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李金贵

课  题 拿来主义 课  时 1 授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色。 

 2、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3、学习运用比喻论证方法。

教  具

学  具

预  习

要  求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   注

一、介绍背景: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了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的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此文,提出了“八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指导学生复读课文: 

   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 

   问题:1、课文的第五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提示:承上启下) 

前面四段讲的是什么问题?后面五段讲的又是什么问题?(提示:前四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义”及实行之的危害性。后五段:论证什么是“拿来主义”及为什么要实行之。

三、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1、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讨论、明确:“拿来主义”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带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而实行“送去主义”是卖国,从长远来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实行“拿来主义”刻不容缓。即,破“送去主义”,立“拿来主义”。 

 问:因此,文章的结构该如何划分呢?

讨论、明确: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要求: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的表现力。 

问:第一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

讨论、明确:A、这一句,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因为其实质是什么都是“送去主义”。B、三个“送”的事例:先送古董,没回音;再送古画、新画,“发扬国光”;最后送“梅兰芳”。(注意:作者的矛头并不是对人。) 

     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后果及危害? 

     讨论、明确: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问:“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A、“抛来”指那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带不良动机;B“抛给”指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

四、小结: 

      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开始就从“闭关主义”说起,进而揭露政府在“学”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因此,“送去”之外,还要“拿来”!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消化生字生词。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