”书本是知识的窗户,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随请随到的好老师;王献之自幼跟父亲学书法,爱迪生跟母亲学知识,师在家中亲人中;达·芬奇说:“不向大自然请教的自然科学家不过是平庸的小儿,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师是大自然;毛泽东同志说:“教我者,党、同志、朋友也。”师是自己的同志和朋友;斯大林说:“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向朋友都要学习。”敌人是反面老师。可见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找到老师,而在于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 ④求师要虚心。求师要不问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年龄大小,只要有长处,都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孔子是古代的“圣贤”,但是他处处、时时都注意虚心拜他人为师。他认为自己信不如颜回,敏不如子贡,勇不如子路,表示要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求师要有这种虚心的态度。一个虚心好学的人,如大海容纳百川之水,吸收一切人类知识。如果只感到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别人什么都不如自己,那会感到无师可求,无甚可学。这种人,就是有再好的老师,也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⑤求师要靠自己用心。学习中固然离不开老师的指点帮助,但那只是外因条件,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独立思考。“老师引进门,成才在本人。”一味地依赖老师,不肯动脑筋,老师再多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勤奋思考,锲而不舍,对老师的东西“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不迷信,敢创造,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注:本文第④段中所提到的“颜回”、“子贡”、“子路”,都是人名。这三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 本文的第①段提出了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0个字) 2. 结合句意解释文中划线词句。 信____________ 敏___________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给下边的二重复句划分层次,并指出分句间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因此,它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而必须靠良师传授、解惑才能获得。 4. 第③段用_______个论据阐明了这一段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 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它将__________比作大海,将_________比作百川之水,浅显易懂地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6. 用波浪线在第⑤段中将作为道理论据的一个句子准确标示出来。 7. 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请用“|”标示出来。 ① ② ③ ④ ⑤ 五.贵哉!自立 (1)贝思·华盛顿小姐,是澳大利亚某税务部门的税务员,她是靠自己挣钱来上大学的,是她的家境窘困吗?不是。她的父亲是飞机驾驶员,母亲是芭蕾舞教师,收入比较高,她又是个独生女,担负她上大学的费用是绰绰有余的。然而,她不愿依赖父母。据她说,她的同学大多数也是这样,因为他们普遍有着这样一种信念:年满18岁的青年必须自立。 (2)这种事情,在国外是并不希罕的。在有些国家里,子女18岁后就离开家庭,不依靠父母,父母让他们去自立。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自然不能简单地照搬具体做法;但是那种自立的精神,是值得在我们青年中间发扬的。 (3)中国的古训是不大主张青年自立的。“父母在,不远游”,儿女得守在父母身边恪尽孝道。身体不能自由独立,精神上也不容自立。“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父辈的教诲即使错了,或者行不通,儿子也不可以违背。至于闺阁里的女孩家,就更不必说了。 (4)当然,不能说自立精神在我们国家不存在。纵观历史,在劳动人民中间,在有抱负的有作为的志士身上,也不乏自立的浩气。“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就是这种浩气的写照。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我们的革命前辈身上,更是闪耀着自立精神的熠熠光华。“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何等地豪迈!革命者没有这种崛然自立的气概,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岂不是一句空话! (5)然而,今天我们又不能不正视这样的事实:当前在相当多的青年和他们父母的头脑里,还十分缺乏青年应当自立的观念。许多青年把靠爹娘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当父母的呢,也有意无意地助长儿女的依赖性,使不少青年一旦离开父母,生活都不能自理。看来,提倡自立精神,在今天,实在是一件亟待去做的事情。 (6)①我们要奋斗吗?②我们要进取吗?③我们要改革和创造吗?④我们要为祖国更加强盛而有作所为吗?⑤我们就要有自立的观念,自立的气魄,自立的能力。⑥到我们的生活里去看一看吧,那些多有依赖性、不能自立的人,往往是懦弱平庸的;而自立意识很强的人,在事业上,绝大多数是有作为的强者。⑦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中,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样的自立者啊! 1. 题目“贵哉!自立”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篇文章主要论述的是: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③段说“中国的古训是不大主张青年自立的”。这是为了从________(正面、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而第④段则是从_________(正面、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4. 文章最后一段由七个句子组成,将本段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每层的大意。 ① ② ③ 5. 将本文最后一段的画线句改为陈述的语气,好不好?为什么? 六. 老作家巴金的《随想录》一问世,便引起许多人的深思。这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被誉为“说真话的大书”。尤其是这位老人,在直言者卢梭[注]像前所作的自我反省,更向每一个人提出了一个既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 大概没有一个人能挺直腰板宣布,自己在往昔岁月里始终如一地保持着真实的本色。哪一个人未曾掩饰过自己呢?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愚昧或是盲从从而有时破坏了自己的文化呢?哪一个国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了弯路,摧残了自身呢?也许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一切,才产生了勇于忏悔的个人、民族和国家。才有了在作过深沉忏悔与反思之后的腾飞。我想,勇于忏悔应该被称为一种英雄精神。把尘埃与虚饰一同拂去,让真灵魂显示无与伦比的光芒,这难道不值得称道吗? 是的,忏悔需要勇气,需要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充满了责任的勇气。只有当一个人把推进社会的进步作为己任时,才有可能毫不留情地批判自身;只有坦坦荡荡地把胸襟敞开时,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忏悔者是高尚的,也是坚强的。他没有一丝畏惧,没有一丝羞怯,因为真诚和使命感已经成为他力量的源泉。 (巴金老人并没有因为揭露自己的丑陋而被人唾弃;卢梭并没有因为袒露自己曾有过的卑污而留下骂名;鲁迅先生严格解剖自己,严格解剖我们的民族,毫不留情地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也并没有因此而为人民所怨恨……) 我认识一个研究比较文化的德国青年。当我问起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时,他流露出深深的负疚:“德国对于全人类犯下的罪过,足够整个民族在历史面前忏悔千百年。”我感动得几乎流泪。这是怎样的一种忏悔,这是怎样的一种英雄精神?它不值得人们高声礼赞吗? 我相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开始在前进中反省过去,拂拭历史尘埃、检点自己的污点时,也正是它寻觅到原来不曾发现的珍珠,并从此走向新生和繁荣的时候。[注]卢梭: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著有《忏悔录》等。 1. 文中画括号的部分有三个分句,请你将第三个分句改写成与前两个分句结构相似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处。 巴金老人并没有因为揭露自己的丑陋而被人唾弃;卢梭并没有因为袒露自己曾有过的卑污而留下骂名;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B. 忏悔者是高尚的,也是坚强的。C. 勇于忏悔应该被称为一种英雄精神。D. 忏悔需要勇气,需要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充满了责任的勇气。 3. 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例证法 B. 比喻论证 C. 引证法 D. 对比论证、 4.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巴金老人的《随想录》在文中是作为事实论据使用的,它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B. 巴金老人的《随想录》在文中引出议论话题的作用。C. 文中德国青年说的一句话属于道理论据。D. 这篇议论文由勇于忏悔的个人论述到勇于忏悔的民族和国家,论证层层深入。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说明文阅读答案一.1. D 2. C 3. 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对抗这些外来物质。4. 作比较 血小板 5. 锁 悬浮6. 血细胞 血浆;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二1. B2.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线3. 霓是主虹外面的、内红外紫的副虹4. 当水滴大小接近0.025毫米时,成明显的白色光带5. 举例子 白虹的形成与空气中的水滴有密切关系6. 不能“空气中的”修饰“水滴”,限定了白虹的形成只与“空气中”的水滴有关系,与其他水滴无关,去掉说明就不准确了。三. 1. 看 情趣2. 稀世珍宝 无出其右 叹为观止;技亦灵怪矣哉3. ①一位艺人却雕出一艘更为复杂精巧的核舟鉴真东渡古海船 ②明代常熟艺人王叔远的苏轼泛游赤壁核舟,已令人叹为观止,而董兰生的作品更是巧夺天工,光人物就有三十五个,为王叔远核舟的七倍。4. 空间顺序5.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船身、船帆的形状,以及所雕刻人物的众多和细小6. (举例时选择本文生动描写的句子,并扣住复杂精巧特点回答即可,如③中画线句,其余答案略四. 1. 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2. 品种 辣度3. (1)③④ (2)⑤⑥⑦ (3)⑧4. 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5. 吃辣椒的好处和越吃越想吃的原因五. 1. ③ 2. A3. 作比较 含银的抗生素能杀死的病原体种类之多4. AD5. 白银的妙用(或《白银的作用》《神奇的白银》等)六. 2. a处妥善 b处过度 c处任意3. B4. (1)“游击战”“阵地战”(2)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植树种草5. A C D E F6. 如果删去“有一部分”就变成了所有沙丘都长了草皮和灌木与实际情况不符,语言不准确了 第八四、八五课时 言文阅读专题 第一课时 (一)复习要点 1. 顺畅朗读基本课文(六册共19篇讲读课)(1)读准字音①得而腊之()②扶苏以数谏故()(2)读好停顿: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可/以已大风③其喜/洋洋者矣 2. 背诵老师圈定的基本课文(或段落)3. 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1)对照课文注释,课前提示或工具书了解基本内容。(2)了解一些文言文的主要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等,并读懂这些句式的文意①判断句:陈涉者,阳城人也。②省略句:(蛇)触草木,(草木)尽死。(3)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写出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4)结合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5)能回答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①用原文回答问题。②用自己的话概括要点。4. 积累部分常见的实词、(1)词的一词多义现象、①故 ②毒、(2)古今异义词、①妻子 ②无论、(3)字的通假现象、①不亦说乎 “说”通“悦”快乐 ②被坚持锐 “被”通“披”穿着、 (二)阅读方法、1. 通读了解内容(试作全文翻译)2. 看清题目要求,确定答题范围、①先用现代汉语答一遍、②从原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文字、3. 回顾已做过的文段题目,检验答题结果、 【模拟试题】文言文阅读 一.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犬坐_______ ②洞_______ ③隧________ ④黠_______ 2. 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横线画出能揭示本段中心的句子 4. 指出下列句中划线的“狼”分别指代的是哪一只狼(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①一狼径去( ) ②其一(狼)犬坐于前、③以刀劈狼首( ) ④一狼洞其中( ) ⑤屠自后断其(狼)股( ) ⑥狼亦黠矣( ) A. 前狼(第二只狼) B. 后狼(第一只狼) 5. 前狼的“黠”具体表现在姿势:________ 神态:__________ 后狼的“黠”具体表现在动作:________ _______ 心理:_____(摘取原文回答) 6. “禽兽之变诈”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含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 文中划线的词应作何种解释? ①妇抚儿乳 _______ ②儿含乳啼 _______ ③众妙毕备 ________ 2. 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把上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段文字由____及_____,由_____到______正面描写了口技艺人模仿______口之家半夜醒来的各种声响,文中用_______这个短语对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给予赞扬,接着又通过听众的神态“______”、“______”、“______”和感想“______”(选择原文中的有关词语)从侧面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演技。 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 核舟的雕刻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文中一句概括他雕刻技艺精湛、构思巧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 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体现这一主题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它们分别出自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段所介绍的核舟的两个特点(不超过8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文中的两个字概括这两个特点__________。 4. 为文中划线的字注音并在横线上解释 ①贻( )__________ ②望( )__________③糁( )_________ ④罔( )_________ 四.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 活板印刷术是谁在什么时间发明的,发明人的身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制作活字的第一道工序是________所用的原料是_________,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语回答) 3. “药稍熔”中的“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 排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怎样加快印刷速度,用曲线在原文中画出答案。 6. 本段写了活板印刷的全过程,请你每空用两个字概括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解释上段文字中划线的词 ①就火炀之 _______ ②瞬息可就 ________③用讫再火 _______ ④旋刻之 _________ 8. 把上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第二层的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五.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划线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B. 猥()自枉屈 猥:辱,这里的意思是降低身份、C. 夙()夜忧叹 夙:早晚、D. 深入不毛() 毛:苗 2. 段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遂许先帝以驱驰”中的“驱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 第1段第①句,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 表明自己出身低微 B. 表明自己自食其力、C. 表明自己不求功名 D. 表明自己只求活命、 4. 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 ) 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C.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D.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 第2段,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 A.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C.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6. 作者接受先帝临终时托付大事后的心情是_______,行动是______(用原文回答) 7. 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作者对蜀汉竭忠尽智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 六.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_________》 2.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中的“人”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 本段中,作者用禽鸟之乐来衬托___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来衬托_______之乐。 4. 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段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道出全篇的主旨。 6. 概括上段文字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陈胜、吴广通过“行卜”,有两点收获,这两点收获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划线的“此”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段文字中写陈胜、吴广行卜之后为顺利发动起义,采取了哪些行动?(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表现人物的特点是,这些行动显示了陈胜、吴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说明陈胜、吴广的做法已达到了“_______”的目的。(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短语回答)。 八.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愚公坚信可以移山的两点理由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表明愚公获得这场辩论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段中划线词“笑”表现了智叟的什么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天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概括回答这“诚”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今人的眼光看,愚公几人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可能的,文章结局写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就更是神话了。《愚公移山》一文的积极意义是什么?选择理解准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 A. 批判封建迷信思想,告诉人们不应宣扬神的作用。B. 宣传人定胜天的思想,说明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胜利。C. 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D. 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九.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 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巴陵胜状”的句子。 2. 与“大观”相照应的词是__________;“多会于此”的“此”指___________。 3. 用原文中的八个字概括迁客骚人在阴冷的日子里登上岳阳楼的普遍心态。<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